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中胆道活检(PTCB)在阻塞性黄疸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6年3月-2007年5月间4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过程中成功行胆道病理活检,分析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等确定胆道梗阻的原因,进而指导治疗。结果47例中30例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报告胆管腺癌21例、胆管腺鳞癌1例、胰腺癌2例、肝细胞癌1例、胆管乳头状腺瘤1例、胆管结石1例、阴性结果3例,活检阳性率90.00%。结论PTCB对于临床明确黄疸梗阻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其方法简单、经济、安全、可靠,技术方案成熟,临床应用价值极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PTC胆道活检途径 ,获取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性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 ,在行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 )减黄术中 ,进行PTC胆道活检 ,然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有 18例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 ,13例为胆管腺癌 ,1例为肝细胞癌 ,2例为胰腺癌 ,2例为转移瘤 ,1例结果为阴性 ,阳性结果率为 94 74%。结论 PTC胆道活检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获取病理组织学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皮胆道活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PTC胆道活检途径,获取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行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减黄术中,进行PTC胆道活检,然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有18例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13例为胆管腺癌,1例为肝细胞癌,2例为胰腺癌,2例为转移瘤,1例结果为阴性,阳性结果率为94.74%。结论 PTC胆道活检是一种准确 获取病理组织学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1937年Hunrd等首创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已广泛用于判断肝内外阻塞性黄疸的阻塞部位、范围和病因;1962年Glenn又在此项造影术的基础上,发展为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5.
符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94-1994
本文主要探讨我院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肝外胆管阻塞或狭窄致肝内胆管扩张,引起患者黄疸,进一步肝功能出现异常,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于大多数阻塞性黄疸患者肿瘤不能手术切除,或者已发生转移,为了有效地改善症状,对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术,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肝内外胆道的了解较之B超、CT、口服或静脉胆道造影其影像更直接、准确,较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设备、条件的要求简单且低,病人也更易接受,故常用于诊断胆道系统和肝脏疾病,尤其适用于阻塞性黄疸。PTC应用细针穿刺,简单、安全、易行,但它毕竟属侵入性技术,所以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及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下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管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8年6月23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PTCD术中胰管显影、具有经皮肝穿刺胆道钳夹活检病理资料者49例,确诊PBM38例。随机在196例无PBM的OJ病例中抽取96例为对照组,与38例伴有PBM的0J病例行对照研究,分析PBM与胆管癌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例中胆管癌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BM与胆管癌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CT诊断难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CT扫描和手术病理及临床对照方法,对85例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进行研究。结果: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特点①扩张胆管腔形态:肝内胆管无或轻度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不一致,肝内轻、肝外重,阻塞胆管管径逐渐同心变小,移行距离大于10mm见于良性阻塞;胆道扩张程度较重,肝内外胆管呈一致性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几达肝被膜下,扩张总胆管突然中断见于恶性阻塞。②扩张胆管壁形态:局限或弥漫肝外胆管壁增厚多见于良性阻塞;胆管壁增厚、僵硬且不规则见于恶性阻塞。③阳性结石是良性胆道梗阻的直接征象;肿块是恶性胆道梗阻的直接征象。结论:通过对胆道阻塞的定位、扩张胆管壁的改变、阻塞的直接征象等方面的观察来提高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是八十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的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3例均为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经B超检查证实有胆管扩张,而行PTC检查的病人。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8岁。经PTC检查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0.
胆道支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胆道支架的问世 上世纪50年代,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开始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由于PTC能清晰地显示胆道及其梗阻部位,该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FTC)的成功率,根据318例PTC的资料,探讨了选定穿刺靶区的方法。提出肝门右上方2cm处,即右前和右后肝臂汇合部作为穿刺时的靶区更为合理.靶心位于肝门右上方的—个扇形区内,其95%可信间区是胸椎右缘2.14~7.94cm和11、12胸椎问隙水平线士4cm.将有无胆道扩涨的病人对照,靶心距胸椎右缘距离的可信问区相同,但胆道扩张组靶心高于无扩张组1cm(P相似文献   

12.
郑洪益  张燕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06-1706
胆道系统阻塞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U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直接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但均有局限性,尤其后者,为创伤性检查,并且操作复杂,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笔者于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用螺旋CT胆道系统造影(SCTC)对1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施光亚 《淮海医药》2002,20(4):348-350
自从 2 0世纪 6 0年代后期首次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PCP)获得成功以后 ,经过 2 0余年的不断发展 ,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 10年来对肝胆胰疾病引起黄疸的充分认识和研究 ,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胆道引流技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RBD)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PTCD)是胆管外引流技术 ;经内镜胆道内置管引流术 (ERBD)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放置术 (EMBE)是胆管内引流技术。胆道内、外引流技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对 ERBD和 EMBE治疗阻塞性黄疸进行综合叙述。1 胆道支架和操…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操作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介入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对肝内胆管阻塞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置管(PTCD)减黄以解除阻塞部位以上胆管高压、降低血清胆红素、控制胆道感染并引流胆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种引导下穿刺的准确性高、安全、简便、创伤小,是临床上对胆管梗阻而不能手术或不宜马上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造影、引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胆道梗阻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结果 3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患者黄疸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技术成熟,操作精确、简单,患者痛苦小,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3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通过临床治疗,3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均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对比剂过敏终止手术。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检查,可明确阻塞性黄疸系由肝内或肝外疾患造成。现对我院1978~1982年所行48例肝外胆道阻塞的PTC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X线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临床资料本组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胰头癌15例,胆石症14例,胆道癌11例,乏特乳头癌5例,胆道良性狭窄2例,肝癌1例。 X线表现为: 1、48例中11例阻塞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图1),此11例中9例为恶性病变。其余37例阻断位于第2腰椎上缘以上者19例,其中16例属恶性病变;腰2上缘以下者18例,其中胆石症11例。阻塞位置越高,恶性所致机会愈多(表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0例患者MR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其中胆管癌18例,肝细胞癌9例,转移瘤3例。阻塞部位在肝内胆管部2例,肝门部10例,中部1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结论MR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EUS)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不明原因肝外胆管阻塞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1月本院经B超、CT和MRCP检查诊断为不明原因肝外胆管阻塞性黄疸患者60例,对其采用EUS、ERCP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采用内镜超声(EUS)检查诊断胆道微结石患者54例,采用ERCP结合乳头扩张术或EST结合胆道取石术证实胆道微结石55例;5例为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并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内镜超声(EUS)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EUS联合ERCP检查结果准确性有差异,但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胆道微结石,采用EUS、ERCP检查不明原因肝外胆管阻塞性黄疸准确性高、安全,如果两者联合准确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胆道显示影像清晰,可帮助鉴别肝内、外梗阻的原因、范围和性质,为外科手术提供正确的解剖关系。我院从1987年6月——1989年6月,在无电视监视、无B超引导的条件下,用细长针行PTC20例,成功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5—76岁。有胆道手术史者3例。其中梗阻性黄疸8例均造影成功;无黄疸的12例,有8例刺入肝胆管、2例刺入胆囊,造影成功,1例经5次穿刺未刺入胆道,1例刺入十二指肠造影失败。胆道造影成功的18例中,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