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4例急性白血病经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分2组接受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预防性治疗,A组颅脑放疗,B组静注氨甲喋呤(MTX),2组均作鞘注化疗,在CNS防治后作生长激素(GH)刺激试验,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儿生长,并与单纯化疗组对照比较。结果表明,A,B两组分别有66.7%和43.8%病儿出现GH缺乏,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治疗2年后,身高增长指数下降〉0.50s者,A组55.6%,B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治疗在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同时 ,对患儿的身体也产生了严重的损害。由此产生的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脑功能的变化、智力 (智商、认知和学习能力 )的变化、化疗方案与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近年来 ,由于采用了联合化疗、放疗、骨髓移植、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治疗等手段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了。但是上述治疗 ,在提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愈率、降低复… 相似文献
3.
4.
5.
6.
我科自 1996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白血病患儿 130例 ,其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 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 1,男 ,9岁。以双目失明 ,发热 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 :神志清楚 ,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 , =5mm ,对光反射消失 ,心肺腹无阳性所见。神经系统查体 :颈强“ ++” ,皮肤划痕征“ +” ,余未见异常。末梢血白细胞 12× 10 9 L ,淋巴 32 9% ,血红蛋白 12 9g L ,血小板 15 6× 10 9 L ,脑脊液常规 :Pandy“ +” ,细胞数 4 4 0× 10 6 L ,中性 60 % ,L4 0 % ,脑脊液生化糖 2 .0 5… 相似文献
7.
8.
目前,以患儿预后危险因素为设计导向的现代治疗方案极大的提高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无病存活率(EFS),其总体水平可达到80%左右。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在髓外复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提高儿童白血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在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G)报道的一组治疗ALL的数据中,尽管有强化的鞘内及全身化疗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效果.方法三联鞘注治疗基础上,对30例淋巴源性白血病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igh-dose arabinside-cytosine HDAra-c)加(或不加)大剂量甲氨碟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预防治疗,全部病例均以MCP-841方案治疗.结果 HDAra-c加HDMTX组21例,11例已停化疗,持续完全缓解时间(continious complete remission,CCR) 4.82±1.08年;7例仍治疗中,CCR 1.64±0.63年;另3例骨髓复发;全部病例均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HDAra-c组9例中2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结论 HDAra-c可早期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进行强化治疗,完全缓解1.5~2年内加用HDMTX治疗,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进一步提高CCR率. 相似文献
10.
廖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3):416-417
急性白血病(AL)是儿童时期发生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27.7%。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进步,AL的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但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白血病仍然是AL复发和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白血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为亚临床型,故临床诊断率较低。本文对我科20年来住院和门诊死亡的71例AL临床和病理诊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生殖系统白血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文英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23-2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方法疗效效果。方法:总结1986年5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90例CNSL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CNS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青壮年高于老年人,主要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颅神经损害。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及脑脊液(CSF)检查,CSF涂片可找到幼稚细胞,治疗主要以鞘内注射化疗和颅脑脊髓照射为主。结论:提同CNSL诊断准确率,鞘内注射以采用脑室-脑部灌注给药法为优,结合颅脑脊髓照射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87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61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中EV感染的发生率是70.10%,其中脑膜炎40例(65.57%),脑炎21例(34.43%)。21例脑炎病儿的脑脊液标本经分型引物检测,17例(80.95%)阳性,其中埃柯病毒12型9例,柯萨奇病毒B3型5例,埃柯病毒7型1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柯萨奇病毒A9型1例。61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为急性起病,5—10月份高发(85.25%),发病年龄高峰在3~5岁(44.26%)。EV脑膜炎的主要特征是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细胞数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较大儿童可诉有乏力、畏光、肌痛,婴幼儿常伴有腹泻和皮疹。EV脑炎根据主要症状临床分型为昏迷型(3/21)、癫痫型(3/21)、精神障碍型(1/21)、小脑炎型(1/21)、脑干脑炎型(2/21)和混合型(11/21)。常规治疗后脑膜炎和大部分脑炎病儿完全恢复。4例重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病儿GLASGOW昏迷评分均<7分,其中1例完全康复;1例运动障碍,经1年康复治疗后生活自理;1例癫痫、1例精神障碍伴癫痫,均可被药物完全控制。结论 EV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脑膜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大部分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14.
小鼠间尼索地平灌胃34mg/kg有明显的抗炎作用,51mE/kg抑制小鼠电激怒反应,70mg/kg表现镇痛效应,上述作用与间尼索地平的剂量显著相关(P<0.05,P<0.01)。间尼索地平24,49,74mg/kg灌胃,对小鼠有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P<0.01),但无剂量相关性(P>0.05)。提示间尼索地平的抗炎及中枢作用似与其降压作用无关。间尼索地平LD_(50)灌胃剂量为226±30mE/kg(95%可信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64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本病常见于老年人,好发于三叉神经眼支、面神经和枕大神经,在老年患者往往有严重的疱疹后神经痛,也可发生脑损害,本病一旦确诊,发无明显禁忌症,即应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无环鸟苷、止西平、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分析11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1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提示某些具有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腹膜后淋巴结侵犯、骨髓浸润及其他结外浸润的侵犯CNS高危因素的NHL病人,早期给予预防性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主要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例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MRI平扫显示,病灶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MR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多显著均匀强化,形态为多发节结状、团块状,边缘多有“棘状”突起及分叶,极少数呈环形强化。21例病人中,MRI诊断正确者15例;误诊6例,其中脑胶质瘤3例、转移瘤1例、脑炎1例、脑膜瘤1例,误诊主要原因是其MRI表现不典型。结论 MRI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于非典型病例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2004年门诊部、住院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金额、用药频度和应用品种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医院用药统计与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003—2004年消耗量占全院药品的7.19%。门诊部和住院部用药品种结构明显不同,各自主要用药品种结构相对稳定。解热镇痛药在门诊用药中占首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在住院用药中占首位。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解热镇痛药、脑血管病药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取首次静脉血及脑脊液标本,采用用双抗夹心法测定标本PCT水平。结果:化脑组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均高于病脑组,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PCT测定有助于鉴别化脑与病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