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氯胺酮100mg/2ml,2%利多卡因100mg/5ml,海俄辛0.3mg/1ml配制成的复合液,简称氯胺酮复合液,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氯胺酮镇痛作用强,诱导迅速;利多卡因麻醉性能稳定,静脉给药后对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尚可治疗心律失常;海俄辛有镇静...  相似文献   

2.
在小儿各种中、小手术麻醉中,常应用氯胺酮,它具有镇痛效果确切、作用迅速、苏醒快等优点,但又有使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过高,谵妄,躁动等缺点,苏醒期亦多不平稳。而海俄辛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其副作用,利多卡因有镇痛作用。我们采用氯海利合剂(即氯胺酮6mg/kg+海俄辛0.006mg/kg+利多卡因1ml针剂混合剂)肌注复合氯胺酮静脉滴注,用于小儿中、小手术麻醉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总结报告88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莉 《中外医疗》2012,31(17):7-8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婴幼儿疝修补术的苏醒效果及术后苏醒期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疝修补术的婴幼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21例),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快捷吸人做基础麻醉,术中氯胺酮静注复合七氟醚低浓度吸入。K组(氯胺酮组,21例),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做基础麻醉,术中氯胺酮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差异。S组术后苏醒时间较K组短,苏醒期并发症较K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疝修补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苏醒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邓伟  曾锐 《中原医刊》2005,32(16):8-9
目的探讨氯胺酮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组共40例患儿,分别用氯胺酮复合液(氯胺酮、利多卡因、东莨菪碱)和氯胺酮、地西泮进行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对其围手术期情况(HR、NBp、P、SpO2、吸痰率、作用时间、给药量)进行比较,结果经综合评价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氯胺酮复合液配伍合理、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麻醉,由于单纯氯胺酮无肌松作用,3岁以内婴幼儿氯胺酮麻醉维持常很困难,为此我们对单纯氯胺酮及氯胺酮复合氟哌啶用于婴幼儿麻醉进行了总结。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7例ASA分级Ⅰ、Ⅱ级患儿,平均年龄(162±11)月,平均体重(108...  相似文献   

6.
将氯胺酮与东莨菪碱、利多卡因复合用于小儿麻醉31例,并将首量维持时间、单位时间内氯胺酮用量及追加用药次数与单用氯胺酮的30例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复合组肌注合剂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单纯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小于单纯组,且单纯组氯胺酮重复追加次数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7.
向太  刘馨烛 《四川医学》2010,31(10):1535-1536
目的比较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七氟醚为主行静吸复合麻醉,氯胺酮组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及拔管后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t),以及患儿苏醒时的安静情况等。结果插管前及插管后七氟醚组患儿的心率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安全平稳,效果好,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外科的应用韦运杰(广西柳州卫校附属医院麻醉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氯胺酮;复合麻醉;小儿外科我科1991年7月至1997年12月,应用氯胺酮复合γOH、安定。氯胺酮复合杜冷丁、安定。完成小儿外科手术麻醉60例,效果满意,现总...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内眼手术中的应用唐金良(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氯胺酮;复合麻醉;内眼手术我们自1993年1月至1995年3月共对165例小儿内眼手术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不同配伍)。其中观察眼压2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骶管麻醉(骶麻)和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婴幼儿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2个月至3周岁的婴幼儿嵌顿疝手术,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两组:骶麻组(n=15)和静脉复合麻醉组(n=15),观察术后疼痛评分,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观察麻醉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高于骶麻组,术中心率变化显著高于骶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骶麻组。结论骶麻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肌注用于婴幼儿嵌顿疝优于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行腹部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麻醉组(KLS组),观察麻醉前、注药后2 min、注药后5 min HR、SpO2的变化,术后根据患儿出现肢体动作和应答程度判断苏醒情况。结果 KLS组患儿镇静镇痛满意,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LS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麻醉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加稳定,术后苏醒快,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2.
烧伤后整形手术要求麻醉对循环、呼吸功能抑制轻、术后苏醒快。氯胺酮麻醉后神志完全消失,镇痛效果好,体表镇痛尤为明显,以往多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但有心血管兴奋及术后常发生精神症状及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苏醒时间长的缺点。我们自2004年将异丙酚、芬太尼、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简称KPFL复合液)四种药物复合应用,可减轻各自的副作用,并有利于麻醉诱导与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急诊手术临床观察尹洪银(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关键词氯胺酮,麻醉,外科.手术我院自1988年1月~1995年7月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施行临床各科的急诊手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80例,男176例,女2...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婴幼儿短小手术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行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婴幼儿100例,随即分成两组。A组50例,用异丙酚+氯胺酮 B组50例,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比较两组循环、呼吸抑制、麻醉效果、苏醒时间、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呼吸抑制、麻醉效果、氯胺酮总用量及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 循环波动及术后不良反应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麻醉均安全有效,在维持循环稳定及减少不良反应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低浓度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秉玉  邓芳 《中原医刊》1997,24(7):9-11
为减少传统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的毒性反应,增强麻醉效果,缩短苏醒时间,更有利于循环系统的稳定,我们将利多卡因浓度降低为0.2%并复合0.05%氯胺酮及0.025%哌口替啶,通过31例临床观察,利多卡因第一小时平均用量仅4.81±1.77mg/kg。31例中利多卡因、氯胺酮、哌口替啶最大用量分别为880mg、240mg、150mg。气管插管后10分钟,手术开始及静滴复合液第一、二、三小时的血压、心率平稳,脉压差不少于5kPa,RPP不超过12000,与诱导前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停药后30分钟即能呼之睁眼,术后12小时内未用镇痛药者19例,占61.3%,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氯胺酮、地西泮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外科教学中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42条,诱导麻醉相同,均肌注氯胺酮(10 mg/kg)和氟哌利多(0.5 mg/kg)混合液。静脉维持采用不用的方法,分为三组,分别是静脉滴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静脉推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和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n=18)。结果三组麻醉效果显示,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效果最好,优83.3%,良16.7%,死亡率0%。结论在外科教学中,对犬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附664例报告)口腔医学院麻醉科连文洁,李彤我院自1992年1月~1994年12月应用氯胺酮复合麻醉,施行小儿颌面外科手术66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术前状况常规化验及X光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无先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是小儿唇裂修补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具有麻醉起效快、操作方便、易于麻醉管理的优点。我院在1987年3月至1997年3月间,对226例小儿唇裂及部分伴腭裂患儿采用未施行气管内插管的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以下简称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施行...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氯胺酮-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小儿中、小手术麻醉,随机分单纯氯胺酮组(K组,为对照组)和氨胺酮+异丙酚麻醉组(KP组,为观察组),观察术中MAP、HR、SaO2的变化和苏醒期有无精神症状。结论:氯胺酮可减轻异内酚麻醉时心血管抑制作用,异丙酚可有效抑制氯胺酮维持期的心血管兴奋和苏醒期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碳酸利多卡因组(LC)18例,芬太尼组(LF)20例,氯胺酮组(LK)22例。根据手术部位选择穿刺点(上腹部T8-9,中腹部T10-11,下腹部及盆腔L2-3)穿刺,头侧置管4 cm,平卧位,试验量三组均取2%利多卡因5 mL缓慢注入。观察5 min无腰麻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LC组酌情注1.73%碳酸利多卡因8~12 mL,LF组注2%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8~12 mL (利多卡因20 mL+芬太尼0.1 mg/2 mL),LK组注2%利多卡因氯胺酮混合液8~12 mL(利多卡因20 mL +氯胺酮0.4 mg/kg ,2 mL)。术中各组每1小时追加5~8 mL,若有牵拉反应静脉注射丙泊酚消除。结果 三组麻醉起效时间均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K组、LF组镇痛肌松效果明显优于LC组(P<0.05),但LK组、LF组镇痛肌松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LK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需要镇痛药(伤口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LC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LF组多于LK组(P>0.05)。术后随访精神症状、肌无力、肢体麻木三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麻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能有效的消除内脏牵拉反应,且有完善的术后镇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