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症状蔡若蔚,吴凌峰,黄红红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发作性症状发作性症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特点之一[1]。作者分析1986~1995年住我院并经长期随访的MS86例,其中有发作性症状者25例,现予报告,并讨论发作性症状与MS病程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发作性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6例具备发作性症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讨论分析。结果该病有痛性痉挛、莱尔米征、感觉异常、发作性构音障碍、癫痫、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痛、发作性视物模糊等多种表现。MRI及诱发电位多有异常。结论本病具有突发突止、刻板重复、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等特点,但临床表现多样,尤其首发者诊断较难。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有一些发作性症状,包括痛性强直发作、Lhermitte征、感觉异常、短暂的肢体无力、复视、视力障碍、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痛、瘙痒等.有的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有的提示MS复发和病情加重,其共同特点是突发突止,发作频繁,刻板重复.现将我们近3年观察的76例MS进行分析,发现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者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的发生性症状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发作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14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MS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特点分类,总结其异同点。结果:发作性症状的临床特点不一,其发病机制相同。结论:MS发作症状共同点:突发突止,刻板重复,历时短暂。其发病机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脱髓鞘的神经轴索纤维之间的神经冲动横向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组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以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首发症状多种多样,以发作性构音障碍起病的MS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而且容易与CNS其他疾病,如TIA、癫痫等相混淆,导致误诊.为进一步提高MS早期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现报告1例以发作性构音障碍为首发症状的MS病例.  相似文献   

6.
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中多灶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其病理特征为CNS白质内多发的神经髓鞘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而神经细胞轴突及胞体损害相对较轻。目前,全球约有二百万MS患,是青壮年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MS的临床症状体征多样,主要取决于CNS内病损的位置,常见感觉异常、锥体束征、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脱髓鞘疾病,而癫痫(epilepsy,EP)则是由于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出现的,这两个病的发病机理有很大不同。然而,临床上可以观察到一些MS患者伴有癫痫发作的现象。许多研究结果支持MS患者患癫痫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患癫痫的可能性要高的观点。Poser等报道其发生率在0.5%~10.8%之间,均值为2.3%,中位数为2.7%。为提高对MS合并EP发作的认识,现将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18例患者进行总结,就其临床、MRI、脑电图特点及治疗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多病灶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疾病.但除脑、脊髓以外,视神经亦常受累,以至在相当长时间内以视力损害为首发的唯一症状而就诊于眼科.儿童病例以往少见,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现对我院确诊的11例儿童MS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柳真裕  郑金瓯 《广西医学》2006,28(11):1852-1853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疾病,首发症状多样、复杂及差异大,而以勃起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细胞粘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大分子糖蛋白。CAMs主要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以配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相似文献   

12.
<正> 患儿男,13岁。于入院前2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腹痛、腹泻、全身不适,在院外按“痢疾”治愈。3天后双眼视物模糊,前额疼痛,继之双目失明。约半月后全身疼痛,以胸背部为著,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尿潴留,于1996年10月8日入院。体检:体温37.7℃,脉搏9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4/9kPa。发育营养正常,意识清,有时烦躁不安,颈无抵抗,双侧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应迟钝。眼底检查双乳头边缘清晰,色苍白,静脉迂曲,A∶V=1∶2,  相似文献   

13.
IgG-Alb ratio, IgG index and IgG synthesis rate were determined in 4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group), 20 patients with other neurologic diseases (OND group) and 22 normal persons (normal group) by using Beckman Immunochemistry System II.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values and abnormal frequencies of the three parameters in M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OND group (P less than 0.01), indicating the synthesis of IgG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 MS. These parameters were increased in most of the MS patients. Therefore, they could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M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IgG synthesized within CNS was decreas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rticosteroids.  相似文献   

14.
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多发性硬化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首发症状亦多种多样,但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或突出症状的多发性硬化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而且容易误诊或漏诊。1993—2008年我院共收治多发性硬化患者254例,其中3例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在我国已非少见。我院于1976年9月至1988年3月收治3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根据Mc Donald等提出临床确诊或近于确诊的M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赵伟  田艳彩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1):720-720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脱髓鞘疾病,以青壮年多见,北欧、北美的发病率为0.6‰~10‰,远较其它地区为高.MS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具有一种迁延的、不规则的病程,有时病情逐渐加重.其病因与自身免疫或慢性病毒感染有关及环境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20~40岁女性多见,临床病程数年至十余年不等,以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为其特点。在我国曾以为罕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2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诊断、转归进行分析,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分析在多发性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82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脑脊液分析,比较两组24 h鞘内IgG合成率、寡克隆区带阳性率、tau蛋白及Cys-C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鞘内Ig G合成率和寡克隆区带阳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tau蛋白和Cys-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分析可作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指标,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业旺 《广西医学》1997,19(1):142-143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合并多发性硬化一例分析灵山县人民医院周业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合并多发性硬化在临床上甚为少见,笔者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进修期间见到一例,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病例分析。1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右利手,初小文化,农民。患者自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