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不外内伤外感两种原因,如清代医家王孟英说:“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可见外感与内伤病邪最易损伤肝肺二脏,说明内伤杂病,以肝病者居多。内伤之因,以情志为主,情志为病  相似文献   

2.
试论《金匮要略》中杂病的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医内科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脏腑经络和四诊八纲等中医基本理论,创立了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对内伤杂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贡献。笔者认为,《金匮》一书中,仲景关于杂病的治疗原则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伏气温病立论,结合虚劳理论,系统论述了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则,并通过临床疗效验证其证治规律,认为艾滋病的病因类似于温病理论中的杂气,证候分型可总括为内伤杂病证型和外感热病证型.治疗内伤杂病证型应以内伤杂病治则为纲,兼以凉血解毒、辛凉发散,以保存正气、杀灭邪气为要;治疗外感证型应以六经、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为纲,兼以益气养营,以截断传变、防止闭脱为急.艾滋病各种复杂的症状在长期的病程中有规律可循,治疗中应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已病防变"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刘献琳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之一,仲景学说研究名家。刘教授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刘老认为治未病思想是仲景学说精髓,"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四诊合参,重视舌诊和脉诊,擅长舍症而从舌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遣方用药精准,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刘老精于内科杂病,尤其擅长若干首小方合用,诊治肺系疾病,如咳嗽等病症。在治疗咳嗽方面,刘老强调辨证要精准,创立"三步辨证法"以辨内外、定脏腑、断虚实;组方配伍强调以祛风为先,重视外感与内伤联系,重视善后调理,为临床诊治咳嗽提供了成熟的辨证思路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黄芪建中汤为仲景经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该方由黄芪、饴糖、炙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全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有学者指出凡脾胃虚弱、阴阳两虚的内伤杂病,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变化,只要切合病机,均可考虑选用本方~[1],可见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充分体现了其"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1黄芪建中汤在古代医案中的运用古人云:"五脏皆虚从中治",脾胃一病,五脏作乱。总结古代医案中黄芪建中汤的临床资料,发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的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近年来,笔者取《伤寒论》中少阴病的方剂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疗效颇为满意,临床一得,总结以下。一、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慢性肺心病《伤寒论》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原  相似文献   

7.
中医内科系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包括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两大部分。外感时病已详于《伤寒论》和温病学。《金匮要略》系杂病的基础,为杂病之源,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各家学说观点的确立,使内科学内容更加完整和系统。个人认为:中医内科临床,实际上是伤寒、温病、杂病、各家学说的独特见解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作为内科医生,必须以中医基础为根本。熟悉伤寒、杂病及各家学说内容,才能很好处理一切外感时病、内伤杂病。本文提出中医内科学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痰浊证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浊证是指以痰浊为病因病机所致的病证,又是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是内伤顽杂疑难病的主要病因,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本证历来被认为是怪证、顽证。目前,对其病机和辨证的认识尚欠明确。基于此,我们作了痰浊证血脂水平的测定,以探讨其病理实...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氏,在治疗内伤杂病的过程中,认识到中焦脾胃在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实践,创立了脾胃内伤学说,为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说“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不能充,而诸病所由生也”;“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明确认识到“脾胃不足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内伤杂病辨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中年著成《温病条辨》,创温病三焦辨证之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实,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独具慧眼,颇有特色。笔者每览其晚年所著《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莫不为之而感叹。故不揣固陋,勉探其辨治内伤杂病的特色,俾后学得窥遗泽。1 治内伤注重心理疗法吴氏认为,内伤杂病多因情志不调、酒色过度、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所致或加重,在诊治过程中,若不先告以病由,晓以利害,畅其情志,戒其酒色,调其饮食起居,则药物很难收功。因此,他治疗内伤杂病,极为注重心理疗法。首先,他强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