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 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f(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采集自体血,并补充等量液体,然后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结束同时回输自体血。观察患者血液稀释前与手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变化及异体输血量情况。结果 3例心脏病患者术后Hb、Hct、Plt恢复良好,手术异体输血量减少。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对节约用血、减少或避免血源性传染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行常规方法,实验组按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自体血采集并行血液稀释。通过采集围术期患者血液样本,检测术前(T0)、输血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873.5±310.4)m L,实验组术中出血(834.1±295.3)m L,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输血前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和术后明显回升(P<0.05)。2组PT及APTT在术毕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 h明显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是自体血液储备与血液稀释相结合的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它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并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而且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孙来芬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15-115,123
目的将稀释性自身输血应用于脑外科手术中。方法选择9例脑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前、麻醉之后采集自体血,同时补充晶、胶体液,在术中或手术结束前将自体血回输。结果9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而输2U红细胞外,其余均未再输异体血,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自身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而稀释式自身输血由于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术中丢失的是稀释血,减少了红细胞的损失,同时改善了组织的微循环,防止了血栓的发生,在临床各科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B组单纯行回收式自体输血、C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D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监测麻醉诱导前(T1)、手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各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尿量。结果与T1比较,各组患者CVP在T2、T3、T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2时C组明显高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Hct、H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A组比较,T2时C、D两组低于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PLT在T3、T4均下降(P<0.05),PT、APTT在T3、T4时均延长(P<0.05),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异体血输注量A组高于B组(P<0.05),明显高于C、D两组(P<0.01)。结论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赵欣  吴丽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49-1350
目的:探讨外科大手术患者行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40):A组采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单纯自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以上血液保护措施。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红蛋白水平(Hb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术中出血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聚功能明显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率则明显提高(P<0.01)。结论:外科大手术中联合应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择期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骨科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20例(A组)和术中仅输入异体血的患者2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要血常规指标、手术前后体温、术后恢复指标及用血费用。结果 A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用术中血量达到或超过4 U,自体血回输费用低于异体输血费用。结论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在用血量较大的情况下,自体血回输可以降低用血费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外科大手术中的应用及机制。方法:40例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台上按8—12ml/kg放血并按1:0.5快速补充胶体液和晶体液,在手术将结束前把血回输。对照组按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未再输异体血,对照组20例术中均输异体血,其中8例术后再输血,2例出现输血发热反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外科大手术中能节省库用血,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其疗效确切,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脊柱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患者30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两组均于全麻前、术后1 d、术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2 ml,于低温冰柜保存待检。结果:术后1 d,两组均降低,但异体输血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两组均回升,但两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体血回输比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对于适应证病人提倡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患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 ml, 全麻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记录2组患者自体或异体输血前、输血后1 h(T2)、24 h(T3)、48 h(T4)、72 h(T5)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 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观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自体血液回输后T2~T5时点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 而IL-10均低于B组(P<0.01);2组输血后不同时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任何相关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切口愈合良好, 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可明显减轻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 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稀释式自身输血应用于心脏手术中观察不用或少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手术效果.方法 对40例进行心脏手术患者(试验组)术中采用稀释式自身输血节血措施,同期使用异体输血法的4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见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压积(HCT) 异体输血等差异.结果 稀释式能避免和减少输用异体血液,术后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无统计学行状差异(p>0.05).结论 心脏手术中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输和不输异体血,降低对库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3.
李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3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组(n=33);组Ⅱ:非自体血回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组Ⅰ总输血量为(1 132±173)ml,组Ⅱ总输血量为(1 5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骨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骨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总输血量为(1039±173)ml,B组总输血量为(16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术中失血,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骨盆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胸腰椎前后路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 《浙江医学》2011,33(2):202-204
脊柱手术特别是胸腰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中常需输血治疗.为了避免和减少输注异体血,自2009年1月以来我们用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对胸腰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与常规输同种异体血的患者进行比较,以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胸腰椎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其中25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常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和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结果: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82±123)ml,输异体血量(75±23)ml。B组术中输异体血量(427±134)ml。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常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与异体输血的经验,以及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输血情况,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组(A组)62例,术中自体血回输组(B组)76例,未作自体输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C组)50例。结果:A组、B组术后分别有64.5%(40/62)和61.8%(47/76)无需输异体血而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明显多于C组(P〈0.05),A组、B组异体血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A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1天患者RBC、Hb、H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但无失血反应,术后1周恢复正常。电解质术前、术后无异常。术中回输血经光镜观察回收处理后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培养均呈阴性。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副反应较少的高质量输血,能使绝大多数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避免输异体血,方法简便、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雅铭 《四川医学》2001,22(1):93-95
外伤与手术均可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失血,以往常采用输注异体血,但输异体血造成诸多并发症,血源也较困难。因此,目前主张采用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以减少失血,达到不输或少输异体血的目的。1 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经保存后,以供给患者在围术期输血。血液稀释是指失血时或失血前,或自体血采集过程中,或人为将患者血管扩张,输注一定量的晶体液或(和)胶体液以扩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以便术中减少患者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1.1 术前多次采集自体血:此法多用于择期大手术,即在术前每隔3~5天采集一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输异体全血400mL;B组于手术切皮前放血400mL,同时输入等量羟乙基淀粉,术中自体血回输给患者。结果A组输血后1h及术后24hpH值和HC03一下降较B组明显(P〈0.05);B组稀释后Hb明显低于A组(P〈O.05);血常规其余各值、PT、APTT、FIB在各测定点两组变化一致,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有利于维持肿瘤患者围术期内环境稳定,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讨论。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共47个膝关节。其中单侧膝关节41例,双侧膝关节3例。22例患者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A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引流袋(B组)。比较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及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比较患者术后平均输血量,平均输异体血比例。并观察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患者术后6小时引流量及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回输自体血363.9ml,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输异体血144.5ml,输异体血比例22.7%。B组18例患者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血量285.4ml,输异体血比例81.8%。A组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无不良反应,B组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2例出现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结论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够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对异体血的需要,可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自体血回输虽无法完全纠正术后患者贫血症状,但它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的机会。因此,在异体血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应用自体血回输器回输自体血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