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CI患者入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2周后(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1);大面积梗死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CI患者(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hs-CRP水平越高(P均<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映了C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用于CI患者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马春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12-32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8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人血Hcy和S100B蛋白的含量,并且探讨观察组Hcy、S100B蛋白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cy、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29±10.27)分,与Hcy呈正相关关系(r=0.2793,P <0.05),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4017,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和S100B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浅析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与梗死面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出血性脑梗死34例)根据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并将各组不同的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面积梗死组发生HI为37.29%,腔隙性脑梗死组发生HI仅1.17%(P<0.001);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发生HI为18.52%,轻型组发HI仅2.14%(P<0.05)。结论梗死面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患者越容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郭忠伟 《河北医药》2012,34(14):2100-210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例ACI患者入院后行Hcy和CRP及颅脑CT检测.对入院时及发病后1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按CSS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重型脑梗死.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根据NIHSS评分差值分为好转、无变化、恶化.结果 重型脑梗死Hcy、CRP明显高于中、轻型脑梗死(P<0.01),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Hcy、CRP逐渐增高,恶化组Hcy、CRP明显高于好转及无变化组(P<0.01).结论 Hcy、CRP与ACI面积具有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标记为病例组进行研究,并选择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进行连续测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采用ELISA方法对正常对照组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3d、7d、14d的S100-β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随着梗死过程的进行,S100-β蛋白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后3d时的S100-β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并且参与了患者梗死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24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14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清NSE浓度及完成病例组入院时的颅脑MRI、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等资料。结果大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高于中、小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P<0.01);病灶部位不同各组比较血清NSE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高于评分低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P<0.01)。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的Pearson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SE水平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有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转归及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神经病学症状、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第一天、第3天、第7天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RP水平(18.80±27.79mg/L)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病、梗死面积、神经缺损有正相关性。结论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梗死灶面积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7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无合并脑梗死)为对照。根据NIHS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应用ELISA法检测全部受试者血清H-FABP水平。比较各亚组间血清H-FABP水平的差异,分析H-FABP与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大病灶、中等病灶和小病灶组的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组的血清H-FA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深,H-FABP水平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FABP浓度与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同时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CRP水平,并对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①血清CRP浓度:大小梗死灶组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P<0.01),大梗死灶组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②脑梗死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血清CRP水平依次增高(P<0.01)。③CRP水平在发病后24h至28d明显升高,血清CRP浓度与NDS评分呈正相关;24~48h相关性显著(P<0.01),随病程延长相关性逐渐减弱(P<0.05)。结论脑梗死与CRP水平密切相关,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连续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在90d后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 2分为预后较差),从而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灶大小、预后和患者Lp-PLA2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NIHSS评分分组,可知轻度、中度、重度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mRS评分≤2分的预后良好组患者低于mRS评分 2分的预后较差组患者。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r=0.682,P 0.05)、梗死体积(r=0.741,P 0.05)、90d mRS得分(r=0.790,P 0.05)均为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Lp-PLA2和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 mRS得分之间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Lp-PLA2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情况,以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治疗组42例,每日静脉滴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40例,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血清hs-CRP及Fg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及F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hs-CRP及F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Fg水平,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NSE、S-B100β蛋白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SE和S-100β蛋白水平随梗死面积的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 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梗死灶大小分为三组:大病灶26例,中病灶18例,小病灶1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上述90例研究对象血清S100B 蛋白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6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100B 蛋白水平与NIHSS 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天时血清S100B 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同期NIHSS 评分均呈现正相关(r=0.724,P<0.01;r=0.337,P<0.05;r =0.657,P<0.01).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通过对该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对预后做出一定判断,且检测过程较为简便,患者痛苦较小,便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于福生  董洪光  董志勇  董翠玲 《河北医药》2010,32(21):2954-295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第3、5、10天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浓度。对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和治疗后10d、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HBO组和常规组疗效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O组和常规组入院时血清MMP-9的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和HBO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3d时达高峰,于治疗后10d时降低至入院时的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较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MP-9的浓度显示,在治疗后3、5d时HBO治疗组的血清MMP-9浓度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HBO组明显低于常规组;HBO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MMP-9水平呈负相关(r=-0.625,P〈0.01)。结论 HBO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升高的血清MMP-9浓度,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其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MMP-9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8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2d内和2周以及38例健康体检者血浆MMP-9的含量。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2天内的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发病2周后(P〈0.01)和对照组(P〈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梗死灶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发病2d内血浆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57,P〈0.01)。结论 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灶面积大小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MCA区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患者TCD检查提示的代偿方式分为ACA代偿组(n=45)、ACA+PCA代偿组(n=17)、PCA代偿组(n=12).比较3组侧支循环分级、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功能残疾程度(MRS)评分情况,分析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侧支循环等级的关系.结果 PCA代偿组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主要集中在Ⅰ级,ACA+PCA代偿组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以Ⅱ级为主(P< 0.05).PCA代偿组梗死体积为(67.2±19.7)cm3、ACA代偿组为(41.6±9.1) cm3、ACA+PCA代偿组为(21.7±6.2) c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发病后6个月时,ACA+PCA代偿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ACA代偿组,ACA代偿组明显低于PCA代偿组(均P<0.05).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均呈正相关(均P< 0.05),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ACA+PCA代偿能更有效的改善梗死区血流供给,缩小梗死灶体积,保护神经细胞,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syC)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C反应蛋白、胱抑素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病后的CRP、Csy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病后3 d的CRP、Csy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发病后7 d、14 d(P<0.05);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发病后3 d的CRP、CsyC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CsyC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胱抑素C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吡拉西坦注射液1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滴,2周为一疗程,其他治疗相同.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4%和44%(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吡拉西坦有明显地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患者血清中NSE、hs-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hs-CRP含量升高,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依达拉奉可以降低NSE和hs-CR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