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ARTO系统指导下三点法导管消融治疗典型房扑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典型房扑患者共26例,11例患者行右心房常规激动顺序标测后消融三尖瓣峡部,15例患者三点法消融三尖瓣峡部.术后定期随访及记录症状心电图.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三点法消融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较常规激动顺序标测组短[(72.66±29.82) vs (102.52±32.61) min];[(4.26±2.76) vs (7.32±3.16) min].结论 CARTO系统指导下两点法导管消融治疗典型房扑是安全有效的,并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与典型AVNRT在消融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探讨不典型AVNR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21例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不典型AVNRT组(慢慢型14例,快慢型7例),选择同期检查年龄和性别与不典型AVNRT组相匹配的典型AVNRT 21例作为对照.2组患者均采用消融慢径的方法,以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后室上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2组患者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中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周长无差异(P>0.05);与典型AVNRT组相比,不典型AVNRT组室上速时H-A间期延长[(155.90±40.86)ms vs (32.62±18.25)ms, P=0.01],A-H间期缩短[(142.76±78.46) ms vs (265.29±43.67) ms, P=0.034].所有患者达消融成功终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典型和非典型AVNRT患者慢径消融过程中均出现交界性心率反应,不典型AVNRT组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AVNRT组(66.7% vs 9.5%, P=0.02),但无继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组患者消融术后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5.3±11.6)个月,不典型AVNRT组阵发性室上速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23.81% vs 4.76%, P<0.05).结论 不典型AVNRT慢径消融安全有效.与典型AVNRT慢径消融相比,不典型AVNRT有效消融时,常出现交界性心律伴室房传导阻滞发生,但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AVNRT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对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住的6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慢快型AVNRT患者636例(典型AVNRT组),快慢型AVNRT患者16例和慢慢型AVNRT患者31例(不典型AVNRT组),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或心房起搏下接受慢径消融术.结果不典型AVNRT组和典型AVNRT组在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3±21)min vs(67±29)min和100%vs100%,P>0.05,不典型AVNRT组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为6.3%vs 1.4%,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典型AVNR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间断放电并连续监测X线影像和心电变化是避免Ⅲ度AVB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生理特征不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将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两组:甲组16例,心房刺激均呈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乙组16例,心房刺激均呈跳跃性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慢径消融有效靶点分布及射频消融前后组内及组间的电生理参数.结果:两组慢径消融有效靶点分布相似(P>0.05 );消融后两组患者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1H1m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与消融前比,乙组消融后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AH间期(A2H2/A3H3max) 及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AVN)与消融前比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而甲组变化不大(P>0.05 ).结论:电生理特征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成功靶点与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布相似.消融后 A1H1max的显著缩短可作为其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总结2例特发性左室流出道室速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方法及结果:2例患者,男性22岁,女性18岁,有反复心动过速病史,心电图记录到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室率110-150次/分,Holter记录到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常规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宽QRS波心动过速,电轴向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I、aVL导联主波向下,胸前导联在V2或V3前移形成为Rs或R型。2例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在右室流出道及右室流入道未能标测到明显提前的局部电位或与室速相同的起搏电图,在左室流出道标测到室速发生时局部电位最提前。1例(女)消融靶点位于左冠脉窦内左冠脉开口下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起始部提前26ms,1例(男)消融靶点位于主动脉瓣右瓣下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起始部提前48ms;2例患者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室速,分别随访13个月、18个月无室性心动过速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室流出道为特发性室速发生部位之一,体表心电图有其独特性,目前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可成功治愈该部位起源的室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