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板蓝根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蓝根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在防治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板蓝根的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总结论述,为板蓝根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板蓝根质量研究及工业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板监根相关制剂的工艺改进和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申 《光明中医》2022,37(3):536-538
2021年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影响,中国加强了防控措施尤其加快了疫苗接种的进程.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疫苗还不能用于幼龄儿童,还没有服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的防治药物.从2020年初至今,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突出表现让世人看到了曙光和方向.因此,此文拟从历史溯源和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程,探讨拥有两千...  相似文献   

3.
4.
板蓝根清热解毒及化学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阅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报道文献,综述各种病毒感染性痰病的基本病因是“毒”或“疫毒”。根据病毒入侵的部位,病机不同,采用分型、分期论治、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等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药主要从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清热解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板蓝根在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抗内毒素、抗氧化、解热及抗炎6个方面的研究状况.认为国内学者对板蓝根的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以及抗氧化的作用研究比较多,而对是何种成分起到清热解毒作用以及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提高免疫力以及抗氧化机制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07-1011
目的:研究板蓝根活性提取物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中板蓝根活性提取物对RSV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药物对RSV非结构蛋白NS1和L蛋白RNA合成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和预防组在0.25~1 mg/m L浓度时均表现出抑制RSV的作用,其中0.5 mg/m L药物对RSV的抑制率分别是34.2%和52.2%,药物没有显示出直接杀伤和抑制RSV的效应。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表明药物作用1 h,RSV的NS1和L的RNA水平均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结论:RSV感染hep-2过程中,板蓝根活性提取物具有预防和早期抗病毒复制的效应,但未显示出直接杀伤RSV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医清热解毒法乃针对热毒壅盛而设,并非西医所言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及相关病理改变。临证应以辨证为基础,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不只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亦可治疗许多非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西、台湾等地。其地下部分称为板蓝根(Radix Isatidis),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1]等。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已有大量研究,已报道的化学成分有吲哚类生物碱、喹唑酮类生物碱、芥子苷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等[2]。为了寻找其抗病毒的活性成分,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板蓝根醋酸乙酯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相似文献   

10.
本期毫州药市相对平静,前期多数价升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材,近日行情均恢复平稳,大货走动略显迟缓。但是一些大宗类中药材购销保持顺畅,行情有多商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板蓝根清热解毒实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建国  刘云海  王文清  汤杰  施春阳 《中草药》2008,39(3):321-324,346
总结十余年来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结合中医清热解毒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板蓝根的有效组分及其重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思路及方法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板蓝根清热解毒的实质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探讨清热解毒中药的相关活性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结合板蓝根的现有研究基础,多角度阐明应用生物检定法控制板蓝根质量的可行性,即通过控制板蓝根物质群的整体疗效控制其质量,期望能够为板蓝根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板蓝根总生物碱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柱温室温,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μL。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发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结果:12批不同来源的板蓝根药材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均得到很好的分离,获得19个共有特征峰。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具有简便、专属性强、稳定、可重复的特点,能较好地识别板蓝根药材,为板蓝根生物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靛玉红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板蓝根注射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AHTC C18柱,以0.02mol.L^-1磷酸二氢钠-甲醇(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靛玉红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为1.4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板蓝根注射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板蓝根的现有研究基础,多角度阐明应用生物检定法控制板蓝根质量的可行性,即通过控制板蓝根物质群的整体疗效控制其质量,期望能够为板蓝根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微波提取板蓝根中木脂素部位的工艺。方法:以总木脂素含量及clemastanin B(CB)单体含量作为筛选指标,分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对两者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微波辐照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辐照功率700 W,加15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8 min,提取前浸泡15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总木脂素和CB的提取率分别达到3.39%,0.019 3%,与回流提取3.5 h的提取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节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莉  唐健元  李祖伦  刘毅  金城  赵艳玲  肖小河 《中草药》2007,38(8):1143-1146
目的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水溶性多糖,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为板蓝根质量控制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柱,Sephadex G 75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IR、TLC、UV等方法对板蓝根多糖进行组成结构分析及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从板蓝根水溶性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的均一多糖组分PS1、PS2、PS3、PS4,色谱分析表明均由单一木糖组成。其中PS1、PS2、PS3、PS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104、2.6×104、4.2×103、2.5×103。结论4种均一多糖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板蓝根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板蓝根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方法:板蓝根水提醇沉后经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多糖;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各均一多糖的纯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经UV,IR,NMR,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法研究各多糖的化学结构,MTT法检测各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分离纯化得到板蓝根多糖A,B,C,D,E,各多糖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 000 kDa,1 757.1,1 342.7,955.6,11.7 kDa.板蓝根多糖A主要由阿拉伯糖组成,多糖E的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多糖B,C,D均由葡萄糖组成.多糖A,B,C,D,E主要为α糖苷键.多糖A~E中存在1→2,1 →3,1→4,1→6多种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板蓝根多糖C,D,E,对巨噬细胞的刺激增殖指数(SI)分别为5.31,4.76,5.17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促进作用.结论:板蓝根多糖A~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分支多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板蓝根发挥清热解毒药效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面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检索近10年来板蓝根研究相关文献,引用文献45篇,按照现代中药药理学关于中药清热解毒作用的认识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板蓝根在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相关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途径多组分研究板蓝根清热解毒作用的思路。结论:目前对于板蓝根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是对于板蓝根在中医理论中的清热解毒作用的相关药理及物质基础认识还不完善、不统一。建议采用多途径多机制多组分的思路对板蓝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