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学文  解英俊 《吉林医学》2006,27(6):563-566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中央型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5%,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特殊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HCCA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外科解剖学、病理学、影像学及手术技术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一定的进展.其预后有明显的改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胆管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 4例胆管癌经CT扫描后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密度及胆管的改变 ,该病CT主要征象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本组 1 4例胆管癌经CT检查均有特异性征象 ,与胆管囊肿等主要良性病变有明显的影像区别。结论 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 ,在早期发现胆管癌和评估预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故早期诊断、及时评估疗效、准确判断预后对ICC患者尤为重要。ICC在发生过程中存在代谢重编程,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代谢表型的动态变化,代谢物的含量异常或比例改变是代谢变化中的重要特征,因此,将患者肿瘤组织及体液中的代谢物作为ICC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就代谢物在IC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探讨代谢物、代谢紊乱与ICC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胆管癌及确定其梗阻部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72-17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管癌及梗阻部位的诊断价值,提高超声对胆管癌的诊断率,便于手术前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胆管癌,重点观察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胆管扩张程度与发生部位的关系,明确胆管癌发生的部位。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胆管癌的发生及梗阻部位的诊断符合率达88.7%。结论超声检查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前定位方面有重要作用,也是临床医生较为依赖的辅助检查之一,提高对声像图及梗阻部位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取出后发生胆管癌及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MR影像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胆管结石取出术后再发胆管癌37例,分为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组(7例)及胆管癌组(30例),分析其MR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组中黏膜下癌占85.7%,高于单纯胆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增强扫描及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高(35/37),同时MRCP测量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胆管直径小于单纯胆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史中腹痛及胆囊切除病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结石是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经胆管取石术后,MR增强扫描与MRCP诊断胆管癌的准确率高.可以对合并胆管结石的胆管癌患者做出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胆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每一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的自变量方可进入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有5个,即ALP、γ-GGT、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切缘癌细胞浸润情况.多因素分析显示显著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3个,按影响大小依次是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切缘癌细胞浸润情况.结论:肿瘤分期早、分化程度高、获得切缘无癌细胞浸润的胆管癌患者预后好.加强早期诊断和获得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胆管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早期浸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的特性,故手术难度大,预后差。随着影像诊断的发展,其手术切除率已有明显提高。本就我院34例肝外胆管癌患的声像图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胆管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胆管树的任何部位。含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和肝外胆管,但胆管癌通常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肝胰壶腹括约肌上缘的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发病隐匿、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对常规放疗化疗缺乏敏感性,这些都是造成胆管癌患者预后极差的原因所在。如何早期诊断胆管癌,提高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胆管癌发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已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正>远端胆管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因多数研究将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及胆囊癌一起统计,因此其确切发病率难以确定,粗略统计发病率约为0.4%[1]。多数研究认为肝内胆管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肝外胆管癌,包括远端胆管癌的发病率却有下降趋势。但无论哪个部位的胆管癌,亚洲国家远端胆管癌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2]。目前远端胆管癌病死率仍较高,且因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晚期治疗效果欠佳,其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胆管癌是原发于自左、右胆管致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临床上并不少见。往往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治疗,当诊断明确时,病情常已属晚期。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切除率和生存率是当前肝胆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治疗56例胆管癌患者的经验得失,分析误诊原因及探讨早期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在肝外胆管癌中发病率达58%-75%,手术根治切除率低,预后差。通过阅读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早期诊断依然有赖于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手术方式选择所依据的分期及分型方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仍为Bismuth-Corlette分型。根治性切除及扩大根治性切除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应积极行胆道引流术,鉴于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应重视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胆管上皮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胆管癌患者预后差。TNF-α作为一种主要的炎性因子,在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胆管炎症中能诱导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在促进胆管癌侵袭转移中扮演一种总开关角色,本综述分析它与胆管癌的侵袭与转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示抑制TNF-α对胆管癌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湛博  韦立新 《海南医学》2013,24(9):1322-1325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系统的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国胆管癌患者数量较多,因而胆管癌研究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寻找胆管癌诊断性标志物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出现的几种对胆管癌早期诊断很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预后不佳,然而近年来,胆管癌在临床上发现有增多的倾向,这是由于影像诊断学的进步,使更多患梗阻性黄痕的患者得到了正确诊断。一旦胆管癌的诊断被提出之后,在治疗技术上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提高胆管癌的早期正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我院自1993年3月~1996年6月应用B型超声诊断胆管癌11例,均于手术和病理得以证实,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岁,临床疑为梗阻性黄疸7例,胆结石2例,腹部包块1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黄疽,…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12例临床诊断分析李剑戈,魏秀俊(东营市人民医院,257091)关键词肿瘤;胆管;胆管肿瘤;诊断;手术治疗胆管癌由于发病隐蔽,早期诊断困难,即便经过手术探查也未必发现,多数病人虽经手术确诊,病变已属晚期,预后差。近年,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该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目前各诊查技术在胆管癌早期诊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的图像特征和提高胆管癌早期诊断率的措施和方法。结果:超声结合CT、mRCP、ERCP、PTC可提高胆管癌早期诊断率。结论: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新技术不断发展,它可以作为胆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至2008年16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6例全部行肝切除术及胆管癌栓取出术。随谤满1年以上的13例中,9例生存1年以上,1年生存率为69.23%;6例术后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1年复发率46.15%结论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并尽早行肝癌切除加胆管切开癌栓清除术,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ag-1及p53的表达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链霉亲合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反应)法检测45例胆管癌组织Bag-1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胆管癌组织中Bag-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和46.67%;15例胆管炎组织中两基因均微表达或不表达;Bag-1和p53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Bag-1和p53的高表达均与胆管癌分化的程度、TNM分期和转移状况密切相关;Bag-1、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53),相关系数r=0.3614。结论 bag-1与胆管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指标;bag-1和p53的联合检测可能较好反映胆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为今后胆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胆管癌是肝胆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诊断困难,预后差.随着多层螺旋CT,尤其是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胆管癌的诊断率得到极大提高.作者分析了郑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经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胆管癌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本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15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3.1%(15/485).其中,肝内胆管癌占33.3%,肝门部胆管癌占40.0%,肝外胆管癌占20.0%,壶腹部癌占6.7%;1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正确率20.0%(3/15);根治性切除率为26.7%(4/15).术后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6.7%和13.3%.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顸后差.对45岁以上,有较长病史及反复胆管炎发作,黄疸进行性加重,或腹痛难以控制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