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建芳 《现代保健》2010,(3):159-159
1概述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含义是: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场所,是在符合一定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清净区域内,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严格按规章操作,进行药物配置服务的活动。笔者所存医院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2004年5月开始运作,  相似文献   

2.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的临床药学工作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我院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 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工作自开展以来,发展迅速,短短一年半时间已覆盖除ICU外的所有病区。同时我们利用我院临床药学实力较强的特点,抽调了技术骨干充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我院静脉输液用药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地监督和改  相似文献   

3.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PIVAS),是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对人员、房屋设计、卫生、管理和标准操作的要求,集中对静脉用药实行无菌配置,对减少和避免配伍禁忌,控制不溶性微粒,避免输液反应,保证药品质量。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新的亮点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引言 静脉输注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高于国外20%~30%[1].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则保证了静脉药物在净化状态下的无菌配置[2],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静脉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这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  相似文献   

6.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工作的作用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 物特性设计的,由受过培训的药师、护士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进行的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抗 生素等药物配置的操作环境,是一种将医、药、护有 机结合,为病人提供更安全、优质、规范服务的创新 机制。  相似文献   

7.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虽已普及,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确保用药更安全、更有效,配置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有着改良空间,如针对本院PIVAS的配药各环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重视岗位培训、改善工作责任心、规范查对制度、严格药品管理等防范措施,相信必能降低各环节差错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加强抗肿瘤药物管理,减少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工作。方法:总结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管理经验,对抗肿瘤药物集中配置的管理进行探讨,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与讨论:应建立健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的管理,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医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的时代,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医院的重要场所,配置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质量要求高,需要有专业性、全面性的护理人员担任。在医院发展中,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为了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缩短药物配置的时间,降低差错等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药物配置的准确性、配置质量、工作效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建立和促进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实践,探讨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与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若干问题,仍有待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将会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减轻护士负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贴签差错的成因及对策,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静脉中心出现的贴签差错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业务熟练程度是导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贴签差错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护士的自身素质、工作性质、标签缺陷,习惯性思维等。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措_施。可将贴签错误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锐器损伤情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所发生的锐器伤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32名配置人员,在最近12个月内,配置人员发生过锐器伤的占89.39%,发生锐器损伤共829次,平均每人损伤6.28次;其中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1.86%、工龄1~2年的配置人员发生率为100.00%,初级职称配置人员的发生率为94.49%;配置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种类依次为安瓿、空瓶伤占45.24%、玻璃碎屑伤占29.79%、注射针头伤占15.44%、其他伤占9.53%;锐器伤发生的环节依次为掰安瓿时占31.00%、清洁台面或地面时占24.61%、毁形针具时占21.23%、丢弃锐器时占10.74%、安装调节针头时占8.69%、处理医疗垃圾时占3.74%.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医院管理者和配置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配置人员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避免或减少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嘱合理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引入品质管理概念,运用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确认和处置,完成PDCA循环.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数,提升药学服务内涵,有利于药学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审方是药物调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现有审方工作中,处方漏审率、误判率及不合理处方率较高。对此,引入PDCA循环对静配中心审方工作进行干预,从编订审方指南、引进智能化审方系统、积极拓展药师知识储备、构建以药师为主体的SBAR沟通模式、多措并举促进合理用药等5方面予以改进,有效降低了处方漏审率、误判率及不合理处方率,提升了药师审方和沟通能力,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PIVAS基于微信平台推送静脉输液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微信新媒体平台,将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药物的详细信息由静配中心服务器将患者信息(微信号)通过医院网关发送到微信平台,平台获取用户APPID,静配中心服务器将患者用药信息通过医院网关和微信平台,推送到患者的手机终端.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对PIVAS的满意度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审方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PIVAS审方药师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医嘱,以药物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为标准,并进行回顾性比较与分析.结果 干预前,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不适宜362例次,溶媒用量不适宜183例次;干预后,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不适宜下降至50例次,溶媒用量不适宜下降至36例次.结论 审方药师在规范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设计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级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参考标准。方法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建设和运行实际效果,针对我国各地实际情况归纳出各种条件下各层次PIVAS的具体要求。结果以床位数为主要依据,将各级医院分为〈500、500-、1000~、≥1500以上4个层次,并结合其静脉药物日配置量,从PIVAS选址、建筑面积、功能分区、设计标准、配置设施、人员配备(药师、护士、工人人数及配比)、基本经费预算等方面提出了建立PIVAS的参考标准。结论PIVAS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和医院的效益,如何建立既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又适合医院经济状况,投资不要过大,能适合各级医院使用的PIVAS,是需要全面研究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一种新型学科体制,优势学科群能够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本文介绍优势学科群的定义及特点,阐述优势学科群的形成过程,并从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讲述优势学科群的架构体系。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指出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原则和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payment and risk adjustment on (1) the annual enrollment and switching behavior of Medicare Advantage (MA) beneficiaries, and (2) the relative costliness of MA enrollees and disenrollees.

Data

From 1999 through 2008 national Medicare claims data from the 5 percent longitudinal sample of Parts A and B expenditures.

Study Design

Retrospective, fixed effects regression analysis of July enrollment and year-long switching into and out of MA. Simil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ostliness of those switching into (out of) MA in the 6 months prior to enrollment (after disenrollment) relative to nonswitchers in the same county over the same period.

Findings

Payment generosity and more sophisticated risk adjust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MA enrollment and decreases in disenrollment. Claims experience of those newly switching into MA was not affected by any of the policy reforms, but disenrollment becam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among high-cost beneficiaries.

Conclusions

Enrollment is very sensitive to payment levels. The use of more sophisticated risk adjustment did not alter favorable selection into MA, but it did affect the costliness of disenroll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