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消渴病)的内涵、表现、演变规律及治疗方法的学术思想的疏理,结合吕老师临证医话,初步探索和分析了吕仁和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思想、"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和治则治法,既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发掘和弘扬,又切合现代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理念,对拓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治思路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脂代谢病(GLMD)是表现为高血糖、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本文基于中医疾病命名常用方法,从GLMD的临床症状、病情、病因、病位、病机、病性6个方面对其中医命名进行逐一解析。最终,根据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情况,从病机与病性相结合角度,将GLMD命名为"瘅浊",既能涵盖疾病内涵,又能同时反映疾病病机、病性等特点。"瘅"主要指"热""湿热""劳病",瘅之为患可损伤全身多个脏腑,包括脾瘅、胃瘅、肾瘅、胆瘅、心瘅、消瘅、肝(胆)瘅等;"浊"指湿、痰、瘀、毒等病理之浊,现代医学糖、脂代谢紊乱的病理变化及其产物如高血糖、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归属于"瘅浊"的范畴。"瘅浊"规范了GLMD中医病名及疾病范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疾病理论体系,为整体认识和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中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痰、湿、热、虚、瘀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南 《光明中医》2010,25(7):1273-1274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脾瘅和消渴病。脾瘅日久可转化成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的发展中都有记载,都具有脾瘅和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则治疗糖尿病应从痰、湿、热、虚、瘀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脾瘅期属于糖尿病早期,脾瘅以先天不足,五脏柔弱、饮食所伤、五志过极、劳逸过度等为病因,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脾中火旺则其他脏腑受累,通过对脾瘅在上消、中消和下消发病中的影响。确立了应以脾论治,清热养阴,消除中满内热之气的治疗思想。该文通过对脾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论述,说明了脾瘅对糖尿病的传变乃至后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思路,2型糖尿病近似中医的消瘅病,其病机以脾肾亏虚、痰瘀湿阻居多,补中肾气汤治疗此类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前期可归属中医的“脾瘅”,是一种血糖异常的高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医认为“脾瘅”的病位在脾,脾虚为其起病之根源,而痰瘀互结贯穿病机之始终。治疗采用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之法,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为主,直除病根;以健脾祛湿食疗方为辅,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霍达  郭利平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607-2609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合并症亦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倾向,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其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现已成为世界性亟待攻克的难题。而糖尿病大多是由糖尿病前期转变而来,所以对糖尿病前期进行早期干预,将成为解决这个世界难题的重要手段。中医理论中"脾瘅"就是糖尿病前期,该病多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阴阳失调的综合性疾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药对该病进行治疗,会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笔者认为脾瘅的主要病机为内热,脾不散精,浊毒,其中"内热"为病机关键,治疗上以清热益气,健脾除湿为主,辅以解毒活血之品。  相似文献   

9.
浅谈从“毒”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存在于糖尿病不同时期,脾瘅期热毒尚不盛,以痰湿浊毒为主,应以化痰解毒为主,常用黄芩、天竺黄、瓜蒌、白术、胆南星、白芥子.枳实等;消渴期以热毒为主,应用清热解毒药物能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毒性、脂毒性,常选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升麻、贯众、马齿苋、桑白皮、仙人掌、黄连等;消瘅期以瘀毒为主,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降低胆固醇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稠度和高凝状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调节了组织的氧供应和功能状态.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常选用桃仁、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益母草、大黄等.  相似文献   

10.
浊毒理论始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丰富和发展于脾胃病的论治,其后这一学说为诸多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兹将浊毒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1临床应用1.1糖尿病吴深涛认为,糖尿病与浊毒密切相关,浊毒是糖尿病病机  相似文献   

11.
肥胖与中医"脾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脾瘅的发展过程中,肥胖作为脾瘅的早期阶段,是脾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同时,脾瘅也是肥胖向相关并发症转化的关键阶段。基于脾瘅理论,探讨肥胖的病机和治疗。肥胖属于脾瘅病理过程中"郁"的阶段,其核心病机是中满。在治疗上应谨守病机,根据肥胖虚实的不同施以消膏降浊、行气开郁及补气健脾3种治法,同时注重态靶结合,配合具体的靶方靶药,提高中医治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多因素共同致病,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中医学多从浊毒、痞满、痰浊等论治。我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浊毒贯穿始终,且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呈渐进演变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早期(血浊内蕴期)重在健脾以化浊,中期(毒损肝络期)清热以解毒,后期(毒瘀互结期)活血以散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雪青 《河南中医》2016,(4):705-706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基础上,再加上饮食、营养、病毒感染、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发病。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病机属于脾失转输,清浊失理,"脾瘅"是糖尿病的前期类型。糖尿病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是:肥胖-脾瘅-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脾瘅是""救其萌芽"最关键一步。作为医者、患者,都应在这个时机内争取积极治疗,及早防治,"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水平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针对糖尿病前期展开有效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范畴,脾瘅常以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为病因,认为湿热是脾瘅的关键致病因素,湿热内蕴为脾瘅之基本病机。基于“脾瘅理论”从湿热探讨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脾瘅理论”及湿热的致病特点,分析湿热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关系,以除湿健脾为法治疗糖尿病前期,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百病生于气,久病入络,气病和络病理论揭示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机制,“气络辨证”是中医慢性疾病分期诊疗的重要理论方法。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包括脾瘅期、消渴期、消渴络病期3个主要阶段,不同患病阶段气病类型各有不同,脾瘅期以气郁、气盛为主,消渴期以气耗为主,由于气耗络损,最终进展到消渴络病期。临床实践中以气络辨证指导的糖尿病分期治疗,始终把握“调气泄浊通络”基本治则,在消渴络病期还需结合微观辨证权衡使用“通荣并调”之法。基于气络辨证对糖尿病病机演变的认识,奠定了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早期逆转、进展期截断和变证预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糖尿病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病证结合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国医大师吕仁和融合古今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期。消渴病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脾瘅期以脾热为主要病机,消渴期以二阳结滞化热为主要病机,消瘅期以血脉不行、血气逆留为主要病机。而作为消渴病基本病机的火热邪气则贯穿3期始终,笔者研究发现消渴病热邪具有易损伤络脉、常造成血脉瘀滞、波及五脏六腑、常因病人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六大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消渴病热邪属性及消渴病分期的基础上,强调重视患者体质差异、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重视祛除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17.
"脾瘅"一词作为疾病名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脾瘅为数食甘美,脾胃蕴热而致之口干、消谷善饥的病名和症候名。此外,脾瘅还是消瘅的成因之一。禀赋薄弱的先天遗传因素是脾瘅发病的内在条件,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邪侵袭等后天环境因素是发病的外在条件。脾虚内热与脾气郁遏为脾瘅的基本病机,核心病机是脾虚内热。清热益气法能调畅中焦气机,解除脾气郁遏,清除中焦湿热蕴结,恢复脾之健运功能,是治疗脾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各个时期本虚阴阳消长和伏邪动态变化是治疗的关键。气阴两虚、热邪内伏是糖尿病肾病形成期的病机特征,治以益气养阴、透热外达;脾肾阳虚、风邪内伏是糖尿病肾病进展期的病机特征,治以健脾益肾、搜风剔络;阴阳两虚、浊毒内伏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病机特征,治以阴阳双补、泄浊消癥。本文基于伏邪理论,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及古今临床应用,通过阐明糖尿病肾病与伏邪的内在联系,为深入认识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消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疑难杂症之一。《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其中关于消瘅病因病机及诊治方面的论述散见于各个章节中。为使《针灸甲乙经》对消瘅的针灸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性、系统性,故本文展开《针灸甲乙经》论治消瘅的文献研究。1《针灸甲乙经》有关消瘅病因病理的论述研究《针灸甲乙经》认为五脏柔弱、多怒、血瘀、内热是消瘅的主要病因。本病主要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Ⅳ期病变是终末期肾脏病,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曲生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Ⅳ期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久病入络。其正虚以肾虚为主;邪实以浊毒瘀血阻滞肾络为主。依据病机,并创立治疗糖尿病IV期方剂破血益肾排浊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