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06-607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9月我院确诊的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个月-6岁占79.69%.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61例(95.31%),鼻塞31例(48.44%),咽峡炎58例(90.63%),肝肿大52例(81.25%),脾肿大51例(79.69%),淋巴结肿大53例(82.81%),皮疹35例(54.69%),眼睑水肿17例(26.56%)。3岁以下鼻塞、眼睑水肿、打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婴幼儿。实验室检查结果:82.81%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10%.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方法 分析42例确诊为IM病例资料.结果 26例(61.9%)发生于3~6岁儿童.发热38例(90.5%),咽峡炎40例(95.2%,其中有10例扁桃体表面覆盖白色渗出物),淋巴结肿大36例(85.7%,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多见),眼睑浮肿31例(73.8%),鼻塞16例(38.1%).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s,AL)≥10%24例(57.1%),嗜异性凝集反应(heterophic agglutination,HA)阳性率<3岁组(18.2%)明显低于>3岁组(54.8%)(P<0.05).EB病毒衣壳抗原(epstein-barr virus capsid antigen, EBV-VCA)-IgM阳性34例(81%),EBV-VCA-IgG 阳性23例(54.8%).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检查中,总阳性率为76.2%(32例).AL、EBV-IgM与EBV-DNA检测阳性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P<0.05).结论 IM好发于3~6岁儿童,眼睑浮肿和鼻塞为其重要临床特点.选择和结合不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IM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0例儿童I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 <3岁 8例 ,3~ 6岁 15例 ,>6岁 7例 ;且 30例均有淋巴结肿大 ,2 6例有发热、咽峡炎 ,2 7例肝脾肿大 ,皮疹 4例 ,眼睑浮肿 7例 ,肾功能改变 3例 ,心肌损害 5例。结论 儿童IM好发于学龄前期 ,并发多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比较常见 ;心肌损害也不少见 ,且病情较重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4.
李向元 《西部医学》2013,25(5):737-73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60例IM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患儿中,男85例,女75例,中位年龄7岁。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肝脾肿大、鼻塞、眼睑浮肿也是重要体征。常见的并发症有肝损害、心肌受损、肺炎、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IM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存在差异,应予以重视,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M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间诊断为IM的住院患儿,分为EBV感染者和非EBV感染者。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IM住院患儿127例中EBV感染者102例(感染组),非EBV感染者25例(非感染组)。(1)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发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2)感染组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皮疹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3)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改变较非感染组更明显;(4)感染组谷丙转氨酶、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较非感染组变化更显著。结论:IM患儿EBV感染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6.
曹军华  安琪 《中外医疗》2010,29(36):48-48,50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诊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7个月~10岁,3~〈6岁儿童最常见。80.0%患儿出现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三联征。80%患儿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66.6%例患儿EBV-VCA-IgM阳性。5例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100.0%表现为CD8+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并发症发生率66.6%。100.0%治愈。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数表现典型,部分表现不典型,可造成多系统损害,预后良好。尽早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病毒抗衣壳IgM检查,T细胞亚群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建忠  王锦  贾莉 《九江医学》2003,18(4):225-22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为EB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由于病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97~2002年间诊断明确的3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详细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本院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既有相对集中,也有多样性。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检查方法与治疗方法,以此减少临床误诊,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30例患儿临床表现。结果:30例患儿中,无发热4例,持续发热4 d以上26例,平均发热时间为(7.33±2.31)d,发热最高体温41℃。28例(93.33%)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18例(60.00%)肝脏增大,12例(40.00%)脾脏增大;13例(43.33%)眼睑浮肿,17例(56.67%)双侧扁桃体有白色分泌物,11例(36.67%)鼻塞,1例(3.33%)胸腔积液,2例(6.67%)伴有血尿,2例(6.67%)双下肢水肿,1例(3.33%)黄疸,2例(6.67%)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经过治疗,28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临床上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很容易出现误诊,充分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可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丽 《四川医学》2007,28(7):796-797
目的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童,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EB病毒外壳抗原IgA抗体阳性,应用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所有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误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确诊率,本文收集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东红  苟林 《四川医学》2010,31(6):806-807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和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比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并发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中22例(44%)有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典型症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并混淆,早期误诊32例(64%);淋巴细胞≥50%者34%,单核细胞+淋巴细胞≥60%者50%,异型淋巴细胞≥5%者80%;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乳酸脱氢酶升高35例(7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0例(6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例(62%),总胆汁酸升高20例(40%);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23例(46%);抽搐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岳毅勇 《当代医学》2013,(25):81-8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入的4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儿中被误诊3例,均被及时纠正;经过治疗后,38例治愈,6例好转,1例转院治疗。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及时确诊,正确治疗后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增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发热35例,咽峡炎32例,淋巴结肿大32例,肝肿大25例,脾肿大21例;少见症状眼脸浮肿4例,鼻塞、呼吸困难3例;合并心、肝功能受损。14例误诊病例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淋巴结炎、急性胃炎各2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4年9月诊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资料.结果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肝脾肿大常见外,肝功能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简称异淋)均明显高于骨髓变异淋巴细胞,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致死;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呈多样性。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IM患儿86例,现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和19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例误诊,主要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误诊时间为3~12d,经过1~3次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且配合实验室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合理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方面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146例中,仅9例未发热,发热最高体温40.7℃,平均热峰(39.03±0.75)℃,持续发热4d以上者120例(82.19%),平均发热时间(6.59±3.72)d;淋巴结肿大129例(88.4%);肝脏增大67例(45.9%);咽峡炎79例(54.1%);皮疹46例(31.5%);眼睑水肿37例(25.3%);其中皮疹、肝脏增大、咽峡炎和眼睑水肿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较高的有9项:心电图、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球蛋白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多变复杂的特点,误诊率高,充分认识IM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可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75-78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帮助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院的11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本组患儿中1~8岁患病最多,共95例(80.5%);除1例疑似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综合征病例,其余大多预后良好。临床症状以三联征包括发热(98.3%)、咽峡炎(78.0%)、颈淋巴结肿大(72.9%)最常见,肝脏肿大者占55.9%,脾脏肿大占48.3%,皮疹占36.4%,打鼾和眼睑浮肿占52.5%。实验室检查:112例白细胞(WBC)计数10×10~9/L(94.9%),淋巴细胞比例35%的患者有108例(91.5%),50%的有86例(72.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70.3%,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占58.5%,EB病毒(EBV)的IgM抗体(EBV-CA-IgM)阳性率66.1%。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检验结果对IM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