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导平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脏腑学”,“阴阳,五行学”,西医解剖学及生物电平衡理论与现代电子技术引结合,而用于临床的最新治疗技术,它不同于仅用声,光,电,热,磁,力而作用于人体的理疗仪器,而是通过“经穴”测平测仪出人体12条经络,  相似文献   

2.
有问必答     
河北省河间四号信箱魏增谦问: 一、络穴与腧穴有何不同?人体的哪些穴位为络穴? 答:腧穴,泛指穴位。络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组腧穴。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有“砭灸处”、“节”、“会”、“骨孔”、“气穴”、“穴位”等不同名称。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刺激(如针、灸、按摩、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腧穴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此外,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  相似文献   

3.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相似文献   

4.
一经气感传与神经传导的协同作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体,手部穴位主要分属于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针刺手部穴位,其经气感应可按经络循行,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从而治疗相应脏腑及经络循行中某些器官的疾病。对于经气感传,古人早有认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也有人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现将我们常用的一些作为类风湿关节炎辅助疗法的民间疗法分述如下: 1.刺血疗法:也叫经络导引,方法为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穴位,右手持针,露针尖1分许,对准十二井穴迅速点刺,用酒精擦针眼,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适量,后用消毒棉球压针孔止血。按中医理论,经络具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基本联系功能,可运送气血到周身各部组织,以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井穴为十二经脉起止穴,比喻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经络导引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各期,能起到活血通络、清热消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既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经者,精也”水谷精微通过经络的运行而输布全身。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或脏腑内在的病变毒邪由里出表、外达肌肤都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皮肤病发病也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依据经络理论指导辨证归经,选择相应的引经药,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眼针治疗中风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是著名中医专家彭静山倡导的一种疗法。指出:经络是人体第三平衡系统,具有整体区域全息的性质。针刺眼穴可产生十二经感传而达到治病之目的。眼针疗法之所以取效,在于经络。眼针治疗偏瘫,只限于神志清醒、无邪在脏腑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常用来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腹针穴位主要分布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上,而黄褐斑的发病也与这几条经络及与之相联络的脏腑密切相关,针刺这些经络上的穴位有治疗该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及相应脏腑病的作用。通过腹针通调气血、疏理经气、调理脾胃肾肺功能以及补肾填精、益气补血、固本培元、阴阳并补的功能,可用于各种证型黄褐斑的治疗。腹针疗法兼有通腑之妙,亦有助于祛斑。将腹针运用于治疗黄褐斑,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萍 《北京中医》1989,(4):42-44
耳穴疗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及辨证论治。近年耳穴疗法在国内外医者的共同关注下,这一古老的医学又放射出了新生的异彩。一、耳与脏腑经络整体关系耳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身的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历代医籍及民间关于借助耳廓诊治疾病的资料极为丰富,大量中医文献及临床实践证明,耳穴疗法确实具有调理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等综合性作用。其内在奥秘已逐步被现代研究所揭示,据目前所研究的生物全息律理论认为:耳穴正是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的一个特别,即“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宛如整体活的缩影,机  相似文献   

10.
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探讨针灸取穴规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王佩  王少荣 《针刺研究》1998,23(3):163-167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经穴与脏腑之间的联络和调节系统,也是针灸信息的传递系统。因此,历来针灸治疗是以经络在体表的循行路径为依据的循经取穴原则,例如:“经络所过,取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等等。而且强调,针灸医生必须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和循行路径方能治病,认为“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对“经与穴”,古人更重视“经”的功能,强调“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见古代针灸医家对循经取穴原则的重视程度。然而,近四十…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内经》论述经络的篇章很多,以《灵枢》的《经脉》、《营气》、《九针论》、《背(?)》、《逆顺肥瘦》、《脉度》、《寒热病》和《素问》的《骨空论》等篇为主。其内容主要论述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及十五络脉的循行部位、主病、诊断和治疗,经络的生理功用和临床应用的价值等。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和人体脏腑有联系的又一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罗的含义,是经的分支,如网罗维络,无处不  相似文献   

12.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凯文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43-1648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体现“物”性;经络脏腑的功能状态以一定的证候表现出来,体现“象”性,一定功能的经络脏腑对特征中药成分群有反作用,可用于探知和表征经络脏腑,体现“候”性,三者实为“物-象-候”印迹关系.经络脏腑功能状态也可通过针刺特异腧穴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通过中药定量药理学参数表征,据此可建立中药归经研究的“穴药”新方法,也可以探讨中药成分与病证网络靶点的关系,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结论:中药与经络脏腑及其功能三者互为“物-象-候”印迹关系,可通过针刺特异性腧穴改变,“穴药”法既是中药归经研究最简捷的方法,也是探知经络脏象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情志病的督脉注线调神疗法及治验虞成英(江西省九江市第二医院332000)关键词情志病,督脉注线调神疗法情志病是指“七情”变化太过、精神受到刺激而引起人体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偏盛、经络受阻、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种种病症。临床有不少疑难杂症皆由情志所...  相似文献   

14.
按中医理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达四肢.经络上的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针灸疗法以针刺腧穴,可影响一定脏腑系统的功能.在气功疗法中,练功亦能引起脏腑的反应,据说有时还会感到"内气"在经脉上行走.近来有若干作者的研究结果,指出了皮肤电现象可反映经络与腧穴.日本中谷博士发现人体皮肤有良导络和良导点,其分布与经络及腧穴的位置极相似.苏联???利  相似文献   

15.
虚实是概括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盛衰变化的两个纲领。《素问·虚实通评论》指出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虚指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机能减退 ;实指邪气亢盛 ,脏腑经络机能亢进或障碍。人体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谓之虚证 ;邪气亢盛 ,脏腑经络机能亢进或障碍所表现出的证候 ,谓之实证。  关于虚实的临床表现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玉机真脏论》说 :“脉盛 ,皮热 ,腹胀 ,前后不通 ,闷瞀 ,此为五实。脉细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华元化《虚实大要论》曰 :“肠鸣气走 ,足冷手寒 ,食不入…  相似文献   

16.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在论述腧穴时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灵枢·小针解》进一步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说明经络与腧穴是密切相连的。人体的腧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这样就使腧穴、经络、脏腑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眼穴同样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脉和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祖国医学十分重视经脉-脏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但现代经络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直至近年来,许多学者才逐步认识到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朗。作者认为,应从以“经”统率的纵向研究、以“脏”统率的横向研究、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研究、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有望找到经络理论研究的突破口,阐明经络调节人体机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功能及特殊联系规律的认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灵枢》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分布全身,内联五腑六腑,外连四肢躯干和五官,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系网,把人体的各部统一成为完整的有机整体。经络活动维持和调节人体机能,就病变而言,经络病变可影响到脏腑,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经络,清代医家喻嘉言指出:“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1临床资料笔者在临床针刺治疗疾病过程中,对50例病例通…  相似文献   

19.
小儿推拿按摩疗法 (以下简称推拿疗法 )是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腧穴经络 ,以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 ,扶正祛邪 ,纠正经络偏差 ,调整脏腑机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一种集预防保健和诊治疾病于一体的学科。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正如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所言 :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特别是“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 ,寒温失调 ,乳食不节则易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常可见 :吐泻、腹胀、食积、疳积、厌食、乳食不进、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等。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病若不及…  相似文献   

20.
<正>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气穴”,即经穴,因为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之处,故称气穴。本篇主要论述人体三百六十五个气穴的分布部位。重点内容有:一、人体气穴的名称、部位,数字以应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以及背胸牵引而痛的治疗穴位。二、指出孙络、溪谷是营卫运行的通道,若人体感受邪气,可由表入里相传,直至经络脏腑;以及正邪相争所致的病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