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所选的心房颤动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根据产生房颤病因进行病因治疗,控制患者心室率,在实验前两周停用相关药物(潘生丁等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类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老年非心瓣膜性疾病所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老年非心瓣膜性疾病所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和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能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于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4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70例,以华法林2.5mg/d作为起始剂量,阿司匹林组(对照组)71例,阿司匹林100mg/d,早饭后即刻服用。结果治疗组发生出血3例(4.29%),脑梗死2例(2.82%),上腹不适1例(1.43%)。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82%),脑梗死13例(18.31%),上腹不适15例(21.13%)。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INR维持在2.0~3.0之间,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为提高抗凝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房颤合并CKD患者90例以及房颤但肾功能正常者90例的病历资料。对患者华法林使用率、抗血小板药使用率、抗栓药物的出血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年龄、合并慢性疾病、既往脑血管事件、出血风险评分等单因素对华法林使用率的影响。结果:房颤合并CKD患者的抗栓比例为68.9%,其中华法林抗凝比例为10.0%,低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合并CKD患者的抗栓药物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 CKD并未增加抗栓药物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华法林使用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冠心病、CKD对其影响较大。结论:我院房颤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服务,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开展药学跟踪随访工作,确保抗凝治疗的延续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丰 《中国医药》2008,3(7):412-4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房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2.5~3.0)mg/d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以后查INR 1次/月。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检性并发症,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生出血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脑梗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1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牙龈、尿路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8例脑梗死。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罹患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90例;其中阿司匹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口服疗法,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INR检测值行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发生率等。结果华法林组组患者血栓栓塞,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患者INR指标条件下,相较于阿司匹林,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7.
张小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59-3560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61%、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丁振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6-497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的最佳药物,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每日予华法林1次,起始剂量3.0mg,连服3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100~300mg/d。观察和比较两组出现血栓栓塞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1例血管栓塞,对照组出现8例血栓栓塞,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能够明显减低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房纤颤患者通过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持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120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组60例口服华法林,进行临床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疾病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循环栓塞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明显低于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结论华法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72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中分别纳入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栓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栓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1%(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22.22%,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对于提升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应用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华法林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抗凝率高于对照组,抗凝不足率、抗凝过度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对照组为18.42%(7/38),P<0.05。结论: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通过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可以提升抗凝效果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许蔡艳  曹莺  严佳栋  曹剑波 《安徽医药》2018,22(12):2475-247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的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1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61例(观察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55例(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指导用药剂量,护士进行华法林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2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宣教。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肝肾功能、饮酒史、高血压史、既往出血史、既往卒中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NR达标率分别为57.31%和38.92%;有效抗凝率分别为40.98%和14.54%;抗凝不足率分别为27.87%和38.67%;抗凝过度率分别为8.70%和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3和4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观察组有1例出现在抗凝达标后出现脑梗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INR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降低抗凝不足率和抗凝过度率,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比较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43例: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与B组(43例: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9.3%VS 32.6%),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各38例,分别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治疗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性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证实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治疗组)60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 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腔隙性脑梗死出现1例(1.67%),症状较轻,无致残。对照组脑梗死5例(8.33%),其中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皮下少量出血3例,停药1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腔隙性脑梗死出现1例(1.67%),症状较轻,无致残。对照组脑梗死5例(8.33%),其中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皮下少量出血3例,停药12 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疗效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差异。只要房颤患者合理应用华法林,就能有效地预防脑栓塞栓塞性疾病,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华法林不同强度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发生出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具备抗凝治疗且HAS-BLED评分≥3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随即平均分成低强度华法林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各40例,随访18个月,比较三组脑卒中发生率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华法林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与标准强度华法林组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华法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能够达到疗效且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高出血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老年房颤口服华法林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选择70例老年心房颤动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分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药物常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预防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风险的力所能及的护理措施和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协作观察病情及药物的负性作用。并随访半年。结果两组病人均康复出院,但观察组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3.88),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70%vs.24.24%,χ^2=7.22)。结论老年患者房颤口服华法林的治疗中,对可能引起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使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及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加遵医行为,辅助改善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进行本次临床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低抗凝强度(1.60~2.00)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的抗凝强度(2.00~2.50)华法林进行治疗.治疗的期限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脑梗死、出血以及消化道功能异常).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00%)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抗凝强度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规范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用药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29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析华法林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1例,死亡2例。随访期间皮肤紫癜1例,妊娠早期流产1例,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拔牙后出血2例,脑梗死1例,出血12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用药监护,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抗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