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收集临床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病理变化及其与兴奋性氨基酸(EAAs)的关系。方法 临床脑组织标本均于开颅手术中取材,术中获取不同时段血肿灶周围脑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手术入路中远隔血肿部位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将实验组标本分为:超早期组(<8h);早期组(8~24h);延期组(>24h)。所有标本均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数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 共收集临床脑组织标本19例:超早期组6例;早期组8例;延期组5例。对照组5例。对照组中各视野未见TUNEL阳性细胞,而病例组3个不同手术时段的凋亡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1)。超早期组Asp、G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随后均逐渐下降,Asp于早期组即接近对照组(P >0.05),而Glu下降较为缓慢,在早期组仍高于对照组间(P <0.01)。结论 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早期神经细胞损伤的过程。Glu、Asp在脑出血后早期明显升高,增高的EAAs可能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抽选2011-01—2014-11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行硬通道穿刺引流,对照组行软通道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引流时间,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后2组患者血肿量及ADL评分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引流时间、术前血肿量、术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3.4±0.4)min、术后血肿量(10.5±2.7)mL、术后ADL评分(68.9±10.4)分与对照组(7.5±0.3)min、(11.8±2.4)mL、(50.3±1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穿刺引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早期运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后3 h内给予止血敏1.0 g静脉注射;研究组于发病后3 h内给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40μg/kg静脉注射。比较2组患者用药24 h后颅内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用药72 h后颅内总病变体积变化、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治疗24 h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分别为(30.12±9.21)mL 和(21.91±9.5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1);治疗72 h后血肿+水肿体积分别为(35.3±10.27)mL和(25.94±10.28)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1)。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15 d、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运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继续出血量以减少血肿体积增加和脑神经损伤,增加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将78例行立体定向引流术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距发病时间分为三组,观察三组术后引流时间、残余血肿量、引流量和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在引流时间和残余血肿量、引流量方面,早期组和后期组均小于超早期组(P〈0.05);三组治疗的优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早期组(74.29%)〉后期组(66.67%)〉超早期组(62.5%)。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引流术,7-24h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个月(21.39±4.29)、4个月(11.34±4.39)、病死率(6.98%)、再出血率(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解除血肿占位,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更好保护,且其术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根据体表标志物CT定位法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动态CT检查调整留置针深度及引流方向,并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择期拔针.选取我院同期神经内科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作为对照,于入院当时及治疗28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41例,内科治疗组32例,血肿大小分别为(20.31±3.45)mL和(18.75±2.97) mL,两组血肿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987 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发病后28d NDS为7.71±5.13,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的12.84±3.2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931,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发病后28d ADL为97.31±2.53,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84.59±4.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9.869,P<0.05).结论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准确、简单、快速清除血肿,能明显促进患者病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期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脑起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灶周水肿的演变规律和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手术治疗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乳猪的自体血脑叶出血模型,以1.5T的MRI借助EPI等软件动态观察出血后0.5、3、24、48、72h脑水肿演变规律。并与对照组(注入凝血酶500U)比较,观察部分脑出血患者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手术前后的CT变化及穿刺物检查。结果 脑出血后1h血肿周围出现高信号区,而此时DWI未发现异常。动态MRI序列提示出血后灶周水肿在48h达高峰。对照组0.5、3h水肿程度轻。3h脑大体标要可以看到血肿周围的半透明区。脑出血患者发病6h内CT可见明显的灶周水肿带,穿刺引流定位于血肿表层,可以抽出清亮液体5-11ml,检验提示为血清成分,复查CT示血肿周围水肿带缩小或消失。结论 脑出血超早期灶周水肿与血块收缩有关,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术能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分组,8 h内(超早期组)38例,8~24 h内(早期组)46例,24 h后(晚期组)41例,分别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P〈0.05),超早期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质量.可通过术中血压监测、有效止血、术后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特征。方法2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出血后手术时间分为6—24h组、24~48h组及〉48h组,将手术中引流的血肿周围脑组织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非脑病尸检患者6例)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可见LCA、ICAM-1免疫阳性微血管及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显著提高(均P〈0.01);各时段组间LC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AM-1的表达24~48h组及〉48h组显著高于6—24h组(均P〈0.01),24~48h组与〉48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急性炎症反应;ICAM-1的表达在出血后48h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07—2013‐06收治的55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1.03±0.41)h ,48 h内病死率为3.33%;对照组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2.47±0.72)h ,48 h内病死率为20.0%。2组患者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缩短患者入院时间,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男27例,女25例,所有患者皆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5.21±6.29、45.16±6.1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11±4.39、28.96±4.56(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8.8%(P〈0.05);治疗后病死率分别为5.8%、17.3%(P〈0.05).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可最大程度的保存脑部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综合效价明显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恶化的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87例临床症状恶化的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 ,在第 2次CT定位后 ,即采用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行血肿粉碎引流或血肿 脑室穿刺引流方法清除血肿。结果 血肿清除率达 70 %~ 90 %。引流时间 2~ 5d ,平均 3d。死亡 8例 ,病死率 9 2 0 %。结论 微创治疗脑出血继续出血 ,清除血肿可靠 ,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2018-12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术后7 d颅内血肿体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2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7 d颅内血肿体积、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大于25 mL,部分患者形成脑疝,但处于脑疝早期、生命体征正常者,给予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降压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120例入院时动脉收缩压〉180mm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入院24h内给予降压治疗,观察入院24h内2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血肿扩大4例(6.67%),对照组发生血肿扩大11例(27.50%),治疗组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综合情况,在发病24h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60超早期患者为观察组,60例早期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随访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随访1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58.3%(35/60),显著高与对照组的25.0%(15/60)(P<0.01);随访6个月ADL评分观察组Ⅰ级、Ⅱ级患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Ⅳ级、Ⅴ级患者例数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给予微创穿刺引流可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争取到最佳恢复时机,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微创治疗脑出血继续出血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恶化的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87例临床症状恶化的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在第2次CY定位后,即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血肿粉碎引流或血肿 脑室穿刺引流方法清除血肿。结果 血肿清除率达70%~90%。引流时间2~5d,平均3d。死亡8例,病死率9.20%。结论 微创治疗脑出血继续出血,清除血肿可靠,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洽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和14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d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刨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5.84)d]短于对照组[(23.15±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00)。治疗第3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P=0.000);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例,93.75%)优于对照组(20例,66.67%;P=0.007)。结论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东北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现状及其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样2011-01—12在川东北地区部分医院住院发病24h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了解急性期降压治疗现状,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抽样调查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876例,血压升高者比例占93.2%,急性期内启动降压治疗率68.6%,超早期启动静脉降压13.2%。3级血压水平患者降压组病死率低于非降压组(P0.05),其中静脉降压组显著低于非静脉降压组(P0.01);启动降压≤24h和24h院内病死率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升高明显;川东北地区多数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内启动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尤其合并超早期静脉降压可以降低3级血压水平患者的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颅脑外科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6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引流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疗效、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和TSP2水平、脑水肿体积。 结果引流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患者血清AQP4、TSP1、TSP2水平较对照组低,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指标、增强疗效、降低血清AQP4水平、减少脑水肿体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3-01—2015-10在我科治疗的1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患者在超早期进行了强化降压为研究组,91例患者给予常规降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血肿扩大发生率、NIHSS评分、随访Rankin评分。结果治疗后1h及24h,研究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h,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d随访,研究组患者Rankin评分为0~2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研究组血肿量、血肿扩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够缓解脑出血血肿扩大情况,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