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扶正抑癌方对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抗大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防治组、联合组,以5×106个/m 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 m 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4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5-Fu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分别从移植瘤和转移瘤的重量、形态学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浓度来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重量均减轻(P<0.05),其中联合组低于化疗组(P<0.05);而且联合组、化疗组CE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联合5-Fu可以降低模型动物的肝转移发生率,抑制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良性胆管狭窄组织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在良性狭窄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信号转导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TGF-β1,TβRⅠ在23例良性狭窄胆管组织、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TGF-β1,TβRⅠ在狭窄胆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3%,82.6%,在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16.7%,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良性胆管狭窄组织中TGF-β1,TβRⅠ的高表达是造成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性TGF-β1作用不同时间对绒癌JEG-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永生化绒癌JEG-3细胞系,以100ng/ml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JEG-3细胞0h、12h、24h、48h和72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MP-9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MMP-9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结论:绒癌JEG-3细胞MMP-9 mRNA的表达对外源性TGF-β1的刺激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可能与绒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对染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表达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阐述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生理盐水,硫化镍(NiS),NiS+扶正解毒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来处理16HBE后,用Western-blot法观察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处理细胞后提取蛋白,电泳、转膜、封闭、杂交、显影、洗脱.结果 硫化镍能明显激活16HBE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硫化镍浓度越高,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值越大,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扶正解毒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尤以中、高剂量扶正解毒含药血清为甚,NiS+扶正解毒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与NiS比较抑制了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P<0.01).结论 硫化镍能明显激活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这可能是镍致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扶正解毒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16HBE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对于镍化合物诱发肿瘤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Smad4与TGF-β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Smad4及TGF-β1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smad4和TGF-β1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mad4,TGF-β1与BTCC的侵袭、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间的关系以及Smad4蛋白表达与TGF-β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mad4蛋白阳性表达染色位于细胞浆内,BTCC组中阳性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83.3%),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肿瘤复发组低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TGF-β1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与BTCC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64.3%(P〈0.01)。BTCC中smad4蛋白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均下调,且呈正相关(r=0.829,P=0.000)。结论: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及肿瘤的转移复发,BTCC中Smad4蛋白与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中富亮氨酸糖蛋白(LRG)高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受体体Ⅱ(TβR-II)的影响。方法设计构建pAcGFP1-C1-LRG质粒,设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将pAcGFP1-C1-LRG质粒转染入U87脑胶质瘤细胞,分别于转染后48 h及72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U87细胞中LRG、TGF-β1及TβR-Ⅱ的mRNA表达。结果 pAcGFP1-C1-LRG质粒转染入U87细胞后LRG表达明显增高,TGF-β1、TβR-II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转染后72 h表达高于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G在细胞内高表达能促进TGF-β1、TβR-II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转化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病毒转染得到沉默Smad4基因(Smad4 RNAi)的HSCs-T6细胞株(Smad4 RNAi HSCs-T6)。HSCs-T6细胞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模型组、TGF-β1+含药血清组;Smad4 RNAi HSCs-T6细胞株随机分为Smad4 RNAi组、Smad4RNAi+TGF-β1模型组、Smad4 RNAi+TGF-β1+含药血清组。各组干预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SC-T6细胞Smad2、Smad3、Smad4、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TGF-β1促进HSC的I型胶原表达[(40.88±5.49)pg/mL比(26.42±3.33)pg/mL,P0.05]及Smad2、Smad3、Smad7表达[TGF-β1模型组:(1.51±0.10)、(1.27±0.21)、(3.76±0.59);空白对照组:(1.07±0.10)、(1.00±0.09)、(1.00±0.09),P0.05],含药血清干预下HSC的I型胶原表达下调[(26.40±3.30)pg/mL比(40.88±5.49)pg/mL,P0.05]及Smad2、Smad3、Smad4、Smad7表达下调[TGF-β1+含药血清组:(0.31±0.02)、(0.16±0.09)、(0.31±0.30)、(0.38±0.30);TGF-β1模型组:(1.51±0.10)、(1.27±0.21)、(1.28±0.26)、(3.76±0.59),P0.05],沉默Smads4基因后得到相同结果(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在离体条件下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其机制可能与阻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P63及TβR-Ⅱ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及其癌组织标本中P63及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型(T13R-Ⅱ)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63及TβR-Ⅱ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织共162例中的表达.结果 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及其癌组织中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1),TβR-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则呈递减趋势(P<0.01).P63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与性别无关(均P>0.05),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63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上皮各级病变呈负相关(rs=-0.498,P<0.05).结论 P63和TβR-Ⅱ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预测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活动期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初步探讨CD4 T细胞TGF-β1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CD4 T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各组TGF-β1表达水平。观察CD4 T细胞中TGF-β1表达与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TGF-β1相对表达量为0.751±0.10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0.438±0.170?P<0.05?。CD4 T细胞TGF-β1表达量与CK含量呈中度正相关?r=0.67,P<0.05?。结论:活动性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皮肌炎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蛇床子素对小鼠长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该化合物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胚胎小鼠前肢尺骨在BGJb培养基中培养48 h,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10^-6mol/L雌酚酮、1×10^-7-1×10^-4mol/L四个不同梯度浓度的蛇床子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长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结果】(1)经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和雌酚酮处理后,胎鼠长骨骨总长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蛇床子素1×10^-7、1×10^-6、1×10^-5mol/L和雌酚酮1×10^-6mol/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蛇床子素1×10^-4mol/L组骨总长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蛇床子素和雌酚酮组骺板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当蛇床子素浓度由1×10^-7、1×10^-6、1×10^-5mol/L逐渐升高时,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升高,而1×10^-4mol/L组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降低。与雌酚酮组相比,蛇床子素组除1×10^-5mol/L组外,其他各组长骨骺板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表达与雌酚酮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蛇床子素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2)培养基中加入蛇床子素可上调长骨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表达,提示可能与其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s,Tr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的抗CD4单抗,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3±1.05)%vs(5.07±0.59)%,P<0.05];患者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10:(29.48±13.69)pg/mlvs(43.10±14.95)pg/ml,P<0.05;TGF-β1:(170.04±91.58)pg/mlvs(254.75±130.41)pg/ml,P<0.05]。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呈正相关(r1=0.53,r2=0.6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状态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鳞癌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及探讨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P=4.79×10-7;P=2.21×10-9),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2,P=0.002);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03;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P=0.028;P<0.001),而TβR1、p-Smad2/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βR1和p-Smad2/3蛋白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013;P=0.0017)。结论 TβR1和p-Smad2/3蛋白表达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活动期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初步探讨CD4^+T细胞TGF-β1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CD4^+T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各组TGF-β1表达水平。观察CD4^+T细胞中TGF-β1表达与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相对表达量为0.751±0.10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0.438±0.170(P〈0.05)。CD4^+T细胞TGF-β1表达量与CK含量呈中度正相关(r=0.67,P〈0.05)。结论:活动性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皮肌炎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1)
目的探讨结肠癌肺转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TGF-β1、IL-10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结肠癌肺转移患者、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总CD4~+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结肠癌肺转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总CD4~+的比例、Foxp3表达水平及TGF-β1及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或P<0.05)。结论结肠癌肺转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总CD4+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可能是通过Foxp3基因控制的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而参与结肠癌肺转移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更年春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myloid beta protein 25-35,Aβ_(25-35))导致的大鼠肾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PC12)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通过对去势雌性大鼠灌服中药更年春制备含药血清,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不同浓度Aβ_(25-35)作用于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对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在Aβ_(25-35)和含药血清共同培养下的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相比,20%含药血清培养PC12细胞24 h或48 h后可促进其增殖(P〈0.05)。Aβ_(25-35)对PC12细胞有细胞毒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导致细胞凋亡。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20%更年春含药血清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P〈0.05),其作用效果类似于阳性对照药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更年春含药血清可提高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并减少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而实现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健脾消癌方对缺氧微环境下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结肠癌SW620细胞随机分为健脾消癌方组(10%健脾消癌方的含药血清培养)和对照组(10%的空白血清培养),两组同时在缺氧环境下诱导培养14 d.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结肠癌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参含药血清调节大鼠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的机制。方法:将2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丹参低剂量组(1.04 g/kg)、中剂量组(2.08 g/kg)、高剂量组(4.17 g/kg)、空白组,并分别制备含药血清。体外传代培养肝星状细胞经10 ng/m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后,再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干预,37℃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丹参成分,q RT-PCR测定视黄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XR-α)及TGF-β1 mRNA,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不同剂量处理组中,RXR-α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而TGF-β1 mRNA、α-SMA蛋白、CollgenⅠ蛋白和CyclinD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丹参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促进RXR-α表达,抑制TGF-β1及CyclinD1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制备方法获取的紫癜方提取物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TGF-β1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法建立ITP模型,设立正常组(C)、模型组(M)、醋酸泼尼松组(DC)、血美安组(X)、紫癜水提组(S)和紫癜醇提加水提组(G),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脾TGF-β1和TLR4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DC组、X组、S组和G组脾TGF-β1和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与DC组比较,S组和G组脾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G组脾TL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X组比较,S组和G组脾TGF-β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治疗ITP可能与上调脾组织TGF-β1和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T6)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60mg/ml)、中剂量组(1.80mg/ml)和低剂量组(0.9mg/ml),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后HSC-T6细胞TGF-β1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HSC-T6细胞后,高、中、低各剂量组对HSC-T6细胞增殖、TGF-β1mRNA及Ⅰ型胶原合成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明显加强。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明显降低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