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操作准确性,减少药物配置错误,避免因配置差错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种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降低静脉药物配置差错发生率;结论保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郭秀贞 《医疗装备》2013,26(10):93-9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将护理管理模式优化融合到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中,认识学习和执行,让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寻找物品的时间减少了,配置室洁净度空气培养结果更达标了,配置速度加快了,病房沟通反馈的满意度提高了。结论:提示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营造了整洁、有序的药物配置环境,从而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静脉药物配置方式改革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药物静脉治疗是临床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静脉药物的配置方式直接关系到药物配置的洁净、药物使用的效价、药物配伍的合理和药物配置的成本[1]。因此,静脉药物的配置方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世界各国医院开始研究、探索静脉药物配置方式的改革。静脉药物集中、统一配置逐渐兴  相似文献   

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倡导有条件的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控制静脉输液所致的感染.方法 分析了传统分散式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果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建立,其使用3年来无1例输液反应发生,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结论 创造配液时的无菌环境、缩短配制后的液体存放时间、保证液体不被污染,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医院进行静脉药液的专门配置场所,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然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面临着极大的职业危害.因此,本文就细胞毒性药物的潜在危害进行介绍,再探讨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要点.  相似文献   

6.
HIS架构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系统的构建 目前在许多医院建成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ravenous Admixture Servers,PIVAs),如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成了摆在医院面前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护士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优质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开展情况,并总结配置中心的管理经验。结果将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确保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降低了职业风险,同时也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结论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和管理的信息系统。方法利用医院原有HIS系统中可利用的部分功能模块,改造临床工作站,设计适合配置中心工作流程的功能模块。结果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其模块功能适用,与医院原有HIS系统完全兼容,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临床工作站的信息化传递。结论该系统的功能适用,运行可靠,确保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9.
关于医院如何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现状及实际操作中如何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探讨,使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步入良性轨道。方法 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分别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建设。结果 落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对静脉输液的无菌性及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医疗纠纷、职业暴露、专业分工与合作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利于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也有利于分工明确。  相似文献   

10.
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怡 《现代医院》2010,10(2):110-111
介绍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开展的情况,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将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管理,改进临床药学服务,更好地发挥了药师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PIVAS的服务范围和配置范围的不断扩大、配置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PIVAS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PIVAS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了药品配置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发展;增强了职业防护;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但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PIVAS建设缺乏标准;缺乏药物配置种类标准,覆盖面受限;运行成本高却不能收费;管理体制不明确以及停药导致的药物浪费等。因此,根据医院自身特点,选择合适规模、运行模式的PIVAS是目前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Multiple cultures were positive for Bacillus cereus during routine quality assurance testing of a pharmacy robot that prepares intravenous medications. An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the robot as well as drug product made by the robot. The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支援护士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方法由护士长和2名资深护士组成培训小组,采用电脑课件讲解和现场介绍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岗前培训的护士工作适应快,进入角色快。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措施,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randomly selected intravenous (IV) antimicrobial doses dispensed from an inpatient pharmacy were administered. DESIGN: This was 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which dose administration was confirmed by direct observation and by assessment of th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cord (MA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return rate of unused IV antimicrobial doses was performed subsequently. SETTING: Medical and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and non-ICUs of a 550-bed urban public teaching hospital. PARTICIPANTS: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n order in the pharmacy database for an IV antimicrobial during 9 non-consecutive weekdays in June 1999. RESULTS: Of 397 doses, 221 (55.7%) assessed by bedside observation and 238 (59.9%) assessed by MAR review were classified as administered; 139 doses (35.0%) were dispensed but changes in the drug order or the patient's status prevented their administration. In the subsequent assessment, of 745 IV antimicrobial doses dispensed during 24 hours, 322 (43.2%) were returned to the pharmacy unused; 423 (56.8%) of the doses-consistent with our prior observations-were presumably administered. CONCLUSIONS: Because computerized pharmacy data may overestimate actual antimicrobial consumption, such data should be validated when used in studies of hospital antimicrobial use. Dispense-return analysis offers a simple valid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满足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需求的信息系统。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采用Delphi6.0、C#、SQL Server 2008等技术,设计和开发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管理系统。结果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其功能适用,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与临床工作站的信息转化与传递。结论对我院业务流程的充分理解和优化,是对医院原有信息系统再开发和成功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苗鸿颖  黄晓静 《职业与健康》2013,(22):3043-3046
目的分析天津市某医院静脉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促进静脉用药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该院静脉调配中心2012年1—8月的静脉用药医嘱共计527189张,根据药品法定说明书和相关药典知识审核医嘱分析不合理情况。结果发现不合理处方409张,不合格率为0.078%。不合理用药有配伍禁忌9.54%、超剂量用药(13.20%)、溶媒错误(24.45%)、药物浓度错误(37.65%)、用药频次错误(8.31%)、给药途径错误(1.22%)、医生笔误(5.62%)。结论审核处方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通过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修改医嘱,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精细化管理对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01至2018-1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科200张处方为对照组,对照组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精细化管理前阶段;随机选取2019-01至2019-12我科200张处方为研究组,研究组为精细化管理后阶段。比较两组不合格处方检出率、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合格处方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精细化管理对输液质量安全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水平,并降低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减少不合格处方,保证输液质量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经济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8年10月1-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接收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及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结果,分析PIVAS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产生的药品资源、人力资源节约情况。结果2018年10月1-31日PIVAS药师共审核用药医嘱412782组,其中不合理医嘱1967组,占0.417%,包括不规范、不适宜及超常医嘱等类型。通过PIVAS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纠正医师用药医嘱错误,节约了药品资源及护理工时。结论PIVAS进行用药医嘱审核对于保障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