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疾病筛查即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2种先天性疾病用实验的方法筛查出来。这2种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新生儿刚出生时症状不明显,数月后逐渐出现症状,最终表现为面容丑陋、呆滞、头发黄、皮肤白、智力低下、体格矮小等,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此2种疾病发病率虽低,但一旦发生,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损伤,早发现,早治疗可预防和减少残疾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抚触在采集足跟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母婴保健法要求,每个新生儿母乳喂养72h后从足跟采血,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标本要求采集两个直径大于8mm浸透滤纸正反两面的血滴,且要求新生儿要喂足6次饱奶后采血。由于新生儿血窬量相对集中于躯干,四肢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因此,从足跟采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采血足量是化验准确的前提。我院自去年5月份开展新生儿抚触以来,发现抚触后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比未进行抚触的新生儿采血容易,且成功率高,因此,随机将2004年6月以后在我院分娩的1172名新生儿分为两组,研究新生儿抚触在采集足跟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抚触在采集足跟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成功率。方法 临床选取164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在抚触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抚触前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提高足跟血采集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抚触在采集足跟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母婴保健法要求,每个新生儿母乳喂养72 h后从足跟采血,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1],标本要求采集两个直径大于8 mm浸透滤纸正反两面的血滴,且要求新生儿要喂足6次饱奶后采血[2].由于新生儿血容量相对集中于躯干,四肢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因此,从足跟采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采血足量是化验准确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成功率.方法 临床选取164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在抚触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抚触前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提高足跟血采集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形指压法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下旬在我院出生并采血的28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0年8月上旬出生并采血的28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和部位采集足跟血,观察组采用环形指压法配合特定采血部位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操作耗时和新生儿足跟肿胀青紫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方法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易发生新生儿足跟部肿胀青紫(P<0.01)。结论: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过程中运用环形指压法配合特定采血部位能明显提高采血工作效率,减轻新生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血斑在采集新生儿足跟血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疾病筛查即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2种先天性疾病,用实验的方法筛查出来,这2种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刚出生时症状不明显,数月后逐渐出现症状,最终表现为面容丑陋、呆滞、头发黄、皮肤白、智力低下、体格矮小等,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不可逆损伤,从而预防和减少残疾儿发生,降低小儿死亡率,我院2002年6月开展此项工作,由产科护士采集新生儿足跟血。为了提高新生儿采血血斑正常率,我们分析了165例新生儿末次哺乳后进入睡眠期及139例清醒后第一次哺乳距各期采血的血斑情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母婴保健法规定每个新生儿出生后3~7 d,经过充分哺乳后(至少6次以上)必须从足跟采血,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我院建立了新生儿采血专业小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进行严格培训,对采血的要求、采血时机、采血部位、采血体位、血样保存、采血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改进.现将此方面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母婴保健法规定,新生儿母乳喂养72h后须从足跟采血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和苯丙酸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筛查。但临床上往往由于采血时机不当或采血部位及体位不佳,而出现采血量不足、采血困难致反复针刺等,增加了新生儿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新生儿足跟血采血要求、采血时机、采血部位、采血方法、血样保存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改进,现将相关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干预方法与传统方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干预组新生儿采用干预方法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观察两组血标本合格率、采血的时间、一次成功率及对新生儿的损伤。结果两组所采集标本血斑直径分别为(9.31±1.67),(7.53±1.21)mm,采血所需时间分别为(27.85±13.68),(40.60±16.45)s,采血一次成功率分别为100%,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新生儿足跟扎针部位红肿发生率分别为0及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干预采血方法,血标本合格率高,采血时间短,一次成功率高,对新生儿的损伤小,可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婴幼儿颈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采血的新途径。[方法]将200例婴幼儿注射器股静脉采血(常规组)与200例婴幼儿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改进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液标本质量及采血时间等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进行颈静脉采血的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易掌握。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质量。方法将113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2例)和对照组(522例),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患儿的痛苦小、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信心,缩短患儿哭闹时间,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将1 13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2例)和对照组(522例),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穿刺.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患儿的痛苦小、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信心,缩短患儿哭闹时间,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母婴保健法规定:对出生72h后,经过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从足跟采血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及半乳糖血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等。要求收集直径达1cm的血斑标本。由于新生儿血容量相对集中于躯干的特点,足跟采血有一定的难度,而足量采血是化验准确的前提。为寻找临床最佳采血时机,护理人员观察了106例新生儿不同时间采血的难易程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