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3至2009年钦州市中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明确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降低住院病死率。方法对钦州市中医院2003至2009年住院病例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3至2009年钦州市中医院住院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结论今后的医疗和预防工作应以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为工作重点,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认知度及医疗技术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崔旭 《淮海医药》2022,(6):602-605
目的:分析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21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布特征,为医院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2021年住院死亡患者基本信息,按照ICD-10分类标准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院2014—2021年出院患者307 824例,其中死亡4 051例,病死率为1.32%;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8年间住院患者病死率随年份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疾病类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病种是肿瘤;死因构成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40岁及以上,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引发的死亡人数随年龄增长快速增加。结论:加强中老年患者、男性患者的健康宣教和保健措施,以降低其病死率。医院应加强肿瘤、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对应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重点疾病的防治能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ICD-10疾病分类原则对我院住院死亡病人进行10年(1994年-2003年)死因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循环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茉些情况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耍死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10年我院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了解老年病人疾病谱变化,为防治工作及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7~2006年10年来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资料,分析全部病例的疾病构成。结果近10年病例显示排名前10位疾病43981例次,占住院患者总数的91.33%。其中肿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这前4位疾病占老年住院患者的69.41%。结论肿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医疗防治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了解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及住院时间,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达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提高急诊内科的护理质量。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年期间住院726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从年龄、疾病诊断(主要诊断)、死亡疾病以及住院时间(A班、P班、N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内科住院患者及死亡病种排名前5名的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毒、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构成比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构成比老年组最高;中毒、血液系统、中暑、心理障碍构成比及中毒死亡构成比中年组最高;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青少年组最高。呼吸衰竭是老年组最常见死亡疾病。。百草枯中毒病、恶性肿瘤为中年组最常见死亡疾病。2012年~2014年间,总人数在逐渐增加,2014年A班入院人数构成比是全天最高的。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就我院急诊内科疾病谱构成、入院时间规律的分析,为加强急诊内科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提供依据;制定常见疾病的救治护理流程;做好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及合理的护理人力安排,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1878例老年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朝晖  樊军  赵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30-2331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种及病死率,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878例老年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及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且男性大于女性,70岁以上老人占57.01%。结论: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老年病的防治和研究力度是卫生工作者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2~2006年住院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某院2002~2006年住院的死亡病人病案首页共计1621例,对其进行疾病分类,用秩和比法(RSR)进行死因分析。结果: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以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4):68-71
目的了解东莞市桥头医院重大疾病死因分布,为医院制定合理的医疗护理策略提供支持。方法收集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709例死亡病例,以性别、年龄、死因顺位、病种来源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χ~2检验等回顾性分析。结果前五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7%;每个年龄段男性死亡病例构成比均大于女性(χ~2=52.378,P<0.01);未成年组死亡人数最少,老年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该医院应该加强循环系统疾病、疾病与死亡的外因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宁县居民2010-2011年的死因构成。方法分析武宁县2010-2011年人群死因,并与2004-2005年比较。结果 2010-2011年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构成91.38%。与2004-2005年相比,循环系统、肿瘤死亡率分别升高67.49%、14.86%;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分别降低20.63%、31.17%,;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下降54.08%,艾滋病新增为前三位死因。结论扩大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范畴,将循环系统、肿瘤、伤害、呼吸系统四类疾病纳入统一管理,继续重视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减少非自然死亡,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对金汇镇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年均死亡率为948.65/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4~75岁年龄组主要死因为肿瘤,75岁以上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的主要死因,特别是循环系统及肿瘤。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开展可行的防控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航头镇3年户籍人口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潜在减寿年数。方法:对航头镇3年户籍人口死亡结果进行ICD-10编码,分析不同年龄组死亡人数、死因顺位及潜在减寿年数。结果:该社区标化死亡率为6.79%。,男性高于女性;死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占总死亡人数的91.49%;期望寿命为82.56岁,其中男性为79.59岁,女性为85.19岁;寿命损失最为严重的前3位依次为肿瘤、损伤中毒和循环系统疾病。结论:该社区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应加快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对慢性病病人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居民死亡原因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死因、构成比以及死因的顺位变化进行统计,为医疗保健政策和卫生部门进行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本地区的居民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郑市2008--2012年的居民死亡原因谱,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郑市2008--2012年共报告死亡病例7306人,男4286人,女3019人,死亡率为239.36/10万。前6位的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伤害、内分泌疾病。以上主要死因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影响新郑市的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廊加强对这三种疾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汉源县2006~2011年育龄妇女主要死亡原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2006~2011年报告死因资料,按国际疾病ICD-10标准进行分类编码,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录入,用Deathreg2005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06~2011年育龄妇女粗病死率107.47/10万,人群按系统分类统计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肿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且前五位死亡人数占总数的85.93%,潜在减寿年数占总潜在减寿年数的85.15%。结论意外死亡(自杀、交通事故)、肿瘤(白血病、胃癌、肝癌)、循环系统(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是该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提示我们要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对人群的关爱,建立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4.
林敏  李力 《福建医药杂志》2015,37(3):118-120
目的 通过对2009-2013年间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分析,了解疾病分布特点,做好三级预防,降低死亡率.方法 按国际分类ICD-10对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分类,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中,50岁以上所占比例明显升高,以70岁以上最为明显;前6位疾病系统顺位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及交通、外伤等外力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单病种顺位为:缺血性心脏病、交通车祸和工伤、呼吸道感染、脑卒中及支气管肺癌.结论 依据死因构成,加强关注高龄组(尤其大于70岁年龄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车祸外伤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分布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低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4325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某医院1997~2008年住院患者的原始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进行分类。结果:前5位患者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结论:应加强前5位患者的疾病防治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各级医院儿科门诊、住院的设置及儿科医师的分布,分析住院儿童疾病的类型,为儿科建设和儿童疾病防治提供帮助。方法调查郴州地区77家医院儿科设置情况,收集2008~2010年各县、市、乡镇医院,民营医院病案统计室疾病分类统计报表及病案首页信息库和出院病人登记本,采用国际(ICD-10)标准分类,用病案统计软件对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77所医院均设置有儿科或内儿科门诊,单独设置儿科住院部的有23所,占29.87%;儿科与内科一起设置为内儿科住院部的有36所,占46.75%;缺儿科住院部的有17所,占22.08%;儿童医院专科医院1所,占1.3%;注册的儿科医师361名。近3年住院儿童疾病排在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新生儿疾病、小儿外伤、烧伤及传染性疾病,这5种疾病占了总数的63.78%。结论郴州地区各级医院设置了儿科门诊,部分设有住院部,儿科医生相对偏少,在儿童疾病谱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加强此类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唐跃中  王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95-159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近年的健康状况,提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方法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重点疾病和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疾病谱前三位分别是高血压、肥胖症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维持在高水平,居民死因排前三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病案是诊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和总结 ,它反映着疾病的全过程 ,既反映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 ,也是临床教学、科研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和法律依据。现从我院2001年15342份出院病人病案中抽出住院时间较长、病情危重或死亡的病案1354份 ,进行病案质量重点检查 ,对病案缺陷内容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来源我院200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出院病案15342份 ,从中抽出住院时间较长、病情较重或死亡的病案1354份 ,查得缺陷共2296项次。抽查病案占出院病案的8 83% ,列出的缺陷占全部检出缺陷项次的85 45 …  相似文献   

19.
唐跃中  王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95-1596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近年的健康状况,提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方法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重点疾病和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疾病谱前三位分别是高血压、肥胖症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维持在高水平,居民死因排前三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55-158
目的探讨杏坛镇年居民死亡原因与去死因寿命分析情况。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2015年3月~2016年2月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杏坛镇居民年龄比、性别死亡率和杏坛镇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结果杏坛镇居民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中,循环系统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肿瘤死亡率,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传染病死亡率,精神和行为障碍死亡率最低。杏坛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肺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男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女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结论掌握我镇的死亡疾病谱,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发展,为我镇出台地方性的行政文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