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浓度IL-5可以从T细胞杂交瘤培养的上清液中获得。本文介绍分泌IL-5的T细胞杂交瘤的培养及其上清液中分高纯化IL-5的方法,提纯了高浓度的IL-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全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_5的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全外分离培养正常人PBMCS,用ELISA法检测在不同TⅡ浓度干预下培养下体系上清液中IL-5的浓度。结果:TⅡ在小于5mg.L^-1时对IL-5的产生即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TⅡ的浓度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在0.625mg.L^-1时可使IL-5的产生减少12.1%,在5mg.L^-  相似文献   

3.
应用MTT及原位杂交技术对本室建立的人胸腺上皮样细胞株(TEC1)分泌的细胞因子活性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EC1细胞自发性分泌IL-1及IL-6活性蛋白,TEC1细胞的起始浓度为5×104/ml,培养5天后,TEC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的活性平均为84.6±12.0U/ml;IL-6的活性平均为65.4±14.0U/ml;经原位杂交发现TEC1具有IL-1、IL-1ra及IL-6mRNA的表达。提示:TEC1细胞分泌的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小鼠白细胞介素3(IL-3)cDNA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N2A质粒上,用电穿孔法将此重组子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经用G418(geneticin)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产病毒效价为每ml5×104~2×105CFU(colony-formingunit)的G418抗性细胞克隆。然后取其培养上清液转染NIH/3T3细胞。通过检测被病毒转染的NIH/3T3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反应(MTT法)和促分化作用(CFU培养法),表明转染的NIH/3T3细胞克隆能分泌IL-3。此结果为进行IL-3转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者将从国内有关实验室引进的一株受支原体污染的人红白血病细胞系TF-1,通过清除支原体和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获得一株对人IL-3,IL-5,GM-CSF和EPO均高度敏感的TF-1细胞亚克隆,并建立了稳定而敏感的人IL-3,IL-5,GM-CSF及EPO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不仅可用于研究这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和生物工程生产中这些细胞因子活性定量,而且还可用于这些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5的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PBMCs,用ELISA法检测在不同TⅡ浓度干预下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5的浓度。结果:TⅡ在小于5mg·L1时对IL-5的产生即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TⅡ的浓度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在0.625mg·L1时可使IL-5的产生减少12.1%,在5mg·L1时可使IL-5的产生减少76.8%,与10-6mol·L1的地塞米松相似。结论:TⅡ在无细胞毒作用的浓度下,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PBMCs产生IL-5。  相似文献   

7.
在MLR中,IL-4诱导的特异CTL的杀伤活性强于IL-2,但IL-2对CTL的促增殖作用强于IL-4。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BL-E在裸鼠建立了人的实体瘤模型。用人IL-4十人rIL-2联合诱导的人LAK细胞注入荷瘤裸鼠,同时输注细胞因子。结果显示IL-2组疗效好于IL-4组,IL-2+IL-4组疗效和IL-2相似,但可延长肿瘤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将人白细胞介素-1(IL-1)cDNA的不同片段分别重组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中GST基因3 ̄’端,形成GST-IL-1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检测表达情况,结果发现GST与全长816bp完整的IL-1cDNA的融合基因未见有相应蛋白质的表达,且亦未见GST的表达,而GST与5 ̄’端缺失189bp的IL-1cDNA的融合基因则看到有相应蛋白质的表达,表达量占细菌蛋白总量的30%.表明IL-1cDNA5 ̄’端1~189bp的序列影响了整个融合基因的表达,即目的基因中远离翻译起始码AUG的下游序列也可显著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此结果为基因工程中克隆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抗瘤Ⅰ号(AT-Ⅰ)是临床抗肿瘤及肿瘤辅助治疗有效的中药胶囊剂,具有肯定的抑瘤效应及调节小鼠体内IL-2、IL-6产生和NK细胞活性的作用。为给其剂型改革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天然药物乙醇提取法获得AT-Ⅰ醇提物,并对该提取物与AT-Ⅰ对小鼠体内细胞因子产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T-Ⅰ醇提物与AT-Ⅰ对小鼠IL-2和IL-6的产生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抗瘤I号(AT-1)是临床抗肿瘤及肿瘤辅助治疗有效的中药胶囊剂。具有肯定的抑瘤效庆及调节小鼠体内IL-2、IL-6产生和NK细胞活性的作用。为给其剂型改革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天然药物乙醇提取法获得AT-1醇提物,并对该提取物与AT-1对小鼠体内细胞因子产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T-1醇提物与AT-1对小鼠IL-2和IL-6的产生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肺组织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反应,以及活化后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的能力。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T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肺组织局部所产生的IL-5的水平也显著增高,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抗ICAM-1单抗还可以抑制IL-5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肺组织局部T细胞的增殖以及IL-5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IL-4、IL-5及IgE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观察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合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抑制作用。②方法20例哮喘病人分为哮喘1组和2组,另选取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哮喘1组和对照组外周血PBMC分别在含植物血细胞凝素(PHA)的培养基上培养;哮喘2组外周血PBMC在含PHA及氨茶碱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IL-4、IL-5、IgE含量。③结果哮喘1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2.317~2.874,P〈0.05)。哮喘2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哮喘1组显著下降(t=2.297~2.832,P〈0.05)。④结论茶碱具有抑制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谭楠  吴昌归 《医学争鸣》2007,28(8):724-72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IL- 4,IL- 5的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 4,IL- 5水平.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低于非急性发作期(P<0.01);哮喘患者IL- 4,IL- 5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发作期患者IL- 4,IL- 5的表达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与IL- 4,IL- 5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5,-0.767,P<0.01).结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的疾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两大疾患,多种细胞因子(如:IL-1,2,4,5,8,9,10,13,17,25等)参与支气管哮喘和或COPD发病机制的调节,其中白细胞介素-4、8等在炎症中扮演重要的促炎和抗炎角色。文章从细胞因子发现背景、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与支气管哮喘、COPD的关系等方面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IL-16真核表达载体,分析其对Th2型肿瘤细胞的逆转作用。方法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IL-16cDNA,插入PUC-18T载体并测序,构建并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16,转染KarpasT淋巴瘤细胞,分析阳性克隆中IFNγ,IL-2,IL-4,IL-6,IL-13,TNFα和IL-1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结果序列测定显示所克隆的人IL-16cDNA与基因库中所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EcoRI和BamHI双酶切及PCR鉴定显示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16完全正确,RT-PCR显示转染PcDNA3-IL-16的KarpasT淋巴瘤细胞高表达IL-16mRNA,同时,Th1类细胞因子IFNγ表达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表达降低,MTT法显示KarpasT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16,转染KarpasT淋巴瘤细胞后使其细胞因子类型由Th2型向Th0型逆转,且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明向肿瘤细胞转染人IL-16是一种有用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小鼠IL-3分泌细胞株WEHI-3和IL-3依赖细胞株32-D,获取了IL-3并对其活性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选用国内实验性T-S-Z白血病系统中的一株小鼠淋巴瘤细胞克隆SAC-ⅡB_2,观察了IL-3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L-3对SAC-ⅡB_2细胞有一短暂的刺激增殖作用;IL-3作用的SAC-ⅡB_2细胞未见成熟形态迹象出现,未见成熟T或B细胞表面标志Thy-1、Smlg的表达,也未显示成熟T、B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RS)病人局部组织中Th9细胞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探讨Th9细胞在C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5例CRS病人鼻内镜手术后筛窦病变黏膜组织,其中Ⅰ型(慢性鼻窦炎)25例、Ⅱ型(鼻窦炎伴鼻息肉)20例,另选正常筛窦黏膜12例作为对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黏膜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组织中IL-9、IL-10的含量。结果Ⅰ型鼻窦炎组IL-9、IL-10的含量最多,Ⅱ型鼻窦炎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少,差异有显著性(F=200.44、154.17,q=12.17~27.64,P<0.01)。结论 Th9细胞在CRS的发生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儿单纯性肾病IgG亚类及BCGF,BCDF,IL—6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INS患儿T、B细胞增殖功能,血清IgG亚类,PWM诱导的体外IgG类产生及BcGF、BcDF、IL-6活性。结果显示INS发作期儿童T、B细胞增殖功能低下;血清及体外产生IgG1、IgG2及IgG4低下,IgG3和IsM正常;BCGF活性降低与B细胞增殖功能低下呈直线正相关;BCDF及IL-6活性降低与体外IgG产生低下呈直线正相关。结果提示INS可能存在Ig类别转换障碍致低IgG血症。T细胞及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异常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HIV的复制,但却不能完全恢复CD4+T细胞的数量.即使病毒血清学指标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CD4+T细胞数也很难达到正常水平.目前研究表明:γ链细胞因子在始动、维持及调节免疫稳态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γ链细胞因子具有多重功能,如在健康及疾病中作为调节和效应分子发挥作用,因此,该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