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婴幼儿耳聋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总结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不同程度耳聋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患儿进行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进行早期干预5~20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听阈值。结果:干预5~20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平均听阈为(16.85±3.45)dBHL,对照组患儿平均听阈为(74.35±17.64)dBH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诊断婴幼儿耳聋及判断听觉通路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改善其听力和语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外伤性耳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外伤性耳聋患者的BAEP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BAEP异常58例,异常率为49.15%.表现为波潜伏期(PL)、波间期延长(IPL),波幅(Amp)降低、波形分化不良或不能引出.单侧耳异常43例(左耳26例、右耳17例),双侧耳异常15例.内耳型50例,脑干型8例.结论:外伤性听力损害与外伤部位和程度有相关性,BAEP可反映听觉通道功能异常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外伤性耳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8例外伤性耳聋患者的BAEP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 :BAEP异常 5 8例 ,异常率为 4 9.15 %。表现为波潜伏期 (PL)、波间期延长 (IPL) ,波幅(Amp)降低、波形分化不良或不能引出。单侧耳异常 4 3例 (左耳 2 6例、右耳 17例 ) ,双侧耳异常 15例。内耳型 5 0例 ,脑干型 8例。结论 :外伤性听力损害与外伤部位和程度有相关性 ,BAEP可反映听觉通道功能异常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诊断突发性耳聋(突聋)和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8例突聋病例,共75例患耳,分别在治疗前、后及其后的5-6个月行BAEP检查。结果 客观听力不同程度损失,主波分化有4种情况:①Ⅰ、Ⅲ、Ⅴ波都能引出,各主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在正常范围;②Ⅰ、Ⅲ、Ⅴ波都能引出,各PL均延长,IPL正常;③Ⅰ、Ⅲ、Ⅴ波都能引出,IPL延长;④各主波有不等缺失。并且主波缺失越多,客观听力损失数越大。突聋组与正常组对照及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PL、客观听力损失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其后5-6个月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在PL和客观听力损失数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于突聋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正常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情况 ,对 2 0名婴儿、32名幼儿及 2 6名成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测试各波出波率、潜伏期、各波间期、双耳波Ⅴ差和波Ⅰ~Ⅴ间期差。结果显示 :3组的各波出波率以波Ⅴ出波率最高。各波潜伏期、各波间期值及双耳波Ⅴ潜伏期差和波Ⅰ~Ⅴ间期差 ,婴、幼儿两组分别同成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婴、幼儿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婴、幼儿各波潜伏期同刺激强度的关系 ,与成人相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观察和评价听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是一种客观的、有价值的和可靠的检测手段。对于婴幼儿耳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做为临床应用 ,还应同时参考其它有关的小儿听力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对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分析,并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128例中有96例(75%)测定异常;异常病例中内耳型异常20例(20.8%),脑干型异常48例(50%),混合型异常28例(29.2%)。对照组检查无异常。结论 BAEP为无创和客观测定检查,对眩晕患者的损伤部位(脑干或听觉通路)具有定位诊断价值,可作为眩晕患者内耳型、脑干型或混合型病变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确诊的脑干梗死病人进行BAEP检测并与28例正常老人作对照。结果脑干梗死病人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AEP对脑干梗死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外伤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对 10 6例外伤后耳聋患者 137只患耳进行BAEP检测 ,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 (PL)、峰间潜伏期 (IPL)、两耳间PL或IPL之差 (ILD)等数值。结果 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IPL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对外伤性耳聋患者进行BAEP测定是一种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 ,对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等诊断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8月住院突发性耳聋患者213例,治疗前和经临床治疗14d后均进行BAEP检测,比较各波波幅及各波峰值潜伏期(PL)和各峰间潜伏期(IPL)及波幅比(L/V)。检测后评估其变化率。结果213例突发性耳聋轻、中、重度患者治疗前BAEP(I、Ⅲ、V波幅及各波潜伏期和I一Ⅲ、Ⅲ-V潜伏期)异常率均100%,经临床治疗后BAEP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常患者的异常率下降为15.00%、39.53%和87.50%。治疗后I、Ⅲ、V波各波潜伏期和I.Ⅲ、Ⅲ.V潜伏期恢复的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PL:x2=4.57,P〈0.05;ⅢPL:x2=4.78,P〈0.05;VPL:x2=4.36,P〈0.05;I.ⅢIPL:x2=3.51,P〈0.05;Ⅲ-VIPL:x2=4.17,P〈0.05)。结论BAEP的改变可为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本文就2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现将情况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25例均为我院五官科住院病人,临床确诊为突发性神经感音性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1岁~15岁,病程1...  相似文献   

13.
井芳  魏宪坤 《当代医学》2009,15(22):36-36
突发性耳聋为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起病急,听力损失重,阳性体征及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少'临床客观数据常显不足。我科对3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43耳)进行了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测试,了解突发性耳聋的BAEP改变特点,来探讨BAE职寸突发眭耳聋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晓微  薛晓艳 《吉林医学》2009,30(5):454-454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眩晕分为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因病变部位不同,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90例前庭系统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87例婴幼儿脑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婴幼儿脑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7例婴幼儿脑瘫的BAEP,测量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eaklatency,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nterpeaklatency,IPL);3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脑瘫患儿分为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头颅CT异常情况和脑瘫程度。结果脑瘫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的异常率为66.7%,多为中枢性听路损害,表现Ⅲ、Ⅴ波PL延长;脑瘫患儿BAEP异常组与BAEP正常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头颅CT异常例数和中重度脑瘫例数高于BAE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脑瘫的BAEP异常率高,主要是中枢听觉传导功能障碍,提示BAEP可反映脑瘫儿脑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对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8例6~32个月龄缺铁性贫血(IDA)患儿及3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并对其中4例患儿进行补铁后复查。结果显示:IDA患儿中ABR异常者占54.2%。IDA主要造成听觉系统周围性损害,对中枢脑干部位的损害较小。IDA的程度与ABR异常的程度直接相关:ABR异常组的血红蛋白、血清铁均值明显低于ABR正常组;中枢性损害组血清铁均值明显低于周围性损害组;重度IDA组ABR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IDA组。IDA患儿的V波反应阈明显增高,提示有与语言理解困难有关的高频听力障碍。4例患儿ABR复查结果表明,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IDA,则其造成听觉系统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中毒性耳聋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云  羊毅 《当代医师》1996,1(11):44-45
  相似文献   

19.
2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较精确客观地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BAEP在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