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肿瘤标记物检测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标记物形态变化的研究可使肿瘤诊断更为特异,目前国内外对胃肠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趋于进行定量和数值化分析,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形态定量测定,近年来应用计算机图像形态分析系统则能更客观地对标记物进行参数识别与判别分析,以克服人工测量及繁杂数字处理所引起的使用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比较外阴硬化性苔癣组织及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基底层细胞核形态大小。方法: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通过Feulgen染色。结果:与正常外阴皮肤比较,硬化性苔癣组织其表皮角朊细胞基底层细胞核面积、周长、核直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化性苔癣组织其角朊细胞基底细胞核形态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区别,该区别可以通过图像分析检测,该法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介绍了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的系统构成;图像分析的主要步骤;定标操作;形态学参数;体视学参数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说明了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展现了形态科学从定性一到定量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分析豚鼠死后不同时间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形态的变化,探讨它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经图像分析的灰度测量结果表明:AgNOR的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AgNOR颗粒形态越来越不清楚。灰度变化的量化指标提示。图像分析AgNOR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22种花类生药花粉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2种花类生药的花粉进行分析测定。报道了花粉的截面积、周长、直径、体积、形状因子和不规则参数等形态参数。提示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生药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测定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黄连类中药组织细胞10余个体视学参数,并结合数值分类方法,建立了其显微鉴定模式识别系统,为中药混乱品种与多源道地药材鉴定提供了新的三维定量研究技术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浩军  林英华 《医学争鸣》1995,16(3):239-239
多幅图像拼接技术在大鼠脑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王浩军,林英华(神经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33)关键词大鼠;形态分析;图像分析仪中图号R319大鼠脑形态分析主要对大鼠脑细胞片和纤维片的形态进行辨认,对具体核团确切定位,进行核团面积、纤维束的多少、长短及走向等...  相似文献   

8.
鱼胆中毒大鼠肾脏损害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青鱼胆中毒大鼠肾脏损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肾小球病变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鲍氏囊内有RBC的肾小球个数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小球体积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图像分析技术能比较精确、客观地分析和测量肾小球结构参数的变化,有利于今后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扁桃体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利用图像分析仪,对80例不同病史扁桃体中淋巴滤泡的相对面积及其中明区和暗区的比例进行观察。发现影响扁桃体结构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而炎症的发病次数对扁桃体的形态学变化影响不大。可以推测,年龄因素为影响扁桃体免疫状态的主要因素,叶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的判定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劲圆  游国栋  孙丰源  唐东润 《广东医学》2012,33(12):1803-1805
目的 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结果,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5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眼底图像,35 例血压正常的孕妇的眼底图像作正常对照,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其眼底图像中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与提取,分析眼底病理变化的特征参数.结果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正常和病变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均较完整,与眼底图像比较,处理后的视网膜血管更清晰、精确,能恰当地描述眼底视网膜血管的特征现象.结论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高血压患者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的分割效果良好,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无损诊断与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大脑表面形态提取的一种新方法可变形表面模型。脑表面形态的提取是脑的可视化、形态学分析、脑图像配准等多种工作的基础。对于多层MR脑图像,应用可变形表面算法,可以较准确地获得脑外部皮质的参数化表示。该算法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对于不同的外部形态具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设备的操作更加简便,数据处理快捷,功能更加强大,使医疗设备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与电子胃镜的结合,使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各种图像数据处理,进行三维显像、测定粘膜血流、粘膜局部血色素含量及局部温度等。计算机已成为电子胃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计算机在整机设备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旦计算机出故障,将会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系统瘫痪。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例由于胃镜计算机出故障而导致胃镜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的分析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已应用于美容整形外科,为了更好地使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作者利用计算机系统对100名正常国人实时采集图像,边缘提取,并按边缘形态进行眉型分类,建立计算机图像库,该库用之眉美容整形,效果满意,结果表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用于眉美容整形的模拟和效果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应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领域可以用图像.的形式揭示更多有用的医学信息,医学的诊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已越来越离不开医学图像的信息处理,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MRI(核磁共振)图像、B超扫描图像、数字X光机图像、X射线透视图像、各种电子内窥镜图像、显微镜下病理切片图像等。但是由于医学成像设备的成像机理、获取条件和显示设备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图像伪影的分析,以减少甚至消除CR图像的伪影。随机抽取了5000幅CR图像,通过显示器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分析伪影形成的因素及其解除方法。结果,在抽取的样本中,含有局部的条状影200例,满布细垂直条纹150例,满布小点状影70例,片状灰色伪影25例,图像重叠影5例,开闭器未开全8例,外来异物(如皮带扣、松紧)45例,散射线所致伪影8例,移动伪影7例,手纹影2例,不规则伪影8例。在工作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计算机X线摄影仪可以减少CR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16.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标准灰度条,研究计算机图像分析时灰度和光密度的线性及相关性,并对标准人血清白蛋白溶液稀释系列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与分光光度计比色法作比较。结果: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光密度和灰度级间以及光密度积分值率和样本面积间有直线及直线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相对含量的理论值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值间亦有直线及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科图像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开发语言采用微软VS2005高级语言程序,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10g,通过网络连接将眼科本地以及远程的各种检查设备连接,实现畅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结果该系统使眼科设备与PACS系统得以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眼科设备图像的采集,同时按照PACS标准实现了眼科图像的存储与传输等一系列功能。结论该设计实现了眼科设备与PACS系统的方便连接,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标准灰度条,研究计算机图像分析时灰度和光密度的线性及相关性,并对标准人血清白蛋白溶液稀释系列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与分光光度计比色法作比较。结果: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光密度和灰度级间以及光密度积分值串和样本面积间有直线及直线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相对含量的理论值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值间亦有直线及直线相关关系。用此法分析了100例正常人血清白蛋白电泳区带。结论: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区带,与比色法比较,本法极为简便快速,且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魏兴瑜  陆惠玲 《重庆医学》2015,(14):1979-1982
1 PET/CT图像融合概述
  CT图像是建立在X线成像基础上,人体各组织吸收X线的程度不一样,因此其骨骼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以准确地检测到病灶的大小和位置,但却很难显示病灶本身的信息。PET图像是建立在不同的脏器或组织对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吸收,根据射出的光子量不一样,来反映组织细胞的代谢和生理信息,实现功能显像,但是由于PET图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较低,使得PET图像很难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由此可见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是从不同角度去反映人体信息,单独从某一种图像中无法获取全面的医学信息[1]。PET/CT 将两种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融合,实现分子水平的功能成像与解剖成像的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是一种“阳性”全身显像方法,即病变部位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在图像上就可以了解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结合同机CT图像所提供的精确解剖结构,有利于诊断效能的提高,减少或避免漏诊情况的出现。而常规影像检查一般为局部显像,主要根据病变的解剖形态学特征做出诊断,但是由于一些肿瘤病灶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反差不明显、肿瘤病灶组织形态特点不典型、病灶位置隐蔽、体积小以及临床医师读片经验不同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对肿瘤病灶检出率低[2]。PET/CT图像融合与PET图像相比,其优点是[3]:(1)缩短图像摄取时间;(2)减少CT射束硬化伪影,提高图像融合的精度;(3)提高病变定位的精确性;(4)结合CT的应用可避免FDG摄取阴性肿瘤的漏检;(5) PET/CT融合图像诊断的准确性较高;(6)PET/CT指导制订放疗计划。PET/CT图像融合属于两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早期的PET/CT图像融合的研究主要是异机融合,异机融合成本较低,在临床中的应用空间广阔,但对图像的配准要求高,1999宾夕法尼亚匹兹堡大学Townsend等[4]制出首台PET/CT一体机,实现了一次扫描获得PET 与CT 的两模态融合图像,2012年我国研制出了首台PET/CT 一体机,这为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PET/CT一体机必将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障,并极大地推动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以PET/CT 两模态融合为研究对象,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涛  王继群 《中级医刊》1998,33(10):41-44
为明确扁桃体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利用图像分析仪,对80例不同病史扁桃体中淋巴滤泡的相对面积及其中明区和暗区的比例进行了观察。发现影响扁桃体结构形态变化 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而炎症的发病次数对扁桃体的形态学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