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B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干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应.方法 选择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DCM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比索洛尔,对照组20例予安慰剂.2组分别在开始服用比索洛尔或安慰剂前24 h以及连续服用比索洛尔或安慰剂28 d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组均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统计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结果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前后TO、TS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比索洛尔后与服用前比较,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22.2%比40.0%,P<0.05),TO明显降低[(1.3±0.5)%比(1.8±0.5)%,P<0.01],TS明显增加[(2.5±0.6)ms/R-R比(2.1±0.5)ms/R-R,P<0.01].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能够减少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率震荡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干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应.方法 选择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DCM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比索洛尔,对照组20例予安慰剂.2组分别在开始服用比索洛尔或安慰剂前24 h以及连续服用比索洛尔或安慰剂28 d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组均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统计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结果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前后TO、TS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比索洛尔后与服用前比较,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22.2%比40.0%,P<0.05),TO明显降低[(1.3±0.5)%比(1.8±0.5)%,P<0.01],TS明显增加[(2.5±0.6)ms/R-R比(2.1±0.5)ms/R-R,P<0.01].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能够减少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率震荡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B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干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应.方法 选择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DCM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比索洛尔,对照组20例予安慰剂.2组分别在开始服用比索洛尔或安慰剂前24 h以及连续服用比索洛尔或安慰剂28 d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组均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统计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结果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前后TO、TS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比索洛尔后与服用前比较,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22.2%比40.0%,P<0.05),TO明显降低[(1.3±0.5)%比(1.8±0.5)%,P<0.01],TS明显增加[(2.5±0.6)ms/R-R比(2.1±0.5)ms/R-R,P<0.01].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能够减少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率震荡参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isoprolol on 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 and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Methods Forty-five DCM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were chosen as treatment group, and 20 cases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with bisoprolol or placebo for 28 day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for twenty-four hours before and after bisoprolol or placebo was administered for 28 day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MVA, turbulence onset (TO) and turbulence slope (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bisoprolol was administered for 28 days in patients with DCM,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MVA decreased by 17.8%.TO decreased, and TS increased. Conclusion Bisoprolol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VA and improve HRT in patients with DCM.  相似文献   

4.
吴健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34-135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2例均采用标准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1个月。采用动态心电图(DCG)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及HRT,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TO负值及TS均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UAP患者HRT现象,从而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稳心颗粒对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80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每日口服比索洛尔1.25~10mg,稳心颗粒9g,3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显著改善。结论长期使用比索洛尔、稳心颗粒可降低心肌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n=44)每日口服比索洛尔1.25~10mg,对照组(n=40)口服安慰剂,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显著改善。结论:长期使用比索洛尔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率振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对其心肌梗死后7~21d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TO值越高,聪值越低(P〈0.05);T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负相关(r=-0.589,P〈0.05)。结论HRT可能对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2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符合溶栓条件的AMI合并有室性早搏的患者78例,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后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24h,行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根据临床再通条件分为再通组和非再通组,采用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的特定公式做定量计算与分析,比较各组间溶栓前后TO与TS的变化。结果48例AMI患者临床表现为有再通,再通率为61.5%,溶栓前2组TO和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两组TO、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再通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各参数,而且HRT现象(TO、TS)可以预测冠脉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这一新的预测心脏性猝死方法,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率〈50次/分为入组条件。采集单发室性早搏的前2个窦性RR间期及后20个窦性RR间期,根据公式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plope,TS)。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HRT均值TO:(1.03±0.97)%;TS:(3.87±1.93)ms/RR间期。提示本文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室性早搏后初始窦性心率加速现象消失。结论窦性心率〈50次/分的心动过缓患者可能也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早的患者366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5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的斜率(TS),试验组按照HT与TS值再分成2个亚组:试验Ⅰ组,HRT0:TO<0与TS>3.0 ms/RR间期;试验Ⅱ组,HRT1:TO≥0与TS≤3.0 ms/RR间期;对照组,HRT2:TO≥0与TS≤3.0 ms/RR间期,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其心律震荡钝化现象愈加明显,其心脏性死亡明显增加.无论心功能正常与否,TO、TS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无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律震荡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的变化 ,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性 (HRV)进行比较 ,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5 0名 AMI患者和 5 0例对照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 ,计算 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 (TO)和震荡斜率 (TS) ,并对TO、TS与 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 TS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而 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TO、TS和 HRV无明显相关性 (P>0 .0 5 )。结论  AMI组患者 TS减低 ,HRT减弱 ,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 HRT)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STE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心电信息,测算PCI前后Tp-ec、Tpe-/QT比值及HRT[震荡起始( TO)和震荡斜率(TS)]值,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及多支病变36例上述各心电指标的差异。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入院时STEMI组与对照组上述各心电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患者Tp-ec、Tp-e/QT比值均明显延长,TO值明显升高,而TS值明显降低( P <0.05)。(2)延迟PCI术后24 h内Tp-ec及Tp-e/QT比值及HRT较术前即可获得明显改善,术后Tp-ec及Tp-e/QT比值均显著下降, TO值明显降低,而TS值明显升高( P <0.05)。(3)多支病变患者Tp-ec、Tp-e/QT比值均较单支病变者明显延长,TO值明显高于单支病变者,而TS值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c、Tp-eQ/T比值明显延长, HRT明显减弱,而延迟 PCI术能明显改善HRT 、缩短Tp-ec及Tp-e/QT比值,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Tp-ec、Tp-e/QT比值及HRT可能成为具有前景的预测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心肌缺血程度及评估PCI术预后的无创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3.
心率震荡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各指标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5名正常对照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利用MGY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HRT和SDNN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同时获取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F、LVED,并分析TT、TO、TS与年龄、平均心率、SDNN、LVEF、LVED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O、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TS、SDN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TO与LVEF呈负相关(r=-0.362,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249,P<0.05),TS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216,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其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TT有望成为HRT的又一项新的高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徐广成  严林  季红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39-324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和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的老年对照组75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HRT的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的TO及TS值:并根据HRT分级的不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心脏性原因死亡的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老年冠心病组TO(2.13±3.11)%高于对照组(-1.85~2.01)%,TS(2.33~1.19)ms/RR低于对照组(9.72±3.53)ms/RR,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老年冠心病患者中2个指标均异常者(HRT2级)因心脏性原因病死率最高.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心脏性死亡情况密切相关,HRT可作为冠心病临床上判断预后的重要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5例,左心室正常组40例;健康对照组34例共3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与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 slope,TS),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LVMI)、心率震荡参数(TO、TS)等变化。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正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P〈0.05);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P〈0.05),左心室肥厚组LVMI均高于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P〈0.05),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的TO、LVMI降低,TS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室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缬沙坦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及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CHF患者HRT与心功能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择6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心力衰竭组),44例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组),均行超声心动图(UCG)、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指标为TO、TS、LVEDD、LVEF等。结果:CHF患者TO、TS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或P〈0.001)。CHF患者LVEF越低,LVEDD越大,TS值越低。结论:HRT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价值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74例DCM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3组:HRT0、HRT1、HRT2组。DCM患者按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意义,评判各自预测能力。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CM死亡组TS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无明显相关(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VEF、HRT2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