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47例AMI患者的院前救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愈出院138例,死亡9例,急救成功率93.8%.结论:AMI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院前救护,此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AMI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的变化,我们分析了AMI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计数(PLT)的资料,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同梗死部位、范围的血小极参数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组:系1994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监护病房的AMI患者81例,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33~78岁,平均(59.04±12.11)岁。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改变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包括前间壁、前例壁、局限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MI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贯彻护理程序,用观察法、交谈法收集144例AMI患者的主、客观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44例AMI患者中129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占89.6%.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2%.结论:睡眠障碍与AM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AMI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AMI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30天死亡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红蛋白(H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d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997-01-01~2006-06-01因AMI入院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患者Hb水平分为二组:Hb水平≤100g/L组(207例)和Hb水平>100g/L组(1379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d死亡率。结果二组患者30d总死亡率为17.5%,Hb水平≤100g/L组死亡率为21.7%(45/207),比Hb水平>100g/L组死亡率(9.1%,126/1379)明显增高(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当对其他因素校正后,低Hb水平仍是3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3,CI1.08~2.85;P<0.05)。结论低Hb水平与AMI30d死亡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应考虑对这些患者采取特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问顾分析我院10年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相关资料的演变。方法:对我院1994~1996年64例,2004~2006年76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更规范化,病死率及住院的日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10年间的AMI治疗的规范化,对减少基层医院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13例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经早期除颤复苏7例恢复自主循环,5例最终生存出院且全为男性患者、心功能I级。院前17例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经现场复苏3例恢复自主循环,最终全部死亡。结论全社会普及AMI及心肺复苏知识,120专业急救,早期除颤,院内高级抢救相结合才能提高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变化快,发病后如只等医护人员到来,会耽搁救治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实践证明,家属行为对AMI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回顾分析了10 6例AMI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认为家属行为对AMI患者院前急救有重要影响。1 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月至2 0 0 3年5月院前急诊AMI患者10 6例,男82例,女2 4例,35~72岁,均实施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轻度39例,中度36例,重度31例。心梗部位:下壁30例,前壁2 9例,广泛前壁16例,前间壁12例,正后壁12例,高侧壁3例,心内膜下4例。发病时有家属在场并正确参与抢救6 5例,家属在场未参…  相似文献   

8.
张光茹 《临床荟萃》2003,18(13):753-754
笔者回顾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资料 ,对 90例 6 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住院的 73例 6 0岁以下AMI患者进行对比 ,旨在探讨高原地区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住院的AMI患者 ,按年龄将 6 0岁以上者列为老年组 ,6 0岁以下 (不含 6 0岁 )被列为非老年组。老年组 90例 ,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30例 ,最高年龄 86岁 ,平均 (74± 12 )岁。非老年组 73例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2 5例 ,最低年龄 36岁 ,平均(4 7± …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呼吸衰竭 (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ARF)的发生将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的救治难度和 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我们对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5月 AMI合并 ARF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AMI患者 5 79例 ;其中在就诊后 2 4~ 48小时内出现 ARF6 8例 ,发生率 11.7%。男 49例 ,女 19例 ;年龄 31~ 83岁。呼吸衰竭类型 : 型呼吸衰竭31例 , 型呼吸衰竭 37例。诊断参照文献〔1〕。 AMI合并 ARF患者血气特点及临床表现见表 1。1.2 发生 ARF的明确原因 (某 1病例具备 2种以上原因时 ,…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入住我院的76例DM合并AMI患者和45例非DM合并AMI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史、临床症状、心脏方面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STATE7.0软件包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1)65.79%的DM合并AMI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DM合并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非DM合并AMI患者(P<0.05);(3)36.84%的DM合并AMI发生在凌晨1:00-6:00;(4)DM合并AMI患者HDL-ch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非DM合并AMI患者(P<0.05)。结论DM合并AMI患者的病情更复杂、危重,临床护士要加强病情观察,做好预见性护理,以减少DM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与我院循环科就诊的120例AMI患者发作24h内(其中6例超过24h但小于48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7.5%,病死率2.5%。结论对于发病小于24h的AMI患者急诊PCI治疗,可提高AMI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院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资料,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检测白细胞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生不仅与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还与免疫损伤密切相关。近年来,AMI免疫功能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对WBC在AMI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不断研究,发现WBC对AMI急性期病情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WBC数不同于其他因素如CK-MB、血脂等与病死率的关系,探讨WBC计数升高对AMI预后的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集我院2002-01~2006-06入院的AMI患者328例,符合WHO诊断AMI的标准。筛选出197例死亡病例资料,从中随机抽样入选120例患者资料。1.2方法根据随机化原则,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病…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开秀  张泽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44-1045
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差,死亡率明显高于非DM患者[1];且DM患者发生AMI时症状不典型,不易于辨认,尤其是老年DM患者,发生AMI时常以心悸气促、恶心、呕吐、虚脱、胸闷等症状为起始表现,无明显疼痛[2]。若不及时发现与抢救,患者死亡率极高。1临床资料本组为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DM合并AMI患者共35例,其中男22例,占62.8%,女13例,占37.2%;年龄50~90岁,平均70.4岁。以疼痛等典型AMI表现为起始表现的18例,占51.4%,非疼痛者17例,占48.6%;其中呼吸困难8例,恶心、呕吐6例,突发晕厥3例。出现心力衰竭26例(占74.3%…  相似文献   

15.
曾勇 《临床荟萃》2001,16(5):219-220
冠心病的急重表现急性心肌梗死 (AMI)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何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 ,溶栓疗法脱颖而成为治疗 AMI的主线。今年开始 ,我们联用国产尿激酶 (UK)、肝素、阿司匹林对 5例 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效果满意 (表 1)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AMI患者 5例中全部为男性 ,年龄 30~ 71岁 ,平均 49岁。 2例为再梗死 ,3例为首次发病。梗死部位 :前壁 4例 ,下壁加右室 1例。均符合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1.2 溶栓条件  1胸痛持续时间≥ 30 min,舌下含服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 ,急性心肌梗死(AMI)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无痛型AMI由于缺乏典型的胸痛症状 ,给病情观察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995年 2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对 5 8例老年人无痛型AMI临床首发症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观察护理要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5年 2月~ 2 0 0 2年 8月在我院住院的 5 8例老年无痛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 4 4例 ,女 14例 ,年龄6 5~ 89岁 ,平均年龄 (73.5± 8.9)岁。1.2 方法对 5 8例无痛型AMI患者回顾性查阅病历和护理记录单 ,记录患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AMI患者资料。80例AMI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AMI的诊断结果,比较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对于AMI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与诊断符合率,以及AMI与非AMI患者的各项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测指标。结果:本组80例疑似AMI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阴性14例(17.50%),阳性66例(82.50%)。心脏彩超诊断阳性48例(60.00%),心电图诊断阳性44例(55.00%),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阳性62例(77.50%)。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对于本组AMI患者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率均高于单纯心脏彩超与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于AMI患者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率变异(SDNN)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A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确诊AAD前均误诊为AMI;7例行超声心动图确诊,5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确诊后行溶栓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术后存活者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AD合并AMI误诊率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AAD合并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旨在对AMI病情的估计和预后提供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AMI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RV资料。结果 AMI患者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指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结论 AMI患者HRV降低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相关,反映了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将10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合并AMI组50例,非糖尿病AMI组50例,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梗死部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心衰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室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产生心衰等并发症的几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非糖尿病AMI患者明显增高,说明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