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谢光模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33-133
胃痛即胃脘痛,多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西医的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病等。古人对胃病的认识至今仍是我们辨证论治胃痛的准则。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真胀,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心痛也。”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腹胀”、“痞满”、“反胃”、“嘈杂”等范畴。在中医古籍中对其有诸多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饱胀不适和隐痛,食欲减退,并伴有恶心、呕吐、反胃、暖气、泛酸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自2008年201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自拟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中、下三脘发生疼痛的病证。胃脘痛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古代所谓心痛,实际上多指胃脘痛,并非今之“心痛”。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这就是很好的说明。胃脘痛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  相似文献   

4.
胃痛又称胃脘痛 ,是指经常性胃痛的一种疾病 ,中医对此论述较早。《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 :“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环境、饮食、情志、应激有关。它可与腹胀、嗳气、恶心呕吐、嘈杂、泛酸、纳差等兼见于同一疾病过程中 ,但应以胃痛常作为主症。近年来 ,由于现代节奏加快 ,生活规律的改变易产生此病 ,因此使胃痛病受到人们的关注。西医有多种治法。本人在 1998~ 1999年底 2年期间 ,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相似文献   

5.
李佳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173-174
胃脘痛为内科常见疾病,胃脘痛的记载始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生,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鲁承业主任在胃脘痛的病机分析上推崇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的分析:“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数年痛必入络,治在血中之气”[1]。临床治疗胃脘痛久病不瘥之时多选用丹参饮。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本方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书中记载本方“治心胃诸痛,服热药而不效者宜之”。鲁主任通过数10年的临床实践将方中檀香易为降香,独辟一径。从药性上来说檀香,降香均属辛温,性味相同,都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而檀香侧重在气份,降香则偏重在血份。《得配本草》云:“降香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消肿毒,治肋痛。”[2],相对来说檀香多用于病程较短之新病,而降香更适用于病程较长之久病。对于舌诊中舌下络脉瘀阻者必用降香。在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中亦提到“痛久不愈,必入血络(归须、桃仁、延胡、紫降香,或失笑散)”。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在丹参与降香伍用时丹参活血祛瘀,其主要成份丹参素具有抗炎,抗自由基的作用;降香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止血的作用。降香可明显促进机体对丹参中丹参素吸收,减少其消除[3]。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溃疡病届胃脘痛范围,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其一,外受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可导致胃寒而痛,尤以脾胃虚寒者较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温热内生或食滞不化,也可发生胃痛。如《素问·举痛论》谓:“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其二,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塞,气滞日久,则血脉凝  相似文献   

7.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较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并较早认识到胃痛发病与肝郁有关,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胃脘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正如《灵柩·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笔者近几年采用中医治疗65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患者共125例,均系2000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治疗前后均经胃镜检查。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15至7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2至20年,平均为12年,胃镜检查;慢性胃炎40例,胃溃疡16例,12指肠溃疡9例。对照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14至70岁,平均38岁,病程3至15年,平均为11年,胃镜…  相似文献   

9.
解 一词首见于《内经》中,《素问》五则、《灵枢》二篇录之如次,意当纲审。 一、《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曰:“尺脉缓涩,谓之解协。”(王冰注:尺为阴部,腹肾主之,缓为热中,涩为无血;热而无血,故解 ,并不可名之。然寒不寒,热不热,弱不弱,壮不壮,伫(守)不可名,谓之解协也。《脉要精微论》日:“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则腹肾主尺之义也。) 二、《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谓:“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日: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若饥,耻不清,脊中痛,少腹满,小…  相似文献   

10.
"肌肤"考释许学东(医古文教研室250014)关键词素问,肌肤,考释《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又"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两处"肌肤",凡三现。一般人往往...  相似文献   

11.
疒尔(chèn趁、或疹),《说文·疒部》:“疒尔,热病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首篇:“千般疒尔难,不越三条”指病患或灾患。缩阳属(亦称缩阴)热者,可见伤寒、温病。《素问·奇病论》:“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察鼻辨病特色浅述王恒照王艳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医诊断望诊1.鼻中干燥,衄至先兆征诸自然,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推诸人身,其病欲作,亦必有先兆外见。故鉴此,仲景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与《素问·热论篇》以及《灵枢·百...  相似文献   

13.
本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 ,发病原因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 ,湿热内蕴 ,致使肝胆郁热 ,升降失司 ,胆汁逆流 ,脾胃受损 ;尤多见于急性胰腺炎经西医救治之后呈现本病 ,或见于精神因素诱发本病 ,或见于发病原因不明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上支两胁 ,膈呖不通 ,饮食不下”。又如《灵枢·厥病篇》 :“痛如以锥刺其心 ,心痛甚者 ,脾心痛也”。以上二条经文记述了类似胰腺炎疼痛的特征。而慢性胰腺炎则以脘腹 (稍偏左较多 )如刀割锥刺样痛多见 ,或脘胁气撑 ,饮食难咽 ,食而难化 ,胃脘作胀 ,时欲泛恶 ,大…  相似文献   

14.
皮肤病从肺论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病从肺论治心得谢勇(如皋市中医院皮肤科226500)主题词皮肤病/中医药疗法,宣肺,清肺,润肺,补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生皮毛"。又《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均说明了肺与皮毛生理上的紧密关系.皮毛在一身之表,依赖...  相似文献   

15.
黄疽病为现代之常见病,如肝,胆,胰腺疾患、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均可出现黄疽。本文试从黄泣的古医籍证治、病因病机阐发、辨证论治大法三个方面探讨之。1探讨概念三复医榜求古训黄疽病名,起源于《内经》而只有简单的病因症状体征记载,(素向·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疽;……目黄者日黄疽。”《灵抠·论疾诊尺篇》较详细描述了黄疽病的临床表现,“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疽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六元正纪大论》说:‘得身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痛黄疽而腑肿。”1.1《全…  相似文献   

16.
胃脘,包括上脘,中脘和下脘,胃脘痛是以上腹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应医护配合,取得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4~68岁,病史最长41年,最短半年。2 病因分析2.1 寒邪客胃:由于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寒主收引,致胃气不和而引起。2.2 饮食伤胃: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致胃失和降而引起。  相似文献   

17.
葛根汤加味治疗外感风寒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之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将其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或汗、浴之后,感冒风寒而得之。病因多以风、寒为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所说:“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中所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素问·举痛论篇》中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牛疼痛为主证。古代所谓心痛,即指胃痛而言。如《医学正传·胃脘痛》云:“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至于真心痛,《灵枢·厥论》曾有明确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几句话,点出了心痛与胃痛的区别。胃主受纳腐熟食物,以和降为贵,胃痛的主要原因便是不能和降。引起不能和降的因素不外气、血、寒、热、食、虚、虫等,故《医学心悟》有:  相似文献   

19.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20.
论巨刺与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调经论》曰:“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王冰注:“巨刺者,刺经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王氏将病理解为痛,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众所周知,巨刺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为什么要采用左右交叉的方法辨病施治?一般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