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术出血平均80ml,18例获10~4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满意,除1例出现术后植骨块移位外,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经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手术技术,适合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分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影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Chronic cervie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是颈脊髓缓慢受压性损害引起的综合征,原发疾病较多,如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颈椎间盘突出症及发育性椎管狭窄症等。其疗效取决于多种因素,手术方法选择、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疾病本身的特点均可能成为影响疗效的原因。1手术方法与疗效 有报告颈椎前、后路手术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1],但亦有报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其疗效明显优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其后二种手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 颈椎前后路手术对改善颈脊髓病不同…  相似文献   

3.
1993年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颈椎病作了定义,同时对颈椎病的分型统一了认识,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它型。原先列于颈椎病中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另列为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3年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颈椎病作了定义,同时对颈椎病的分型统一了认识,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它型.原先列于颈椎病中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另列为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X-Tube)行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颈椎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5例颈椎疾患行内窥镜下(X-Tube)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颈椎内固定手术,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结果5例患者均获良好固定及融合,手术时间1.5~2h,手术出血约100~200ml,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明显,未见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X-Tube)行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颈椎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切口微创美观,适于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份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随访3个月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8.
对颈椎病临床分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淦 《中国骨伤》2000,13(7):412-412
目前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其它型共数型,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有的以国家标准形式固定下来[1]。但分型只能反映颈椎病病理变化过程中某一状况,如颈椎动脉被压迫导致脑供血不足者为椎动脉型;颈神经根受累引起相应支配区域运动或感觉异常即为神经根型等等,尚难说明颈椎病整个发展的动态病理过程。有学者将之分为:椎间盘退变初期、椎间盘膨出期、椎间盘突出期、骨赘形成期、脊髓变性期[2]。该分期重于椎间盘骨质的退变过程,对整个颈段脊柱、骨与软组织的“软硬”关系反映仍觉欠缺,且对临床…  相似文献   

9.
林梓凌  林应强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6):522-524,569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h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0月,对26例患者实施内窥镜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其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3~65,平均53.2岁。颈椎外伤合并椎间盘突出症3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孤立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单间隙4例,双间隙12例。病变节段:C3.42个,C4.511个,C5.613个,C6.72个。术前ADL评分平均7.2分。于内窥镜下施行手术,彻底减压后植入PEEK椎间融合器。结果 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40~140ml,平均110ml。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改为开放手术。术后无咽喉部刺激症状,切口内出血1例。16例患者随访3~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ADL评分平均13.1分,ALD改善率为60.2%。结论 内窥镜下实施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手术操作安全等优点。适用于C3.4~C5.6区域内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位于椎间隙的孤立性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外伤导致的单词隙椎间盘损伤合并颈椎不稳者。  相似文献   

11.
<正>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age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以及钢板刺激食管导致术后吞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1].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3].其中颈椎间盘在维持颈椎关节稳定、充分发挥顺应性、缓冲及吸振、防止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颈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颈椎病11例报告唐华,王秀芝,郭红云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并非少见,常由颈部突然过度活动或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由于其临床表现常为急、慢性颈脊髓和神经根损害,因此常与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混淆,症状不典型者很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  相似文献   

14.
颈椎椎板成形术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以发展,用于防止椎板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现这一技术已被普遍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特别是治疗涉及3个或更多节段的颈脊髓病.最近有学者还用它治疗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引起的颈脊髓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1].本术式可通过增加椎管体积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通过允许脊髓向背侧迁移离开椎间盘和椎体来完成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7年6月,于显微内镜下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病变节段:C4、58例,C5、612例,C6、74例。病程6~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中软性突出物6例、硬性突出物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受压因素主要为黄韧带肥厚、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位置异常。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为(12.60±1.52)分。结果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100~150mL,平均120mL。1例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为切除钙化的突出髓核组织造成神经根牵拉伤,术后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3个月神经根功能恢复;其余患者术后神经根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9例,减轻4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手术部位减压彻底。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X线片及CT检查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曲度正常。术后24个月根据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为(16.10±0.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可通过小切口快捷进入术区,减少了组织损伤,避免了椎间高度丢失,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颈椎病命名及分类的讨论——关于颈椎病命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对颈椎病发病机理等认识的深入,对原属于颈椎病范围的多种疾病提出了新的命名,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管狭窄症、钩椎关节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失稳症、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等。它们都特指一定的病理变化,具有特定的含义。这些命名的提出为确立颈椎病的命名体系  相似文献   

17.
脊柱退变性疾患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软突出,非颈椎病混合突出物) ,分后侧型和中央型。前者如同神经根型颈椎病压迫颈神经症状,后者如同脊髓型颈椎病压迫脊髓。对后者,行前路手术减压,似无争议;对后侧型压迫神经根者,在2 0世纪6 0年代,经脊髓造影证实后,保守治疗不愈者,行后路开窗,去除突出物,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2 0世纪80~90年代,则根据MRI诊断大部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不愈者) ,减压虽彻底,但该椎间隙大多被植骨融合。近年来,有作者提出对压迫神经根的颈椎间盘软突出,后侧型和近中央型应用后路开窗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2 0 0 1…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周围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造成颈椎管狭窄,压迫颈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该病复杂,起病缓慢,脊髓受损后往往出现不可逆的改变,治疗难度大,效果较差。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近年来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CS)又称软组织型CS,即椎间盘及椎体退行性改变、椎体间小关节错位导致颈椎内外源稳定性下降[1].体外冲击波(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等特性的机械波,主要分为放散式波源和聚焦式波源...  相似文献   

20.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颈椎间盘及其相邻关节组织增生及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相应神经根刺激受压或者水肿导致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1,2])。本病在新疆尤为突出,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风沙大,一年之中,寒多于热,而且气候变化显著,遂形成此病。笔者在临床中得出新疆的CSR患者多以肾虚督寒为主,故而采用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CSR40例,并与常规针刺对比,兹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