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 78例 ,术后用丝裂霉素C 40mg加生理盐水 40ml稀释后灌注膀胱 ,保留 2h以上。TURBt术后 4d ,单纯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7d开始行膀胱系统灌注治疗。灌注时间安排 :前 8w每w1次 (8次 ) ,第 9~ 2 4w每 2w1次 (8次 ) ,以后每月 1次 ,连续 6m(6次 ) ,全疗程共灌注 2 2次。结果  4例于 2年内、1 0例于 3年内复发 ,3年内复发率为 1 7.9%。结论 浅表膀胱癌术后辅以大剂量丝裂霉素C灌注膀胱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78例,术后用丝裂霉素C 4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灌注膀胱,保留2h以上。TURBt术后4d,单纯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后7d开始行膀胱系统灌注治疗。灌注时间安排:前8w每wl次(8次),第9-24w每2wl次(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6m(6次),全疗程共灌注22次。结果:4例于2年内、10例于3年内复发,3年内复发率为17.9%。结论:浅表膀胱癌术后辅以大剂量丝裂霉素C灌注膀胱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将6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以吡柔比星40mg加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光灌注,B组(32例)以丝裂霉素C 40mg加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然后每两周1次连续6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2年。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A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B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4.3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卡方检验,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 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 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叶丽红 《海峡药学》2012,24(5):178-180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64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组.分别予以吡柔比星30mg加生理盐水40mL和丝裂霉素20mg加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回顾了治疗护理方法.结果 随访12~75月,平均37.4±10.8个月,吡柔比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丝裂霉素组(均P<0.05).吡柔比星组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肉眼血尿2例,膀胱刺激症6例.丝裂霉素组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肉眼血尿1 例,膀胱刺激症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的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吡柔比星预防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丝裂霉素,副作用较少,而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术后规律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加强出院指导,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联合白细胞介素 2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 2(IL 2)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46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术后1周给予BCG 60 mg加IL 2 5×105 U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经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2 h.期间患者每20 min变换体位.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持续2 a.对照组用丝裂霉素C(MMC),用量每次20 mg,灌注方法同治疗组.结果:两组各有1例失访,其余44例随访13~32个月,平均23.6个月.7例复发,其中治疗组2例,复发率9.1%,对照组5例,复发率22.7%.结论:BCG联合IL 2进行膀胱灌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MMC灌注.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和白细胞介素 2预防膀胱癌复发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欣  肖明朝  尹志康 《医药导报》2002,21(9):553-554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和白细胞介素 2(IL 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BCG 60 mg加IL 2 10 000 U及丝裂霉素C 20 mg,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个月1次,直至术后1 a.结果:随访67~108个月,平均87.5个月.治疗组肿瘤复发率16.7%,对照组肿瘤复发率3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IL 2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长期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惠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MMC)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组(42例)和MMC组(40例),于术后1周分别采用HCPT 15 mg或MMC 40 mg膀胱内灌注,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年肿瘤复发HCPT组6例(14.3%),MMC组14例(35.0%),HCPT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x2=4.76;P=0.029);不良反应HCPT组7例(16.7%),MMC组15例(37.5%),两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3 P=0.033).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以HCPT膀胱灌注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优于MMC,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0.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总结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例资料,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提示为移行细胞癌.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3例,12例肿瘤较大或疑为T_2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膀胱内立即灌注丝裂霉素40mg;1周后开始每次膀胱灌注丝裂霉素20 mg,每周1次,共6次.术后门诊随访2年.结果 47例完成膀胱灌注并定期检查,手术后3、13个月膀胱内复发各1例.45例无瘤生存,其中的33例无瘤生存超过2年.结论 完全切除肿瘤、尽量减少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及手术后尽早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可以降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评价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10年8月MIBC病例72例,根据治疗方式,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性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性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性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的5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研究组(29例),对照组选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研究组选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且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The urinary bladders of 517 BALB/c mice with previously diagnosed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were re-examined to determine if serial sections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bladder carcinoma. Out of the 517 bladder carcinomas, a total of 62 (12%) would not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out the examination of serial s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