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小鼠脊髓腰膨大截面积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traitlocus ,QTL)的分析定位。方法 :应用近交系小鼠A/J和C5 7BL/6J以及其F1、F2代为材料 ,测定脊髓腰膨大截面积 ,利用分布于小鼠全基因组的 87对引物 ,PCR法进行F2代小鼠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 :9个QTL与脊髓腰膨大截面积相关 ,分别位于 4,8,13 ,14 ,15 ,16,17和X染色体上。其中 7个QTL的性状变异解释率 (10 % )。对照我们以前的结果 ,3个腰膨大QTL与脊髓重和颈膨大QTL均重叠 ;3个与脊髓重QTL重叠 ;3个单独与腰膨大相关。D15Mit15 8位点显示出最大的性状变异解释率 (15 % ) ,与脊髓重最大的性状变异解释率 (2 4% )的位点相吻合。结论 :研究结果说明控制小鼠脊髓发育最主要位点位于 15号染色体D15Mit15 8附近。本研究为小鼠脊髓发育QTL的精细定位、进行位置克隆以最终确认控制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小鼠脊髓重的一个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位于15号染色体D15Mit158附近,跨度约30cM。为分离和确认脊髓重相关基因,本文对该QTL区域进行了精细定位。方法以高级互交系小鼠A/J×C57BL/6J(F4)为研究对象,选择脊髓重偏向两极的个体,在D15Mit158位点附近作高密度局部基因组扫描,用Map Manager QTX19软件对脊髓重与基因型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在15号染色体D15Mit107附近出现了一个很强的连锁峰,LRS值为17.3(P=1.8×10-4),变异解释率为27%,LOD值达到3.75,可以认定为一主效QTL。该QTL跨度范围为3.2cM。另一个提示可能具有连锁关系的QTL位点在D15Mit28附近,LRS值为7.6(P=0.02),变异解释率为13%,跨度范围为5.0cM。结论控制小鼠脊髓重的D15Mit158区域实际上含有两个QTL,其中一个主效QTL位于15号染色体上宽约3.2cM的D15Mit107位点附近;另一个可能的QTL位于宽约5.0cM的D15Mit28附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肿瘤接种实验,BALB/c为易感性近交系小鼠,C57BL/6J为抗性近交系小鼠,亲本杂交产生F1和F2代小鼠,并在F2代小鼠中进行移植瘤实验。方法:选定2个分布于小鼠基因组的微卫星DNA为遗传标记,用PCR方法扫描了208只产生了移植瘤和未产生移植瘤的小鼠18号染色体基因组。结果:通过连锁不平衡制图(mapping)软件Map Manager QTX20分析,发现分布于18号染色体上2个高连锁值的QTL,其中一个QTL位于D18Mit123与D18Mit49之间,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LRS)达到25.1,变异解释率为26%;另一个QTL位于D18Mit68与D18Mit123之间,似然比达9.0,变异解释率为9%,这两个QTL的P值均<0.01。结论:QTL的发现对我们精确定位肿瘤易感性和抗性基因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小鼠脊髓重量和脊髓颈膨大截面积大小两个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traitlocus ,QTL)的分析定位。方法 :利用了两个近交系品种的亲本A/J(简称A)和C5 7BL/ 6J(简称B)以及其F2代小鼠 ,根据已知小鼠微卫星DNA数据资料合成了 87对覆盖小鼠全基因组微卫星DNA引物 ,在基因组中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15 .5cM。取 10 0只脊髓发育偏向两个极端的F2代小鼠 ,其中一半来自A×B杂交 ,一半来自B×A杂交 ,应用PCR方法进行基因组扫描。结果 :有 9个QTL与脊髓重量相关 ,这些QTL分别位于 4、8、14、15、17、18、19和X染色体上。A×B (F2 )小鼠基因组扫描的结果显示 ,D14Mit3 7、D15Mit15 8、D17Mit16和D19Mit16四个位点与脊髓重量连锁 ;B×A(F2 )则是在D4Mit2 14、D8Mit2 42、D18Mit12 2、DXMit14 0和DXMit64五个位点上与脊髓重量连锁。其中 3个QTLp <0 .0 1;分别位于D15Mit15 8、DXMit14 0和DXMit64附近 ;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 2 4%、19%和 15 % ;加性效应分别为 -3 .78、3 .41和 2 .0 6。其他QTL的P值在 0 .0 1~ 0 .0 5之间。 7个QTL与颈膨大截面积相关 ,分别位于  相似文献   

5.
应用具有87个标记位点的(A/J)/(C57BL/6J)F2群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对控制小鼠脊髓腰膨大横截面积的效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区间作图。共定位了2个QTL:DXMit140和D15Mit26,并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应和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品系近交系小鼠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位于3号、6号、7号染色体上的6个STR位点,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方法对5品系近交系小鼠(BALB/C、豫医无毛小鼠、C57、DBA/2、FVB/NJ)各5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在6个位点(D3Mit15、D3Mit85、D3Mit21、D6Mit81、D7Mit164、D7Nds1)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不同品系小鼠之间有4个位点(D3Mit15、D3Mit21、D6Mit81、D7Nds1)表现为多态性,2个位点(D3Mit85、D7Mit164)表现为单态性.结论:筛选出4个近交系小鼠STR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豫医无毛小鼠等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D2Nds3、D3Mit16、D3Mit85、D3Mit41、D4Mit2、D5Mit66、D7Mit164),应用PCR技术对7个近交系小鼠(豫医无毛小鼠、BALB/C、C57、CBA、DBA/2、C3H/HeJ、FVB/NJ)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18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不同品系个体之间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具有多态性,其中5个位点(D6Mit36、 D6Mit81、 D16Mit4、D6Mit149、D7Nds1)具有显著多态性;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为单态性.结论: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运用筛选出的11个位点(D3Mit17、D3Mit18、D3Mit15、D3Mit21、D3Mit22、D6Mit192、D6Mit81、D6Mit36、D6Mit149、D16Mit4、D7Nds1)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品系鉴别和遗传背景监测.同时也反映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品系小鼠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8.
小鼠脊髓腰膨大发育的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小鼠脊髓腰膨大发育具有差异的近交系。检测小鼠各世代群体中个体的数量性状值 ,研究遗传因素在小鼠腰膨大发育中贡献的大小。方法 :取 4种近交系小鼠 ,A/J;C5 7BL/6J ;DBA/2J ;12 9xl/SvJ以及A/J与C5 7BL/6J杂交获得的F1和F2个体 ,多聚甲醛灌注后进行腰膨大截面积测定。结果 :四个近交系中 ,A/J与C5 7BL/6J脊髓腰膨大截面积差别显著。脊髓腰膨大发育遗传度为 3 5 % ,最少控制基因对数为 2。结论 :小鼠脊髓腰膨大发育的数量性状值与遗传参数的确定 ,为其数量性状基因座的确定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和分析国内5个C57BL/6J小鼠生产群的遗传质量状况,为生产单位对其进行遗传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本实验室筛选出的分布于17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42个富含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增和STR扫描的方法 对北京、上海和南京三个地区5个单位提供的C57BL/6J小鼠进行遗传学质量分析.结果 上海和南京地区2个单位C57BL/6J小鼠在42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单态性.北京地区的3个群体中,京1群体的3号动物在D15Mit105 位点上呈现群内多态性,并且该群体动物在D10Mit3位点与其余的4个群体呈现群间多态性.京 2群体的8号动物在D14Nds1位点、6号动物在D2Nds3位点呈现群内多态性.京3群体的1号动物在D7Mit238位点呈现群内多态性.结论 上海和南京地区C57BL/6J小鼠遗传一致性良好,而北京地区的3个主要生产单位的C57BL/6J均存在遗传差异,需引起有关生产和使用单位注意.  相似文献   

10.
小鼠脊髓发育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进行小鼠脊髓发育形态学数据测定,研究遗传参数。方法:取4种近交系小鼠,A/J;C57BL/6J;DBA/2J;129xl/SvJ以及A/J与C57BL/6J杂交的F1和F2代重组个体,多聚甲醛灌注后进行脊髓重量、颈膨大截面积、灰质百分比的测定。结果:数据显示在4个近交系中,A/J与C57BL/6J脊髓发育差别最大,A/J为小脊髓(平均重65.21mg,截面积2.69mm^2;C57BL/6J为大脊髓,平均重81.58mg,截面积3.06mm^2)。在该近交系与重组小鼠中,脊髓发育的遗传度为30%~40%,最少控制基因数为2~4。结论:小鼠中脊髓发育存在超显性现象,通过小鼠脊髓形态测定获得了发育相关的遗传参数,为脊髓发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和控制基因的确认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进行2型糖尿病KKTa小鼠白蛋白尿易感基因定位。方法 以近交纯品系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KKTa小鼠交配建立第一代杂交小鼠(F1),以雄性(KKTa×BALBc)F1小鼠与雌性KKTa小鼠回交。提取208只雄性回交小鼠基因组DNA。根据扩增的101个微卫星DNA分离片段大小决定回交小鼠基因型,同时测定体质量、血糖、尿白蛋白及尿肌酐等表现型。采用基因定位专用软件(MAPMAKERQTL, Map manager)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 KKTa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水平、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与注射葡萄糖后2 h血糖之和显著高于BALBc和F1小鼠(P0.01)。20,28周龄的KKTa小鼠平均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ALBc和F1小鼠(P0.01)。20周龄与28周龄的白蛋白尿水平与第2条染色体83.0 cM D2Mit311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显著连锁,最大对数优势积分值(LOD)为3.5,我们将这一易感基因座位命名为UA-1(尿白蛋白1)。KKKK组回交小鼠20周龄和28周龄的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KKBALB组回交小鼠。结论 与2型糖尿病KKTa小鼠尿白蛋白水平紧密连锁的易感基因座位位于第2条染色体83.0 cM处D2Mit311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UA-1)。UA-1区域附近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基因Ghrh、生长抑素受体4基因Smstr4、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Thbd等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新西兰小鼠自身抗染色质抗体的遗传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方法建立新西兰黑色品系(NZB)与新西兰白色品系(NZW)F1×NZB回交小鼠模型.采用覆盖小鼠19条染色体的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确定了自身抗染色质抗体产生的两个遗传易感基因,一个位于NZW小鼠第9染色体中段30厘摩临近;另一个易感基因位于NZW小鼠第17染色体近中心端19厘摩处(Lods值>3).结论(NZB×NZW)F1小鼠自身抗染色质抗体的产生受多基因调控,候选易感基因不仅来自于NZB,也来自于NZW.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观察高渗盐液及乳酸林格液复苏后对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肾脏的影响。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休克组(sham组,n=6),乳酸林格液复苏组(LRS组,n=30),高渗盐液复苏组(HSH组,n=30)。复制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后,经静脉输入高渗盐液或乳酸林格液,然后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CAM-1。取一侧肾脏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HSH组与LRS组中ICAM-1浓度于复苏后2h开始增加,分别为(371±16)ng/ml、(382±22)ng/ml,至12h最高分别为(486±20)ng/ml、(620±31)ng/ml,与sham组(349±10)ng/ml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HSH组各时间点ICAM-1浓度明显低于LRS组(P<0.01)。肾脏HE染色光镜见LRS组肾小管腔内可见丝网状絮状物,肾间质少量瘀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随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加重,HSH组病变轻于LRS组。结论高渗盐液可降低复苏后血中ICAM-1的浓度,使复苏后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一项全基因组扫描研究中,我们曾报道2号染色体上三个微卫星标记(D2S168、D2S151和D2S142)与原发性高血压间存在提示连锁关系。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中国人家系中上述候选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在有85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的240个中国人家系中,对2号染色体进行遗传连锁研究。用9个位于2号染色体候选区段内的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1080名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分型,两个相邻微卫星标记的间距为5cM。用GENEHUNTER软件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NPL)、参数连锁分析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以判定有否连锁证据。结果:不同方法(NPL、LOD分数值和TDT)的统计结果均证实2号染色体上D2S151和D2S142位点及其附近区段与高血压间存在连锁关系,但D2S168位点与高血压的连锁关系在本研究中未能证实。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在中国人中,2号染色体上D2S151和D2S142位点及其附近区段可能存在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UUO组(n=15)和1,25-(OH)2D3干预组(n=15),建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干预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腹腔注射1,25-(OH)2D3,假手术组及UUO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大鼠,每次5只,取梗阻侧肾脏行HE、Masso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标记,观察肾损伤程度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取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观察肾功能;处死前1天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中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和干预组各时间点HE、Masson染色和α-SMA表达变化明显,呈逐渐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含量术后第3和第7天时表现为升高,术后第14天时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组相比,干预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变化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抑制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微卫星遗传标记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4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与双相情感障碍关联的遗传位点,进而定位易感基因.方法 在4号染色体上间隔10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了22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104例发病年龄≤20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1000例正常对照者组成的DNA混合样本分别进行了基因扫描及分型.采用CLUMP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逐一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每个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在4号染色体D4S1592和D4S402两个位点发现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D451592位点共得到7个等位基因片段,患者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62,0.097,0.151,0.266,0.196,0.189,0.039,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63,0.182,0.172,0.283,0.166,0.124,0.010,x2=15.968,P=0.006;在D4S402位点共得到13个等位基因片段,患者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15,0.023,0.033,0.046,0.096,0.162,0.149,0.165,0.137,0.069,0.036,0.041,0.030,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23,0.032,0.051,0.093,0.151,0.179,0.158,0.130,0.078,0.048,0.029,0.017,0.010,x2=31.553,P=0.002).结论 山东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4号染色体上D4S1592和D4S402相关联,易感基因可能位于其附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1例4代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中定位其致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微卫星标记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用AB I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 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 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当外显率为99.9%时,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624处获得最大LOD值为3.26(重组率θ=0.00)。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48和D1S2711之间的染色体1p21.1 1q25.3区域,遗传距离61.8 cM。结论染色体1p21.1 1q25.3区域存在毛囊闭锁三联征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Our previous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genes around D12S1056 in 12q13 may confer susceptibility to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in humans.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fine the chromosome region assignment by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 and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t candidate gene by family-based association study and haplotype analysis. Methods Surrounding D12S1056, t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cluding D12S329, D12S305, D12S1662, D12S1056, D12S1293, D12S334, D12S102, D12S83, D12S1655 and D12S1691 were chosen, and TDT was performed in 62 nuclear family trios each consisting of an affected child and two healty parents. Subsequently, the GLI gene, a 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 that maps to the target region,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 Thre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G11888C, G11388A, and G11625T, were selected for family-based association study and haplotype analysis. Results VS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ll selected markers except D12S1691 [72.2 centi morgen (cM)] and D12S1700 (75.76 cM). VSD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11888C (X^2 = 5.918, P = 0.015), G11388A (X^2 = 8.067, P = 0.005), and G11625T (X^2 = 11.842, P = 0.001). Haplotype analysis showed a strong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G11888C and G11388A (D'=0.999), but in significant (X^2 = 1.035, df = 2, P 〉 0.05). Conclusions The susceptibility gene of VSD was mapped to 3.56 cM in 12q13 by TDT, and the GLI gene, an important candidate in the target region, was associated with V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