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α-硫辛酸对卡那霉素所致豚鼠耳聋后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7组,给予KM 400 mg/(kg·d)用药,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LA 37.5~75 mg/(kg·d),应用7d,停药后观察豚鼠的一般行为;检测ABR各波潜伏期、间期及阈值改变.结果 Ⅰ组(正常对照组)、Ⅴ组37.5 mg/(kg·d) LA治疗组)~Ⅶ75 mg/(kg·d)LA)组之间的各波的潜伏期、Ⅰ~Ⅲ波间期及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LA组)和Ⅳ组(25 mg/(kg·d)LA治疗组):各波的潜伏期;以及Ⅰ~Ⅲ波间期稍微延长,阈值稍高,较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7.5~75 mg/(kg·d)LA确实能拮抗KM的耳毒性,起到保护豚鼠耳蜗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风患者在不同意识状态下BAEP特点,分别对27例有意识障碍及25例无意识改变的非脑干部位性中风患者进行BAEP的测定。结果:意识障碍组的Ⅲ、Ⅴ波潜伏期及Ⅴ-Ⅲ、Ⅲ-I波间期延长,同正常对照组及无意识障碍中风组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2例Ⅲ、Ⅴ波均消失的昏迷患者死亡。无意识改变的中风患者组Ⅲ、Ⅴ波潜伏期及Ⅴ-Ⅲ、Ⅲ—I波间期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非脑干部位性中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脑干功能继发性受损,同时显示BAEP能对有意识障碍的中风患者的预后做出有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硝基乙基脲(NEU)经胎盘诱发脑肿瘤动物模型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法 (1)取孕16d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经腹腔内注射NEU,剂量分别为20mg/kg,40mg/kg,60mg/kg.80mg/kg;(2)孕12d、14d、16d、18d的SD大鼠各4只,分别经腹腔内注射NEU40mg/kg;(3)子代鼠出生后150d灌注同定取脑。组织切片行HE和GFAP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NEU20mg/kg剂量组脑肿瘤诱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孕12d、16d组诱发率较高,孕14d、18d组较低(辟0.066),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但P值接近于检验水准,可适当增大样本含量做进一步研究。结论 经胎盘诱发脑肿瘤的诱发率在妊娠中晚期较高,但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示与孕酮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建议使用剂量40mg/kg,增加剂量对脑肿瘤的诱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剂量2mg/d组和4nq·g/d组。采用RP—HPLC和LC—MS方法测定利培酮(RSP)和9-羟利培酮(9-OH—RSP)之和的血浆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艮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4mg/d组(RSP4-9-OH—RSP)血浓度均显著高于2mg/d组。2rag,/d组第l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20%,其它各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20%,而4mg/d组各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20%.2mg/d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4mg/d组。结论(RSP+9-OH—RSP)血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其临床效应。2mg/d和4mg/d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4mg/d利培酮治疗时起效更快,但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的异常情况及其与性别、左右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1~6个月存在听力异常的ZKS患儿的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对各年龄段ZKS患儿ABR潜伏期、波间期以及与性别、耳别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5例各年龄段(1~6个月)ZKS患儿ABR除2~3个月、3~6个月Ⅲ~Ⅴ波间期与参考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例男婴与16例女婴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除Ⅲ波P=0.01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耳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ZKS患儿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明显异于正常儿。ZKS患儿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性别、耳别之间无密切相关性。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的高危儿高风险存在ZKS,对临床ZKS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和慢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特点,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在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识别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 对象,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慢性脑梗死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BAEP的Ⅰ、Ⅲ、Ⅴ各波峰 潜伏期(peak latency,PL),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Ⅲ~Ⅴ波 /Ⅰ~Ⅲ波I PL的比值等指标的特点。 结果 研究共入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36例,慢性脑梗死组32例,健康对照组32例。急性脑梗死组 Ⅲ波、Ⅴ波PL较慢性脑梗死组(P<0.001、P =0.005)和对照组(均为P<0.001)均延长;慢性脑梗死组 Ⅴ波PL较对照组延长(P<0.001)。急性脑梗死组Ⅰ~Ⅲ波、Ⅰ~Ⅴ波I PL较慢性脑梗死组延长(P<0.001、 P =0.029);急性脑梗死组Ⅰ~Ⅲ波(P<0.001)、Ⅲ~Ⅴ波(P =0.006)和Ⅰ~Ⅴ波(P<0.001)IPL较对照 组延长;慢性脑梗死组Ⅲ~Ⅴ波I PL(P =0.003)较对照组延长。慢性脑梗死组Ⅲ~Ⅴ/Ⅰ~Ⅲ波IPL比值 异常者有9例(25.0%),急性脑梗死组2例(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 ①BAEP检查能灵敏地检测出急性和慢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听觉感觉通路的电生理异常。 ②急性脑梗死患者BAEP的Ⅲ波和Ⅴ波PL、Ⅰ~Ⅲ波和Ⅰ~Ⅴ波IPL均显著延长,以Ⅲ波PL、Ⅰ~Ⅲ波IPL延 长为主;慢性脑梗死患者BAEP以Ⅴ波PL、Ⅲ~Ⅴ波IPL的延长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支架置入术能否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亚临床症状。方法 11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分别检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记录各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1)术前诱发电位均异常,主要表现为SEP N20及P40潜伏期异常,BAEP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VEP P100潜伏期延长。(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BAEP表现为Ⅰ~Ⅲ波潜伏期缩短(P =0.046)、Ⅲ波幅升高(P =0.05);SEP表现为N20潜伏期缩短(P =0.012),N13~N20间期缩短(P =0.013),P14~N20间期缩短(P =0.005);VEP表现为 P100潜伏期缩短(P =0.022)。结论 支架置入术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SEP、BAEP、VEP好转,提示患者的亚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颅侧向旋转致脑损伤大鼠模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成年大鼠20只,制作头颅瞬间侧向旋转脑损伤模型,测量头颅旋转前及旋转后6h的BAEP,测量电极置于颅顶左侧c2点,左耳予短暂click声刺激,右耳持续予噪声掩蔽,经1000次叠加平均,记录BAEP各波形的潜伏期、波间期和波幅值。结果大鼠头颅旋转后6h和Ⅴ波潜伏期、Ⅰ~Ⅲ和Ⅲ~Ⅴ波波间期明显较旋转前延长,Ⅰ和Ⅴ波波幅较旋转前明显降低,而旋转前后Ⅰ波潜伏期、Ⅰ~Ⅴ波波间期以及Ⅰ波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头颅瞬间侧向旋转可引起BAEP异常,此与脑干内特殊传导通路的破坏有关,其结构基础为脑干广泛神经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9.
犬脑干缺血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犬脑干局灶性缺血模型,观察脑干局灶性缺血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结果发现犬脑干缺血0.5、1、1.5、3、6和12h缺血组(IS)BAEP的Ⅰ、Ⅱ、Ⅱ、Ⅴ各波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PL)与假手术组(SH)相比较均非常明显地延长(P〈0.01),以1-1.5h延长最显著(P〈0.01),3h后各植逐渐缩,提示BAEP可反映犬脑干缺血后的脑干损害,可客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OXC)作为辅加药物治疗癫癎(Ⅰ组)以及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癎患者(Ⅱ组)在疗效、毒副作用方面的差异。方法Ⅰ组101例以OXC作为辅助添加剂治疗(OXC150~1200mg/d,中位数600rag/d),Ⅱ组23例以OXC作为单药治疗(OXC150~600mg/d,中位数450mg/d),随访3~25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发作频率、初始目标剂量、退出治疗情况、毒副作用进行对照分析或描述比较。结果Ⅰ、Ⅱ组发作控制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初始目标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因经济原因和毒副作用原因退出治疗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的一般副作用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OXC单药治疗国人新诊断的SPS,CPS,SGS的控制率优于作为辅加药物治疗癫癎,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初始目标剂量和退出治疗的发生率相近;OXC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治疗范围大、用药和换药方便;在辅加治疗组患者对OXC的价格的承受力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左旋多巴长期注射对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和疗效减退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左旋多巴用药剂量和行为学评价标准。方法:立体定向SD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PD大鼠模型。成模P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左旋多巴酯:小剂量组(20mg·kg(-1)·d(-1))、中剂量组(50mg·kg(-1)·d(-1))和大剂量组(100mg·kg(-1)·d(-1)),每天2次,持续21d。比较3组PD大鼠模型AIM各组份的评分情况及对侧旋转反应时间。结果:左旋多巴3种剂量均可诱发PD大鼠出现相似程度的口面、前肢、轴向AIM,但大剂量组大鼠旋转AIM的评分高于小剂量组(P〈0.05),且旋转反应时间缩短幅度大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左旋多巴就可诱发PD大鼠出现明显的AIM,又能避免过于剧烈的旋转运动对AIM评分的干扰;但观察疗效减退现象需要选用大剂量左旋多巴以诱导出稳定下降的旋转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异特点及其与心身症状的关系。方法:对54例PTSD患者进行BAEP检测和心身症状评定,分析BAEP与心身症状的相关性,并与健康人作比较。结果:PTSD患者Pz脑区Ⅲ、Ⅴ波绝对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均延迟,Ⅲ~Ⅴ波间期缩短,Ⅴ/Ⅰ波波幅比下降;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及其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事件影响量表(IES)的总分及其回避、闯入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z脑区BAEP各波的观察指标与大部分心身症状的相关有显著性意义。结论:BAEP检测为PTSD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电生理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基础。方法以75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41名某职业高中学生为对照组,对两组测评脑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ABR)、体感诱发电位(SEP)和P300]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比较两组的异同。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BR波Ⅰ和波Ⅲ潜伏期短,波Ⅴ潜伏期长,波Ⅲ波幅低;P300靶P3波潜伏期长,非靶P2波波幅高;SEP的N2波潜伏期短,P2波波幅高(P〈0.05~0.01)。(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WCST总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多,击中率(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低(P〈0.01)。(3)ABR、P300和SEP与WCST的相关分析,ABR波Ⅲ波幅与击中率呈正相关(r=0.22),P瑚波P,潜伏期与击中率呈负相关(r=-0.25)、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24),SEP波P:波幅与正确反应数(r=-0.25)、击中率(r=-0.24)、完成分类(r=-0.25)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对外周刺激的感觉和认知加工过程异常,执行认知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学治疗后C6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光动力学治疗(PDT)后C6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在不同剂量(5mg/kg,10mg/kg,20mg/kg,30mg/kg)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条件下,激光照射裸鼠皮下C6胶质瘤。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检测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在5mg/kg剂量组VEGF的表达在PDT24h后达高峰,与对照组及治疗后3d、7d和10d相应值比,差异显著(P〈0.01)。其它剂量组VEGF表达亦在治疗后24h达高峰,但与治疗后其它时间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 PDT治疗后24hVEGF表达达高峰,针对VEGF的抗血管治疗应在24h内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型和C型多系统萎缩(MSA)对左旋多巴的急性反应性。方法对P型MSA患者18例、C型MSA患者13例和帕金森病(PD)患者23例行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药物剂量依次为左旋多巴/苄丝肼50mg/12.5mg、100mg/25mg、150mg/37.5mg、200mg/50mg和300mg/75mg。以UPDRS运动分量表作为评价标准,计算UPDRS运动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多巴反应性。结果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为。100mg/25mg、150.mg/37.5mg、200mg/50mg和300mg/75mg时,MSA-P型组和MSA—C型组韵UPDRS运动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均显著低于PD组,MSA-P型组高于MSA-C型组。MSA-P型组患者随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增加UPDRS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MSA-C型不同剂量间UPDRS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A-P型组具有剂量依赖的急性多巴反应性,而MSA-C型组基本无急性多巴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剂量为0.9mg/kg(总量≤90mg),国内亦有应用剂量0.6~0.8mg/kg(总量50mg)。本试验拟探讨两种剂量rt-P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ati o n a l I n sti tu te 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2~26分,发病时间0.5~6h,无溶栓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rt-PA0.6~0.8mg/kg(总量50mg)组(A组)和0.9mg/kg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的NIHSS评分改善率(≥4分)及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NIHSS评分平均为10.17分。B组治疗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86.67% vs 53.3%,P <0.05)。两组发生颅内出血的比例均为6%。两组死亡病例均为非出血性病变,A组死亡率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6.67% vs 20%,P =0.67)。结论 rt-PA 0.9mg/kg剂量疗效优于0.6~0.8mg/kg剂量,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该溶栓剂量同样适用于国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人群进行比较,探讨对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标准 剂量与低剂量阿替普酶是否具有一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从中选取发病4.5 h内且阿 替普酶使用剂量约为0.6 mg/kg(0.5~0.7 mg/kg)及0.9 mg/kg(0.85~0.95 mg/kg)的静脉溶栓患 者,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死亡率及90 d随访结局等进 行比较。 结果 共入选753例患者,0.5~0.7 mg/kg组75例,0.85~0.95 mg/kg组678例,两组剂量中位数分别 为0.64 mg/kg及0.90 mg/kg,发病-给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92 h及2.79 h。在校正了基线变量差异 后,两组的死亡率(5.41% vs 7.36%,P =0.603)及SICH(0% vs 1.62%,P =0.972)均无显著差异,而 0.5~0.7 mg/kg 组90 d随访获得良好预后的比例显著低于0.85~0.95 mg/kg组[41.89% vs 53.83%, 比值比(odds ratio,OR)=0.58,P =0.031)]。 结论 本研究提示,在中国人群中,标准剂量(0.9 mg/kg)较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会显著增加SICH风险。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习困难儿童BAEP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W工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语言学习困难儿童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患儿根据不同病因分为五组,结合正常对照,进行BAEP描记分析。结果:和BAEP总异常率为84%,其中51%为双侧BAEP各波消失;21%为单侧BAEP各波消失,伴另侧BAEP各波潜伏期延长;12%为双侧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峰间期延长,结论:BAEP对于语言学习困难儿童的听力损害及传导路径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诱发电位的改变特征。方法(1)调查114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LA组)和4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BD组)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2)两组患均行CT检查,并按照脑白质异常程度分为3型。(3)LA组74例患,BD组35例患行MRI检查,根据T2WI显示的脑室周围高信号分为5型。(4)两组分别选择部分伴有高血压的患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1)LA组患的危险因素呈多样化,无神经局灶体征,临床表现仅为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CT显示脑白质异常以1型为主,占70.2%(80/114);MRI脑白质异常也同样以1型为主,占71.6%(53/74),均无脑室扩大。电生理学检查显示,SEP异常率为83.7%(36/43),其中轻度60.5%,中度23.2%;BAEP异常率为62.8%(27/43),潜伏期和峰间期延长;VEP异常率为53.5%(23/43),各波潜伏期延长,均无波形消失。(2)BD组患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临床表现以神经局灶体征、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和卒中样发作为主。CT分型以3型多见,为73.2%(30/41);MRI检查显示3型为54.3%(19/35),4型45.7%(16/35),41例患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电生理学检查显示,SEP异常率为96.7%(29/30),其中轻度6.7%,中度46.7%,重度43.3%;BAEP异常率86.7%(26/30),潜伏期和峰间期进一步延长,部分伴有Ⅲ、Ⅴ波缺失;VEP异常率为83.3%(25/30),各波潜伏期进一步延长,部分P2单侧波形消失。结论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以影像学1型脑白质异常为依据;诱发电位表现为各波潜伏期延长,无波形完全缺失。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临床有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等特征,影像学检查CT显示3型脑白质异常,MRI显示3型或4型为诊断依据;诱发电位呈现各波潜伏期进一步延长并伴有部分波形完全缺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01—2013‐10收治9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静滴更昔洛韦,5 mg/(kg ·次),q 12 h。治疗组:静滴更昔洛韦治疗,5 mg/(kg ·次),q 12 h;重组人干扰素α‐2b ,肌内注射,10万IU/(kg ·次),1次/d。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χ2=24.23,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单独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来说,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能促进患儿症状尽快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