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诊治方法.方法 对9例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病因、操作方法、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2002年5月~2010年5月共行ERCP 6 233例,行治疗6 134例(98.41%),其中胆管结石3 567例,胆胰恶性肿瘤977例,其他1 590例.乳头预切开或开窗术283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术后)10例.并发十二指肠穿孔9例(0.144%),其中6例有腹部外科手术史;乳头预切开穿孔3例(1.060%);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内镜穿孔2例(20%);胆管结石ERCP术后穿孔8例(0.224%),胆胰肿瘤ERCP术后穿孔1例(0.102%).9例患者8例术中出现右肾周积气,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出现腹腔积气.3例乳头预切开穿孔者行鼻胆管引流+胃肠减压和药物治疗痊愈;2例内镜穿孔经钛夹闭合穿孔+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痊愈;1例进内镜穿孔、1例取石过程穿孔、2例毕Ⅱ式穿孔均行外科手术修补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毕Ⅱ式术后乳头预切开,有腹部手术史穿孔率较高;术中肾周积气对及时诊断穿孔有重要意义;根据穿孔情况可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行ERCP诊断与治疗的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 864例患者完成ERCP检查和治疗,ERCP操作成功率为96.8%(836/864).影响ERCP成功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完全阻塞乳头致使导丝无法通过;肿瘤、溃疡或其他原因致肠腔狭窄使内镜不能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出现并发症105例,发生率为12.2%,其中胰腺炎49例(5.7%),胆道感染37例(4.3%),上消化道出血15例(1.7%),穿孔4例(0.5%).经单变量分析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插管时间过长(>60 min,χ~2=5.22,P=0.022)、行胰管造影(χ~2=6.83,P=0.009)、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χ~2=19.89,P=0.000)、血清胆红素正常(χ~2=4.02,P=0.045);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患有恶性胰胆系统肿瘤(χ~2=16.39,P=0.001)及胆道结石病史(χ~2=7.48,P=0.006)、胆道高位梗阻(χ~2=67.13,P=0.000)、胆管治疗性ERCP(χ~2=6.39,P=0.012).结论 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认识患者高危因素并提高医师操作水平是减少或避免ERCP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穿孔患者均急诊行外科开腹手术,其中3例为外院十二指肠穿孔后转入。4例有腹部外科手术史。术前证实胆总管结石4例,胆囊癌术后阻塞性黄疸1例,胆管扩张1例。结果穿孔原因为十二指肠镜操作不当相关穿孔2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相关3例(1例针状刀预切开),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致穿孔1例。6例患者4例术中发现右肾周积气,2例术后CT发现后腹膜积气、积液。6例均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十二指肠穿孔修补和空肠造瘘术,其中2例同时行胃肠吻合术。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指征把握不佳,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者穿孔率较高,及时发现,合理治疗是关键;对于严重的Ⅰ型及Ⅱ型穿孔,及时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ERCP相关穿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6 例经ERCP +LC 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其中分期治疗39 例,同期治疗47 例,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石大小、数量、胆管直径等,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多数分期治疗患者年龄高,症状重(伴有胆绞痛、发热、黄疸或腹膜刺激征),伴发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总胆红素含量偏高,结石较大、数量较多.ERCP +LC 治疗成功率为95.3%,与分期治疗相比,同期治疗患者ERCP 操作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均降低(P <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6%,同期与分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 +LC 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ERCP 的操作情况选择ERCP 与LC 是分期进行还是同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扩张症65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6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有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道管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结果 术后出现胸膜腔明显渗血致休克、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2例,脓胸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经相应处理后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58例患者(89.2%),临床痊愈者52例(89.7%),症状减轻者6例(10.3%).结论 外科手术是支气管扩张症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加强呼吸道、胸腔引流管的管理,是降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110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我院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110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45~76(平均66)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后出现误咽性肺炎19例,肺不张5例,急性呼吸衰竭3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计306例次住院患者ERCP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分为诊断性ERCP组和治疗性ERCP组,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7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诊断性ERCP组18例,治疗性ERCP组55例,发生胆管炎37例,急性胰腺炎20例,消化道出血10例,结石和网篮嵌顿2例,肠穿孔2例,支架移位1例,上述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绝大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仅5例需要中转外科手术,1例死亡。结论:在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中,急性胆管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诊断性ERCP并发症发生率比治疗性ERCP低。绝大多数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都能痊愈,仅少部分需要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左晓侠  荣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89-7290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海军总医院自2005年开展ERCP术以来临床资料,分析胰胆管疾病行ERCP术后取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 80例患者中,72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3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胆道感染,3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经过对症治疗及专科护理,均已痊愈出院。结论 ERCP术对胰腺和胆道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常见并发症应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ABS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0月肝移植术后出现ABSs并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例资料。记录内镜治疗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缓解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总结及评价不同数目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ABS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8例肝移植术后(0.5~60.0个月)患者,7例始终接受少支架治疗(3支),11例接受了多胆道塑料支架(MPSs)治疗(≥3支)。所有80次ERCP操作共76次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5.0%。7例中,1例失访,2例仍在治疗中,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合并胆瘘的患者治疗失败,1例获得临床缓解,缓解率为33.3%(1/3)。11例中,2例失访,1例仍在治疗,2例因内镜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余6例获得临床缓解,缓解率为75.0%(6/8)。置入1、2、3、4、5和7支架的平均支架总口径分别为8.5、17.0、24.0、28.0、36.0和50.0 F。术后早期并发症共6例次,发生率为7.5%(6/80),其中5例次发生在少支架置入操作后,1例次发生在4支支架操作之后。所有患者ERCP术后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ABSs采用MPSs治疗,甚至最大化支架治疗的方法,能提供更大的胆道支撑力,临床缓解率更高,尤其对于少支架治疗存在困难的顽固型狭窄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可作为目前肝移植胆管端端吻合术后ABSs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患者治疗性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完成的80岁以上治疗性ERCP1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治疗性ERCP1108例,其中80岁以上患者133例,成功率99.3%,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憩室61例(45.9%),术后并发症15例(11.3%),其中,急性胰腺炎5例(3.8%),上消化道出血3例(2.3%),心绞痛及非透壁性心肌梗死6例(4.5%),死亡1例(0.75%)。结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在高龄老人中发生率高,是造成插管困难或失败的原因之一。积极术前准备、优化操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性ERCP对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道金属支架(EMBE)或塑料支架(ERBD)置入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52例行ERCP及EMBE或ERBD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ERCP成功并置入胆道支架146例(成功率96.1%),其中金属支架69例,塑料支架77例,胆管癌95例,胰腺癌3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囊癌5例,胃癌6例。术后1周及4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有并发症12例,其中出血1例,轻型胰腺炎8例,胆管炎3例。结论内镜下EMBE及ERBD治疗80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逢佳  李强  杨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72-847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BHID)加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莱芜市人民医院96例BHID加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射治疗的CSDH患者。结果 96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血肿复发2例,发生颅内积气5例,脑脊液漏2例,癫痫1例,继发硬膜外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结论 BHID加尿激酶引流管内注射治疗CSDH方法简单,损伤小,疗效显著,充分认识和预防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CSDH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以便早期诊治,提高疗效。方法观察85例allo-HSCT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85例allo-HSCT后10例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7例,确诊1例,拟诊2例。经过早期抗真菌治疗,4例完全恢复,1例稳定,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allo-HSCT后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若出现发热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对有高危宿主因素、结合临床表现、真菌检查结果及早期肺部CT影像学证据,尽早使用抗真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治疗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60.4±11.4)小时vs(88.6±18.5)小时、住院时间(11.4±2.1)天vs(18.3±3.5)天、肠道恢复通气时间(4.4±1.5)天vs(7.8±2.3)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5.7±1.8)天vs(8.5±3.1)天(P〈0.05或〈0.01);ERCP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1天血清淀粉酶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安全有效,ERCP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该院急诊内镜诊疗ABP患者22例,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2例ABP病因分别为胆管结石14例,胆管结石+胆囊结石4例,胆道蛔虫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ABP的病因诊断明显优于B超、CT和MRCP。22例ABP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例行急性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9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22例ABP经内镜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1例合并胆管及肺部感染,1例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论EST和ENBD是治疗ABP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占同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7.4%(8/108).表现为颅内积气6例,术后癫痫发作、血肿复发各4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脑脊液漏2例.予引流管抽气、镇静、钻孔引流、开颅清除血肿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以减轻对脑组织的刺激,彻底清除积血,尽早拔除引流管,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方法对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高龄患者ERCP及EST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进行ERCP及EST治疗80例,完成70例。其余18例进行ERCP术,成功17例。发生并发症12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急性胰腺炎5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简化操作、默契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ERCP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无任何并发症,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急性胰腺炎3例,乳头切开创面出血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ERCP是一项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的手术,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引流(ERBD).ERCP后3d内行LC,术后4d出院.出院后1~2周内再次行十二指肠镜取出胆道支架并行ERCP了解胆管有无残余结石.结果:35例患者均1次取净胆总管结石,1例EST术中出血,34例成功行LC,1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所有患者均无胆漏、十二指肠穿孔、黄疸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是重症肺部感染,其起病急、症状严重,病情发展迅猛,早期即可出现低氧血症,易致患者呼吸衰竭或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可致患者死亡,成为肾移植术后近期带肾死亡的主要原因[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2005作12月共收治病例64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临床治愈52例,死亡12例,治愈率达81%.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