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疫苗的产生并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已有百余年,其接种的对象均为健康群体。但对已感染的患者,预防性疫苗一般不起作用。治疗性疫苗是近年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概念,通过构建具有治疗作用的疫苗应用于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等。一方面,希望拓展预防性疫苗的适用范围:更主要的是,面对当今治疗上的顽疾如慢性感染、肿瘤和AIDS等,在一直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转向机体内部,依免疫学理论,诱生感染或已患病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2.
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疗性疫苗能激发和诱导机体对某些抗原,如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为肿瘤、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数据库统计,目前已有347种治疗性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肿瘤治疗性疫苗、乙肝治疗性疫苗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性疫苗是近年来研发的热点,然而热点也是难点,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没有成熟的产品问世。  相似文献   

3.
疫苗接种不仅是现代医学预防传染病的常用方式和重要手段,也已成为肿瘤预防与治疗的研究热点。疫苗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佐剂的应用。许多疫苗本身含有非特异性佐剂,它们可以增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发现,多种生物来源的天然蛋白质也可作为佐剂应用于疫苗接种中,并且与传统佐剂相比,天然蛋白质用作佐剂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就非细胞因子来源的天然蛋白质作为疫苗佐剂的应用现状及其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陈永红  陈小丽 《免疫学杂志》2012,(3):266-269,272
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HepB可以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本文综述了HepB及其佐剂的研究新进展,指出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以及新型疫苗佐剂是当前HepB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针对HepB的免疫不良反应和无(弱)应答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但目前疫苗的研发仍然处于经验阶段,多数疫苗的免疫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传统疫苗的研发思路在新型 HIV、HCV 等疫苗的研发中遭遇瓶颈,难以取得突破。Toll 样受体(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s)的一种。TLRs 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诱导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同时也促进 DC的成熟与 Th 细胞的分化,进而产生获得性免疫应答,因此有研究认为其处于沟通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核心地位[1]。研究表明,同时激活多条 TLRs 通路的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黄热疫苗的高免疫原性与其可同时激活树突状细胞(DC)多条 TLRs 通路相关[2]。在对麻疹、风疹、乙肝等疫苗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中,也均发现存在特异激活的 TLRs 信号通路。TLRs 与下游接头分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影响乙肝、麻疹等疫苗效果,可能是该疫苗免疫无应答及低应答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 TLRs 在诱导固有免疫的重要作用,目前研发的新型疫苗佐剂几乎均为 TLRs 的配体[3]。对 TLRs 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疫苗的免疫机制,改进疫苗研发和评价的思路。本文对 TLRs 在疫苗免疫机制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国椿 《现代免疫学》1997,17(4):248-248
<正>目前乙肝疫苗接种重点是新生儿、血液制品使用者及与传染源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对一般人群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我们对乙肝疫苗接种者的免疫应答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接种对象 5项乙肝血清学指标全部阴性者有203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61人.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5岁.1.2 接种方法 分每人70μg和每人90μg两种剂量组.前者按30—30—10μg,后者按30—30—30μg分三次上臂三角肌注射.两组均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1.3 抗HBs抗体测定 疫苗第三针接种后三个月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作ELISA检测,以抗HBs阳性率反映抗体应答能力.2 结果2.1 乙肝疫苗接种者的免疫应答 如表1所示,203例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HBs者140例,总应答率达(69.0%).男性应答率(70.4%)与女性(65.5%)无明显差异(P>0.05).按不同年龄组分析,发现随年龄增长,应答能力逐渐减弱;年龄与应  相似文献   

7.
柯萨奇B组病毒(CVB3)是导致人类急慢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目前还没有疫苗或有效的药物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我们观测了以水疱性口炎病毒VSV为载体的疫苗皮下免疫诱导的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保护效果,并比较了与传统蛋白疫苗之间的差异。以VSV为载体的病毒疫苗在小鼠模型中通过皮下免疫可以诱导强劲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免疫,但与VP1蛋白疫苗比较,除了分泌IFN-γ的T细胞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V-VP1免疫组(一次免疫)的保护效果略好于VP1蛋白免疫组(三次免疫),提示VSV-VP1疫苗保护效果增加的可能原因是VSV-VP1皮下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的比例增加,以上实验结果为水疱性口炎病毒作为疫苗载体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李俊明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0,33(3):177-179,195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由于免疫功能失衡导致的免疫耐受是阻碍结核病有效治疗的两个重要原因。治疗性疫苗能通过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体产生二次免疫激发,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而达到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目的。目前,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上。因其可纠正机体失衡的免疫状态,且对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同样的清除作用,所以,近年来结核病治疗性疫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娜  李俊明 《国际免疫学杂志》2009,33(6):177-179,195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由于免疫功能失衡导致的免疫耐受是阻碍结核病有效治疗的两个重要原因.治疗性疫苗能通过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体产生二次免疫激发,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而达到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目的.目前,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上.因其可纠正机体失衡的免疫状态,且对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同样的清除作用,所以,近年来结核病治疗性疫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娜  李俊明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0,33(1):177-179,195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由于免疫功能失衡导致的免疫耐受是阻碍结核病有效治疗的两个重要原因.治疗性疫苗能通过对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体产生二次免疫激发,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而达到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目的.目前,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上.因其可纠正机体失衡的免疫状态,且对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同样的清除作用,所以,近年来结核病治疗性疫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表达HIV-1 gag-gpl20与IL-6重组鸡痘病毒和核酸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以重组鸡痘病毒首免,以表达相同抗原的核酸疫苗质粒追加免疫,检测免疫小鼠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联合免疫组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比重组鸡痘病毒单独免疫组、核酸疫苗单独免疫组、鸡痘病毒疫苗株对照组和空白质粒对照组高,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白质粒对照组和鸡痘病毒疫苗株对照组,但与重组鸡痘病毒单独免疫组、核酸疫苗单独免疫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组鸡痘病毒和核酸疫苗的联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减毒活疫苗进入体内在增殖的过程中,可以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细胞免疫;使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后发现,诱发的抗体阳转率往往低于疫苗保护率,推测疫苗引起的抗体应答是疫苗保护机制的一部分,而另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细胞免疫。本研究拟在检测抗体反应的同时,观察疫苗免疫后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探讨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后产生免疫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最近,St.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新的信号分子,它可以阻止免疫应答产生不分敌我的杀伤作用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这一发现可能开创出应用疫苗治疗癌症的新方法,以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对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免疫保护相关的概念亦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这些理论上的进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之间至关重要的相互作用、少数但非常重要的细胞群,如树突细胞(DC)的鉴定以及体内或体外复杂的免疫反应指标的检测等[1]。免疫记忆是高等脊椎动物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显著特征。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构成免疫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在免疫学及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不断取得重大的突破,一种全新概念的疫苗--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治疗性疫苗通过改善和增强靶抗原的摄人、表达、处理、递呈,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机体对靶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对一些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及肿瘤等起到治疗作用.目前治疗性疫苗在某些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相似文献   

16.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由成熟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所引起认知及行为异常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免疫应答异常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程中,并会导致蛋白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减少,引起运动、认知及记忆等障碍。BDNF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免疫应答异常的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BDNF相关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从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的角度,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有关BDNF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并对与BDNF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对皮肤表面涂敷的方法免疫,而不用针头穿刺身体,将会大大增加疫苗接种的容易程度。经口腔和鼻腔施用疫苗时,细菌产物霍乱毒素(CT)常被用以加强免疫应答。我们发现,当把CT施用到皮肢表面后,CT刺激了机体对疫苗成份如白喉类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应答。因此,通过简单的皮肤涂敷一种CT和疫苗成份的混合物,而不用皮肤穿刺或皮肤划破,即可达到免疫效果。CT是引起霍乱症状的根源。它是由霍乱弧菌产生的,为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细菌外毒素中的成员。在实验中,CT已被广泛用作佐剂———一种可增强对疫苗成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前疫苗领域主要是研究如何增强疫苗本身的免疫原性和引入适宜的佐剂以增强疫苗激活免疫应答的效应.针灸能通过激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激活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1].其增强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与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2],与佐剂提高疫苗免疫效应中的部分机制相似,因此推测针灸可能增强和扩大疫苗免疫应答的能力,具备作为佐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HBsAg的蛋白疫苗(P)、痘苗病毒疫苗(V)、DNA疫苗(D)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以P、V或D疫苗中的一种疫苗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于第2、5、8、11周再用另一种疫苗加强,共产生9种免疫组合:即PP、PV、PD、VP、VV、VD、DP、DV及DD。于初免后第2、5、8、11周采血检测血清中抗HBsAgIgG的总滴度及其IgG1和IgG2a亚类,并于每次加强免疫后第7天,检Nd,鼠脾脏的CTL对P815S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结果:在P、V、D3种疫苗中,V疫苗诱导产生抗HBsAg抗体的速度最快,P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回忆反应最强,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最弱。除PP疫苗组合诱导的抗体明显倾向于IgG1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倾向性。各种免疫组合中,VD和DV疫苗组诱导的CTL应答最强,对P815S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71%和64%。结论:在各种联合免疫组合中,PV、PD、VP和VD疫苗组的抗体应答较好;而DV和VD疫苗组诱导的CTL杀伤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20.
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是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了解认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对诊断、预防及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