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FMA)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凤云 《河北医药》2011,33(5):791-79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急,病程长,疗效慢,致残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存活率较高,可往往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在我国高达80%[1].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的康复医疗护理,是减少脑卒中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可起着积极作用,故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显得很重要.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了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正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2-1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以便为护理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对这些患者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为医护人员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我症状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5.
苏舒曼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059-3060
目的 观察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遵循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9):94-9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6年2~12月期间入院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分别从亲情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良肢位摆放和康复护理多角度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结果从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心理情况评分和康复效果4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爱英 《河北医药》2011,33(23):3669-3670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很高,大量的脑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脑卒中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院地处农村,患者多数是当地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健康知识普遍匮乏,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这就使家庭虽负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至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除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外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21天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与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ADL,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早期(0~24h)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超早期护理干预,评定入院时、干预4周和12周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分析其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干预4周、12周后,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后高于干预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连云港海滨疗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runnstrom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SF-36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3.
熊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94-196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回避评分、屈服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且干预后观察组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评分、采取积极的行动评分和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等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减少其消极应对方式,同时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中式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8例,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62例,实施集中式护理干预模式。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后3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Fugl-Meyer(FMA)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健康指导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心理健康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中式护理干预模式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凌俐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27-2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便秘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活动干预、腹部按摩、指导定时排便,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患者早期偏瘫的残存功能的训练方法,使偏瘫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对发病48 h~14 d入院的脑血管偏瘫患者51例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判断疗效,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结果 51例早期护理干预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0分为30例,占59%,Barthel指数60~40分为15例,占29%,Barthel指数<40分为6例,占12%,与脑血管偏瘫患者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结论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侧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遗偏瘫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预防性康复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肢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连续的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98例行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运动功能以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8例复发,依从23例,比较依从5例,不依从13例。服药依从率为73.5%。研究组患者1例复发,依从28例,比较依从15例,不依从6例,服药依从率为87.8%。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以及病情复发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很大的影响,有效的推动了治疗过程,使其得以顺利的进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娟 《北方药学》2013,(7):114-114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瘫痪、行动不便等因素使活动减少,血液回流速度减慢,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加之长期输液损伤静脉,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合并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可高达50%,我院对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