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连云港海滨疗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runnstrom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熊晶  余萍  黎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07-70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康复训练指导,两组康复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结果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护士给予实施个体化偏瘫康复操以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偏瘫康复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4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康复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对照组)2组,康复护理组给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为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护理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对2组护理前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惠者康复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制定总体护理计划,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致残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RF值及Barthe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指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ug 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黄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44-34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ug 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双号患者58例为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护理,采用Barther指数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MAS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r指数、M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arther指数、MAS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均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家庭疗养,不给予干预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无差别,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IM与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该种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入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的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患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情况,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其效果好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份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与1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入院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9年1—6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住院期间行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为试验组,住院期间未行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而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总有效率(97.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更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实施早期康复干预,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康复训练项目.原则是尽可能地破坏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运动机能,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步向下一个恢复阶段过渡.结果 两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康复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较康复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提高(P<0.01),发生继发障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住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分配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经30d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体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心得。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康复护理,选择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