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6年度6984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4.4%,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为72.4%;ALT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5.1%,在HBsAg阳性与HBsAg阳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焦荣华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60-1461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级2850名新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某高职院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3.47%,农村、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17.83%、10.37%,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HBVM有8种组合模式,其中主要为HBsAg+HBeAg+抗HBc+(35.94%);其次为HBsAg+抗HBe+抗HBc+(28.65%);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7.29%。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加强监测,必要时复种或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常德市高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3年3803名高考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常德市高考生的HBVM阳性率为28.08%,市区、乡镇高考生EIBV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l%、34.29%,乡镇明显高于市区(P〈0.01),无性别差异。HBVM有19种组合模式,HBsAg阳性率为4.60%,其中市区为4.47%、乡镇为5.36%,市区与乡镇无明显区别(P〉0.01);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16.83%。HBVM阳性学生与HBVM阴性学生ALT异常率分别为0.79%、0.0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同时要注意对HBV感染者的肝功能保护。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岁儿童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HepB)的免疫效果。方法贺州市五县区,每个县区调查约150名儿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0.51%、77.76%。男性HBsAg阳性率为0.50%,HBsAb阳性率为79.55%;女性HBsAg阳性率为0.53%,HBsAb阳性率为75.85%;不同性别之间的HBsAg、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77,v=6,P〈0.01);1岁组HBsAb阳性率95.62%,6岁组HBsAb阳性率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HBsAb阳性率75.77%,经过加强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95.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贺州市儿童接种Heps免疫效果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b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完成基础免疫的情况下进行加强免疫能使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7例,阳性率为6.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7.98%、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升高96例,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潘文峰 《中国校医》2008,22(3):320-321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7.
咸宁学院1991-2000年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咸宁学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1991-2000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RPHA)和ALT(改良赖氏法)检测。结果 10年间4506名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为9.9%、ALT总异常率6.5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0.80%;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为8.8%,农村新生阳性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1.4%,女性新生阳性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7%,女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新生ALT异常率为5.49%,农村新生ALT异常率为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外新生ALT分别为6.97%和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入学检测HBsAg和ALT,对做好大学生乙肝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5届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5届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学生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3-2007年本科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届29376名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6.78%,ALT异常率为5.45%,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为0.80%;男生HBsAg阳性率为7.34%,女生HBsAg阳性率为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1);男生ALT异常率为6.48%,女生ALT异常率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1,P〈0.01)。5届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不完全相同,2003年最高,为7.24%,2007年最低,为5.9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9,P〈0.05);5届新生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0,P〈0.01)。结论我校新生的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不容乐观,男生的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广东某职业院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在人群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876名新生血清的HBV5项血清标志物。在检测的同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2876名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4.62%。男生为5.71%,女生为3.67%,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HBsAg阳性的5项指标中。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分别占31.58%和51.13%;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1756人。其中男性889人。接种率为61.99%,女性867人。接种率为60.12%,男女大学生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中检测出HBsAb阳性者872人(包括接种者和未接种者),阳性率为30.32%。在接种乙肝疫苗人群中检测到HBsAb阳性率为49.66%。结论新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较低下,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经常进行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校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徐依峰  张晴  廉靖贤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54-1855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体检人员HBsAg携带情况,结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eAg分析,探讨HBV感染者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对其中部分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结果2006-2008年92349名体检人员,HBsAg携带率为3.47%,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46,P〈0.05);其中1452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的人员ALT异常率为31.79%,与HBeAg阴性人员的ALT异常率14.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1)。结论要加强宣传乙型肝炎相关防护知识,对HBsAg阳性者应做乙肝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ALT)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刘春梅  邓红英  王晓波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89-1190
目的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校园内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新入学的3474名新生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进行检查。结果表面抗原阳性者109人,检出率为3.14%。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3.6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782人,检出率为51.30%。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6.16%、42.55%,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1);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06人,阳性率为3.05%。结论该校新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加强对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中专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HBV的感染和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凯里市6所大中专30971名入学新生抽血检测HBV标志物,HBV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30971名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者1767例,阳性率为5.7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6.17%)高于女生(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共568例,占77.70%。3年ALT异常率为1.24%,有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东南州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应答状况,以及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大学1 734名体检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评价免疫效果,分析不同性别对血清HBsAb转阳的影响。对检测HBsAb阴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探讨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 1 734名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检测HBsAb,阳性1 638人(94.46%),阴性96人(5.54%),不同性别构成学生的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96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检测HBV-DNA,结果有9人HBV-DNA阳性(9.38%)。结论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高,性别可影响免疫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低水平的HBV感染是导致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龙少康  梁新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55-2056
目的了解广西2007年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变化情况,借以了解乙肝疫苗在广西青少年中的接种质量。方法收集2007年大专新生入学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地区、民族HBsAg阳性率,并与2006年资料比较。结果2007年广西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为7.9%,与2006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g阳性率为11.8%,女生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分别与2006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桂东南新生HBsAg阳性率为9.7%,桂西北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006年比较,桂东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桂西北地区16—2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HBsAg阳性率较2006年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在广西,尤其是在桂东南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在青少年中的接种数量与质量,才能有效降低HBV的感染率,防止HBV感染率在广西青少年中反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及趋势.不同性别争城乡学生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05—2008年入学新生的HI;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HBsAg阳性率为6.3:1%,2008年阳性率高于其它各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生HBsAg阳性率为8.54%.女生阳性率为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4,P〈0.01),来自城市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91)%,采自农村学生的阳性率为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1.P〈0.01);HBsAg阳性者有11.43%出观ALT升高;HBsAg阳性者血清模式以大小三阳为主,分别占43.32%和38.57%。结论该大学新生的HBV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域市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清远市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在校学生的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6142名在校小学生,HBsAg总携带率为1.32%,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HBsAb阳性率为49.57%,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男女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b阳性率45.70%,低于女生50.39%(P〈0.01)。结论清远市区小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推广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加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检测,加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HBsAg携带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情况。[方法]对广西隆安县30~55岁HBsAg携带者组成的研究队列采空腹静脉血,利用套式聚合酶链激反应(nPCR)检测血清HBV DNA,利用赖氏法测血清ALT,根据HBV DNA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HBVDNA(+)组和HBVDNA(-)组。比较人群ALT异常率。[结果]HBsAg携带者HBV DNA阳性率为53.34%(1008/1855),ALT异常率为17.41%(323/1855),男性HBVDNA阳性率(56.69%,589/1039)、ALT异常率(22.14%,230/1039)均高于女性(51.35%、419/816,11.40%、93/816)(均P〈O.05),HBVDNA(+)组ALT异常率(23.21%)高于HBVDNA(-)组(10.51%)(Pd0.01);40~岁年龄组ALT异常率(19.18%)最高,各年龄组ALT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该地区HBsAg携带者高HBV复制率、肝功能受损是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