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核性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212-21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脑脊液及影象学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及颅脑CT资料。结果:TBM多以急性起病(71.2%)为主,发热在38.5℃以上,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而氯化物降低。CNM则亚急性起病,进展性头痛,发热在38.5℃以下,视乳头水肿伴有出血,脑脊液压力高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两种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颅脑CT表现有一定的差别。结论: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征,结合脑脊液及颅脑CT检查可以初步对两种脑膜炎进行鉴别,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BM及10例CNM患者的临床表现、CSF改变及头颅CT或MRI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BM组合并慢性疾病者3例(15%),低于CNM组5例(50%);合并颅外结核病者12例(60%),高于CNM组2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颅压均值(259.5±91.5)mm H2O,低于CNM组(362.2±37.1)mm H2O;脑脊液Cl为(112.1±7.9)mmol/L,低于CNM组(118.8±6.3)mmol/L;ADA为(16.7±9.1)U/L,高于CNM组(5.1±2.7)U/L;ESR为(17.6±7.4)mm/h,低于CNM组(26.7±8.4)mm/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阳性发现率为70%(14例),高于CNM组的30%(3例)。结论:TBM与CNM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及影像学方面相似,容易误诊,但也有一定差异,提高对CNM的认识,早期诊断CNM及与TBM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CT或MRI特点.结果 隐脑颅内压(360.0±51.7)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3±0.9)mmol/L,PCR-TB阳性率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15.3%,与结脑颅内压(259.5±91.6)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1±0.9)mmol/L,PCR-TB阳性率56.6%,抗结核抗体阳性率5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氯化物和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并行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结核性脑膜炎并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最为常见的类型[1]。隐球菌性脑膜炎(下称隐脑)则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结脑合并隐脑临床上较为少见。其鉴别诊断及治疗更为困难。本院收治过2例。例1男,21岁,因精神异常、呕吐1天于1996...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一例彭江红伍崇旭钟亮(江西省赣州地区人民医院儿科341000)1临床资料患儿,女,7岁,因发热、头痛、食欲差、消瘦15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5天出现午后低热、头痛、烦躁与嗜睡交替,食欲差、盗汗,有时恶心、呕吐,身体日渐消... 相似文献
7.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于关成闫世明田春华(长春市结核病医院130062)王立红(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130011)1病历摘要男患,24岁,住院号:30798。因发热、咳嗽,伴乏力、盗汗15d,以肺结核于1996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隐球菌直接侵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病临床上常易误诊,本就我院1998年-2003年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梗死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种慢性脑膜炎并发脑梗死的治疗、临床特点、脑脊液、影像学及预后。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的脑梗死多急性起病,多有抽搐、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伴有颅外的表现,影像学伴有脑膜强化、结核瘤和脑积水,腺苷脱氢酶增高明显(P<0.05)。而隐球菌性脑膜炎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逐渐加重的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多为阵发性,很少有颅外表现,视乳头水肿明显,脑脊液压力高且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可伴有脑积水,预后极差。结论两种脑膜炎一旦合并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率高;影像学和脑脊液的检查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结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85年-2000年收治的34例结脑和35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有效治疗前的脑脊液(CSF)结果。结果:9例的结脑和49%的隐脑以头痛为首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13%和36%、19%和0,视神经乳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5%和66%,发生脑瘫的比例分别为11%和29%,90%的隐脑和11%的结脑患者CSF压力大于40mmH2O,36%的隐脑患者CSF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犬于2g/L者占9%,而结核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45%的患者犬于2g/L,结论:隐脑易误诊,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视神经乳头水肿明显,CSF压力显著升高,蛋白含量正常等。CSF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大于2g/L时,结脑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易误诊造成预后效果差,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两种脑膜炎的影像学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两者间的影像学差异,提高早期诊断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早期腰大池置管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最长引流时间达4周),同时给予两性霉索-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方案,以隐球菌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后症状即刻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天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最后痊愈4例,好转3例。治愈的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 相似文献
14.
隐球菌抗原对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测的阳性率,首次使用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法,对12例患者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100%。该方法快速、敏感和可靠,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不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以利应用于临床实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确定伴发热与不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的病因. 结果 近5年我们共收治355例脑膜炎患者,其中290例诊断明确,包括11例不伴发热的患者. 与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病因常见度不同,不伴发热的脑膜炎患者病因常见度依次为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结论 脑膜炎患者中有少部分不伴发热,最常的病因为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TRAIL 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TRAIL的相关性。方法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IgG、IgA、IgM、C3、C4。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隐脑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TRAIL的变化成正相关。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下降,提示TRAIL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脑膜炎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问题。颅内压增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作为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监测、治疗此类疾病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由于隐球菌脑膜炎病理生理机制的特点,药物等内科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通常需要有创操作的干预。本文总结了隐球菌脑膜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相关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18.
110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早期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结脑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脑110例病人,按病程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3组,并对3组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CSF)各项指标,影像学结果,以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38.2%(42/110)的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比例最高,达62.5%(15/24),中期有26.7%(8/30),晚期有33.9%(19/56);早期与中、晚期比较,P<0.01。腰穿CSF检查有40.0%(44/110)病例的CSF改变不典型,早期的比例最高,为50.0%(12/24),中期有20.0%(6/30),晚期有46.4%(26/56);早期分别与中期、晚期组比较,结果分别为P<0.05、P>0.05。CT总的阳性率为78.2%(68/87),但早期的阳性率仅为45.0%(9/20),中晚期的阳性率可达88.0%(59/67);早期与中晚期比较,P<0.01。110例中误诊44例,误诊率为40.0%,早、中、晚期误诊率分别为62.5%(15/24)、36.7%(11/30)、32.1%(18/56),早期误诊率与中晚期比较,P<0.01。结论结脑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各种辅助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亦不高,把临床和各种辅助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茵脑膜炎(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艾滋病合并CM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同时辅以两性霉素B加地塞米松鞘内注药;对照组21例仅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7例(68.0%);死亡4例,病死率16.0%;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对照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1例(52.4%);死亡6例,病死率28.6%;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死亡病例CIM+T细胞计数〈100个/μ1。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后脑脊液墨汁染色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艾滋病合并CM患者病死率高,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辅以鞘内注药的疗效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