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8):682-682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的第一杀手,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高,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其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要高于心血管,并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又是我国的特色。例如,注射用血栓通就是目前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首选中成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中风偏瘫,胸痹心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及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研究》2010,(17):F0002-F0002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的第一杀手,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高,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笔者近几年来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析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权威医学部门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人数每年约有260万,占总死亡构成比的45%,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所花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例乙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十分沉重的负担。故须找出经济而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新思路,防治关口前移,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关注中、低危人群早期干预。方法:把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使用荷丹片与痰瘀同治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为患者治疗后哪一种方式更适合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使患者获得的收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调脂治疗早期防治心脑学管疾病新思路,能够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6.
从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病名入手,从因虚致实,痰瘀互结,毒损络脉,血脉痹阻几个方面浅谈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西医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入手浅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对二者进行对照,为心脑合病异病同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并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和医治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长期血压增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引起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心、肾衰竭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期能够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二五四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3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能够有效促进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有效抑制红细胞的聚集,阻遏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虎 《养生月刊》2004,25(7):666-666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最具威胁的杀手之一。目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病发病后还常伴有程度不一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应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寿命。本文以防治为主,通过多个角度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仍呈直线上升趋势,构成我国的死亡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机制和防治方法研究亟待取得突破。研究认为,内皮功能不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而痰湿体质者是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并存在内皮功能不全的分子机制。由此提出,早期关注痰湿体质人群内皮功能状态,并运用调体理论早干预早治疗,可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一种疾病,它的治疗和预防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措施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降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参照1999年WHO/IS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1],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大于60岁;(2)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3)危险分层属中度危险组及高度危险组者入选;(4)继发性高血压者不入选。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1.2病例选择所有病例63例,为2000-01~2005-01本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15.
火树华教授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之一。他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用药精练,疗效卓著,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独到的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待诊,获益匪浅,现将火老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心律失常最实用的分类为过缓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因本病严重时会造成重要革巴器官的供血不足,而导致循环障碍或猝死。在西药治疗方面毒副作用大,安装起搏器,病人痛苦,经济负担过重,而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小,一直受到中西医领域的关注。1病因病…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了金妙文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认为治疗胸痹心痛要注重补而有节,通而有度,通补并行,重视脾胃的原则;治疗中风病方面首创“三热论”,认为热毒是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痰瘀胶结是各型中风的主要矛盾,瘀热是发病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ll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已基本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的辨证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确诊老年性高血压患者98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者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降血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饮食、运动、心理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科学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脱水、低分子右旋糖酐、降血压、止血、对症及支持疗法。治疗组50例4mL疏血通+250mL0.9%氯化钠,1次/d,静滴;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西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中药泡足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通过近3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明显.下面是对中药泡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