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成功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初步验证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检查与治疗的可行性.1993年,Kiemenij等[2]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确立了TR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地位.现TRI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Bagger等[3]研究显示,经桡动脉穿刺是进行介入性和诊断性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换途径.相对股动脉穿刺,TRI易于接受,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5].TRI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现对经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TRI术后患者止血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现已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 为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除了加强护理,止血方法也在不断改进[1]。现介绍一种Radistop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TRI术后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喜梅 《家庭护士》2007,5(12):64-65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C)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 h,患肢制动24 h,卧床24 h~48h,病人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一次性压迫器止血,对病人卧位无特殊要求,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观察了两种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h,患肢制动24h,卧床24h~48h,病人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一次性压迫器止血,对病人卧位无特殊要求,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观察了两种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已成功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治疗。随着经验积累和设备的改进 ,手术成功率已高达 95 %。 1989年由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TRI) [1] ,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报告采用此途径进行了PCI术[2 ] 。近 10年内世界各国的诸多心脏中心均开展了TRI技术。经TRI诊断治疗的病人不需卧床休息 ,损伤小 ,止血方便 ,恢复快 ,血管并发症少[3 ,4] 。术后常规压迫血管穿刺点 4h~ 6h止血。若压迫不当 ,会出现穿刺部位肿胀、麻木、变紫等并发症。因此 ,自制血管穿刺点加压束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的84例病人采用整群分组分为绷带组和止血器组,分别采用弹力绷带止血和桡动脉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和术侧肢体的麻木感,评估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对日常活动的影响、焦虑程度及两种止血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种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绷带组病人的整体舒适感、疼痛感、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及焦虑程度均优于止血器组.[结论]弹力绷带止血法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状动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T 1型螺旋式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止血,对照组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末梢血运、穿刺部位并发症、止血时间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止血效果、末梢血运、穿刺部位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患者的舒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蒋蓉  梁婷 《中国临床护理》2015,7(6):468-470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将30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器患者按照不同体位分为术肢平放组(平放组)152例和术肢下置腕托垫组(抬高组)148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腕围变化、VAS评分、穿刺点渗血及血肿发生情况。 结果 抬高组术后腕围变化较平放组小,疼痛评分低于平放组,穿刺点渗血、血肿发生率低于平放组。 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用腕托垫抬高并固定术肢,能提高舒适度,减少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广泛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也越来越引起关注[1-3].现总结5种桡动脉止血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行Angio-seal封堵术的护理3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介入诊治术主要有经股动脉和桡动脉 2种穿刺途径。经股动脉穿刺主要缺陷是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高 ,需砂袋压迫和术侧下肢制动较长时间 ,带给患者诸多不适和不便[1,2 ] 。经桡动脉途径虽可减少上述问题 ,但需桡动脉条件较好者才能采用 ,不适宜情况较多[3 ] 。为此 ,2 0 0 3年 7月 ,我院开展了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时置入Angio -seal封堵器技术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31例为 2 0 0 3年 7~ 10月诊断及拟诊为冠心病行介入检查治疗患者 ,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2 4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2例TRI术后发生术肢血肿、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发生前臂血肿5例(11.9%),其中3例由于导丝损伤小分支血管,2例由于桡动脉痉挛,拔出导管或鞘管时损伤血管内皮.术肢肿胀37例(88.1%),其中19例与术程较长、肝素用量加大,止血器压力过大、压迫时间延长有关;12例因桡动脉血管细小、痉挛,多次、多部位穿刺,止血器压迫桡动脉鞘管穿刺点及其他穿刺点渗血引起;4例与术后患者过早活动术肢不当有关;2例与止血器压迫位置不当引起.所有TRI术后术肢血肿、肿胀患者均予以恰当处理,未发生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均康复出院.结论 熟练的桡动脉穿刺技术、严格的手术操作流程及认真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TRI术后术肢血肿、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功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治疗。随着经验积累和设备的改进,手术成功率已高达95%。1989年由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TRI),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报告采用此途径进行了PCI术。近10年内世界各国的诸多心脏中心均开展了TRI技术。经TRI诊断治疗的病人不需卧床休息,损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舒适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的84例病人采用整群分组分为绷带组和止血器组,分别采用弹力绷带止血和桡动脉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和术侧肢体的麻木感,评估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对日常活动的影响、焦虑程度及两种止血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种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绷带组病人的整体舒适感、疼痛感、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及焦虑程度均优于止血器组。[结论]弹力绷带止血法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 h、2 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 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护理11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微创性非外科手术疗法。传统上的股动脉途径主要缺陷是术后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发生率高,术侧下肢需制动24~72h,长时间卧床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及生活不便。我科在积累多年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经验基础上,于2003年9月以来我科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本文就对采用该途径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不同部位的效果差别.方法 将228例经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分为A组111例和B组117例.A组桡动脉止血器的下缘低于穿刺点,B组桡动脉止血器的下缘高于穿刺点或与穿刺点水平.对比观察2组出血、疼痛、肿胀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出血、疼痛、肿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置桡动脉止血器的下缘高于穿刺点或与穿刺点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因损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及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等优点,正逐渐被接受,且日益增多。但对桡动脉止血,传统应用绷带环绕包扎,影响静脉回流、操作不便。止血方法的研究以止血器具多见,但价格较高或操作繁琐,故急需一种易于观察、操作、止血效果安全、可靠,且经济实惠的止血方法。我院对21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止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术期穿刺部位管理的证据进行检索、提取、评价并进行整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支持。方法:基于“6S”证据金字塔模型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采用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估各类文献,在高质量文献中提取证据并进行分级判定。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类试验研究、队列研究各1篇。最终总结了17条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术期穿刺部位管理的最佳证据,涉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转运、加压止血与观察、并发症处理4个主题。结论:本研究为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术期穿刺部位管理提供了最佳证据,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路径适用人群广泛、并发症发生率低,在证据转化时应结合各科室术者穿刺特点及止血方式选择最佳证据,以改善围术期穿刺部位的管理质量,准确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式,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6例),术后分别使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和弹力加压绷带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末梢循环情况、疼痛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局部持续压迫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梢循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操作时间、局部压迫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进行TRI术后患者的压迫止血,有利于提高TRI术后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方便护士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