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琮 《江苏中医药》2010,42(11):8-9
吴达,字东阳,清代江苏江阴人。吴氏提倡临证"必明其证之源流,观其证情变现,然后用法、立方时,君臣佐使,逆治从治,悉心配合,用一味药,必有命意,不可执用古方……所谓用古而不泥古也"(《医学求是.治伏暑赘言》)。正因吴氏不墨守成规,用古而不泥古,故其治病颇多效验。吴氏所著《医学求是》之中,对血证的论治尤具特色,与其同时代的人刘勋作序赞道:"今春血证盛行,得君施治,罔不霍然,余甚神之。"笔者现试将吴氏论治血证的特点作以下浅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伤寒论》具有循证医学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所追求的是临床疾病的诊疗方法都应该遵循充分的科学依据,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是它的主要研究内容。EBM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3.
张广丽  许华 《新中医》2007,39(10):71-72
《血证论》是清·唐容川所撰,其中提出血证用药宜忌,即:"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与不宜"。纵观全书,其遣方用药可归纳为四个原则:忌汗、禁吐、宜下慎下、主和。具体阐述如下。1忌汗失血之人,因肺之气阴两伤,导致卫气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不可以常规汗法解表。一则吐血既伤阴血又伤水津,发汗必更伤肺津;二则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汗解表药乃辛散疏泄之品,用后气更难敛,往往血随气溢而吐血不止;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学术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李文刚 《新中医》2006,38(4):10-12
对《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学术思想进行归纳探讨,张锡纯力主中西贯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用;认为中西药各有所长,应相济为用;其师古而不泥古,常师其法而不用其方,并精通药性,多有创新;强调升降并调,寒热并用,攻补兼使,其创制的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5.
《医学未然金鉴》方剂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黎 《中医研究》2007,20(5):57-59
徐春圃是明代新安著名医家,其晚年所著《医学未然金鉴》首创了二十四字治法,按治法分类方剂,在历史上对方剂分类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评述了四十首常用验方,剖析透彻细腻,是一本专论治法与方剂的普及性读物。  相似文献   

6.
程国彭(1680-1735年),字钟龄,别号普明子,清天都(今安徽歇县)人,康熙、雍正年间名医.经过30年的积累,于1732年撰成<医学心悟>六卷(后补卷五为外科十法).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医案》中有关血证论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血证责气,标本兼顾;②脉别三焦,因证施治;③经行倒逆,苦辛温镇;④血后咳痰,清补兼施。其辨证过程无不因证而治,用药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8.
《神农本草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辑本<神农本草经>的积极意义和<神农本草经>的不足之处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医学真传》为清代王嘉嗣等根据其师高世木式的学术思想摘录汇集而成之著作。本文主要探讨其对中风论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秦伯未(1901~1970年),名之济,号谦斋,上海浦东人.生于中医世家,上海名医秦乃歌之孙.幼承庭训,经史子集、诸家医典、琴棋书画,无所不涉.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建国后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及政协委员.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近50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著述甚多,主要有<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及<中医入门>等.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学角度对"食晦"与"食亦"两病名进行梳理与考证,提出"食晦"与"食亦"为同病异名,属消渴范畴。  相似文献   

12.
金代名医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医学启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览全书不难发现,张元素对防风这味药使用颇多。笔者结合张元素的主要学术观点对书中防风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作简评。  相似文献   

13.
《秋室研经图》的题词---陆仲安治愈胡适"糖尿病"公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患消渴,经陆仲安以治疗,数月而愈。胡氏欣然在林琴南手绘的《秋室研经图》上题文,以表感谢。胡氏的题词为重要的医学稽正。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秋室我闻录》的成书年代,学术界说法不一。究其原因,在于未重视作者身份。从《秋室我闻录》作者的身份、能力、交际、家庭及作品的内容、流传等多方面加以探讨,可以确定该书作者就是著名学者余集。结合余集生平,我们可以断定《秋室我闻录》成书年代为1805年。  相似文献   

15.
贺普仁教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6 0余年。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研《内》《难》、通览《甲乙》等著作的基础上 ,对针灸疗法及理论不断地加以挖掘、整理、总结、提高 ,取其精华 ,推陈出新 ;并于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了针灸治病理论学说 ,  相似文献   

16.
贺普仁教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从事针灸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研<内><难>、通览<甲乙>等著作的基础上,对针灸疗法及理论不断地加以挖掘、整理、总结、提高,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针灸治病理论学说,其中"以血行气"、"络血学说"之说,对于指导我们的针灸临床工作尤有帮助.今整理如下,公诸同道.  相似文献   

17.
李濂《医史》十卷 ,李涛抄本 ,193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  李濂 (14 89~ 15 6 7) ,明祥符 (今河南开封 )人 ,字川甫 ,一作川父 ,号嵩渚 ,著有《医史》 ,今有正德年间刻本、日本抄本等。曹贯之藏有李濂《医史》残本 ,后据“南满医校”冈义夫抄本《医史》补足。民  相似文献   

18.
傅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是一本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妇科典籍。崩漏属妇科急症之一,傅氏在崩漏一门中,有按症状分类的,如血崩昏暗;有按年龄分类的,如老妇血崩、少妇血崩;有按病因分类的,如交感出血、郁结血崩、闪跌血崩、血海太热血崩。  相似文献   

19.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 ,溢出脉管外 ,导致九窍、肌肤等部位出血的统称 ,是多种疾病过程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如吐 (呕 )血、咳 (咯 )血、衄血、便血、尿血、紫癜、崩漏等均属血证范畴。血证的治则 ,前贤已有论述。元代医家葛可久主张急性出血证应以止血为要 ,并创制有十灰散。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 :“一曰宜行血不宜止血” ,“二曰宜补肝不宜伐肝” ,“三曰宜降气不宜降火”。清代医家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笔者将血证分为急症期、缓和期、恢复期等三…  相似文献   

20.
调气治血,为中医治疗血证的重要法则,为众多医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临床血证的治疗。三七在《血证论》和《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体现调气治血的观点,对治疗血证价值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