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痘是VZV引起的急性原发性感染,为儿童常见传染病,病情多轻微,预后良好。但在白血病患儿,由于淋巴细胞减少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抑;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又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网状内皮细胞产生干扰素和T细胞功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下称激素)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临床上对某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若能及时合理应用激素治疗,亦可防止病情恶化.本文拟就此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一、激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一)抗炎作用激素对感染、免疫、物理或化学等各种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预防或减轻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疤痕形成.(二)抗过敏和抑制免疫作用激素能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三)抗毒作用激素能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减少其各种水解酶的释放,减少组织细胞的自溶和结缔组织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国外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主要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常用者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琥珀酰氢考的松等,以下称激素)、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青霉胺、强力新、秋水仙碱等。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新概念是抑制迟发型免疫反应,可使胸腺萎缩、破坏和淋巴细胞的制造减少。本品可增加肝糖元,促使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质分解,在肝内则反促使肝细胞合成蛋白质。文献报道小剂量激素能促进机体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中、大剂量激素有抑制细胞的吞噬功能,故病人长期使用激素易发生继发感染。激素能保护  相似文献   

4.
对合理应用激素治疗SARS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称激素 )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是广州医学界最早总结出的经验 ,在今春举国上下与SARS斗争中 ,它对疾病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 ,至今国内外对此疗法仍存在着分歧意见 ,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与同道讨论。1 有无必要应用激素治疗SARSSA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是不少作者认为其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如下 3个阶段[1] :病毒侵入及复制阶段 ;机体免疫反应阶段 (病毒的某些结构蛋白成为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 ;肺部损伤阶段 (免疫反应导致炎症介质释放损害肺组织 )。尽管对免疫反应认识还存在不…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采用长期大剂量治疗时,常可遇见以下一些不良反应: 一、并发感染由于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对各型变态反应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衣原体具有感染动脉的能力和途径;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阶段,肺炎衣原体与靶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加速其进程;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兔模型能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抗生素的干预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基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影响个体对肺炎衣原体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清对人巨核祖细胞(CFU—MK)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巨核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HPVB19感染的ITP患儿血清对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生长的影响。结果:HPVB19感染的ITP患儿血清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FU-MK生长。结论:HPVB19感染后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是该病毒引起ITP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疟疾的流行与控制措施难以奏效、人类易感、宿主或媒蚊的天然免疫反应不能阻断疟疾传播有关。虽然自然种群按蚊能诱发有效的抵抗真核生物和微生物的包被免疫反应 ,但却很少包被疟原虫 ,可能不是由于缺乏选择压力 ,因为疟原虫至少可以两种方式即减少产卵和提高死亡率而减弱蚊的繁殖力 ,引起此现象很可能是因为疟原虫感染可减弱蚊免疫反应。抗疟免疫应答的抑制很可能使感染蚊诱发的免疫反应效能弱于未感染蚊 ,有几种机制可降低感染蚊的免疫反应。首先 ,由于感染对宿主的压力产生较弱的免疫反应 ;第二 ,感染疟原虫血液的质和量不同于未感染血 ,…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NS)是以缓解、复发和对皮质激素敏感为特征。尽管延长或重复激素疗程,仍存在频繁复发的问题,长期激素治疗又可引起许多副作用。有报道,类固醇激素和环磷酰胺联用可延长 NS缓解期,但对环磷酰胺的用量和持续治疗时间尚无一致意见。而且每日应用环磷酰胺也可引起骨髓抑制、感染、出血性膀胱炎、脱发、性腺衰竭、恶性肿瘤等副作用。间歇性应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可减少这些  相似文献   

10.
对42例真菌感染患者现状调查,对疑有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泌物和体液的培养。结果:真菌感染占同期肿瘤科医院感染病例的11.67%,感染部位以口腔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肺部、肠道;真菌感染类型主要是白色念株菌感染、克柔念株菌感染等;感染发生与患者原发病、放疗、化疗及激素的应用、抗生素应用等有关。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真菌感染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肺炎衣原体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其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成功培养肺炎衣原体AR-39株后,感染不同浓度黄连素(0、100、150及200 mmol/L)预处理的内皮细胞,在感染后24、48及72 h,创伤修复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内皮细胞迁移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细胞中信号蛋白PI3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炎衣原体感染组内皮细胞于24、48及72 h迁移量均明显增加(P<0.01),且PI3K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酶活性亦明显增强(P<0.01);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组比较,PI3K抑制剂Lγ294002组内皮细胞迁移量明显减少(P<0.01),PI3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酶活性也明显减弱(P<0.01);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组比较,黄连素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内皮细胞迁移量均明显下降(P<0.01),PI3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且PI3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均与细胞迁移抑制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1和0.832,P<0.01).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诱导内皮细胞迁移;黄连素可拮抗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黄连素下调PI3K表达及抑制PI3K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风湿性心脏炎:激素能否减轻风湿性心脏炎所致的瓣膜损害,目前仍有分歧。Roy等认为,在首次风湿热发作的7天内应用激素治疗,遗留有意义的杂音可减少到16.5%;而于发病6周后开始治疗者达90%。也有人认为,激素不能减少风湿热发作1年后有意义的心脏杂音的发生率。一般认为激素可迅速控制炎症早期的渗出和水肿,并能抑制晚期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故可减少瓣膜病变发生的机会。对急性风湿活动或病情较重者(如心脏炎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激素应用越早越好,确  相似文献   

13.
1.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及临床意义肺泡巨噬细胞对肺结核、结节病、慢性铍中毒及过敏性肺炎等肺肉芽肿性疾病的形成机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巨噬细胞的功能包括:①防御感染功能:能吞噬微生物、杀灭细胞内细菌、促进嗜中性粒细胞移动;②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功能:能提示抗原,控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充当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TB)每年导致200多万人死亡,在全球单一传染病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尽管宿主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反应,但结核分枝杆菌(MTB)还是成功地逃避了宿主的免疫,并建立了一个持续性感染的状态。MTB以何种机制逃避有力的宿主免疫反应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了宿主抗MTB的免疫反应。MTB通过招募MSCs到达感染部位来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MSCs渗入感染MTB的小鼠组织和T淋巴细胞中,参与肉芽肿的形成,诱导Tregs的分化和发育及建立T细胞耐受。MSCs可通过产生一氧化氮(NO)来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及影响TGF-β受体Ⅱ的功能来增加TB的易感性。MSCs在MTB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TB治疗的独特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白细胞(WBC)升高是由于感染加重所致的感染性升高,还是糖皮质激素自身所致的非感染性升高。以此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80例患者,根据其病种及治疗方案分为非感染激素组(n =20)、感染激素组(n =29)、感染非激素组(n =31),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采集静脉血,对其 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进行检测,并对感染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进行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感染激素组与非感染激素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5、7 d WB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与感染非激素组相比,感染激素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3、5、7 d 后 WBC 显著升高(P 值均<0.01),CRP 显著下降(P 值均<0.01),PCT、PA 及 CPI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外周血 WBC,降低 CRP,但对 PCT、PA 及 CPIS 无明显影响,可以以 PCT、PA 及 CPIS 结果为参考了解患者感染控制情况,三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恽琪  崔玥  张雯婷  顾猛  赵静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12):860-864+868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表达,探究其与支原体肺炎发生及患儿疾病转归的关联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机体免疫反应进程,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将患儿分为3组:感染早期组(110例)、感染中期组(105例)和感染后期组(100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1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感染各组的血常规相关参数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血常规相关参数对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风险和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血常规相关参数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各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LT、MPV、PCT、LYMPH、MONO、NLR、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垂体放射治疗是采用各种放射线照射垂体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疗法。治疗原理有以下四组:①抑制垂体细胞分泌及合成激素以纠正其功能亢进;②抑制垂体细胞增生和抑制或破坏肿瘤的继续发展从而调整垂体功能及其对代谢和全身脏器的影响;③减少肿瘤对垂体及其附近正常组织的压迫侵蚀所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35天起,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连续5 d。在小鼠感染后6和8wk,观察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并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应用TPK和PKC抑制剂后均可显著抑制肝肉芽肿病变,PKC抑制剂可使肉芽肿减少率达56.2%~63.4%(P<0.01)。PKC抑制剂主要抑制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其抑制率为34.1%和65.6%(P<0.01),而对NO水平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KC抑制剂对IL-4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应用PKC抑制剂干预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可显著抑制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了Th2优势应答并介导Th2向Th1免疫反应偏移。  相似文献   

19.
热带国家居民常有多种寄生虫同时混合感染。现在已知一种感染或抗原刺激可能影响另一种感染的免疫反应,例如MacGregor等(1962)首先发现并经Greenwood(1974)证实疟疾感染时会降低破伤风类毒素的体液反应。血吸虫感染是否会降低另一种抗原性刺激的免疫反应尚无所知,因此作者试用小鼠接种曼氏血吸虫来测定对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在成虫未成熟时(尾蚴接种后3周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出现的抗毒素效价和未感染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激素和(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发生感染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住院期间淋巴细胞及CD4^+T细胞减少程度与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住院AAV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淋巴细胞最低值连续两次符合≥0.8×10^9/L、0.5~0.79×10^9/L、0.3~0.49×10^9/L、<0.3×10^9/L分为无减少、轻度、中度和重度减少,CD4^+T细胞计数按照符合≥500×10^6/L、200~499×10^6/L、<200×10^6/L分为无减少、轻度和重度减少,并收集患者诊断、年龄、病程、住院时间、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CTX累计剂量、激素使用时间、感染部位和病原学,按转归分组行相关性及风险分析。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年龄、病程、住院时间、BVAS、起病时肌酐水平及尿蛋白定量、CTX累计剂量、激素使用时间均无差异,淋巴细胞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例检测T细胞亚群,发现死亡组与存活组间CD4^+T细胞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03)。死亡组中,患者感染病原学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最常见,淋巴细胞重度下降组中最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其次分别为CMV、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中度和轻度下降组最常见为CMV感染。多因素COX模型校正年龄和性别后的死亡风险预测分析发现,重度淋巴细胞减少HR为5.23(95%CI:1.68~16.31,P=0.004),中度下降HR为3.87(95%CI:1.03~14.54,P=0.045)。结论AAV患者感染后住院期间淋巴细胞及CD4^+T细胞减少与死亡相关,淋巴细胞中重度减少是死亡的风险因素,死亡患者主要感染病原体为CMV、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