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脏微循环障碍时,联合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血栓烷素(thromboxan,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临床意义.方法:275例CHB患者肝组织标本通过肝穿刺获得,同时留取外周血待检.15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来自健康体检者.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及肝窦的超微结构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肝穿活检标本中的HIF-1α.结果:随着CHB肝组织病变的加重,电镜示肝窦腔内红细胞聚集,肝窦阻塞和狭窄明显,狄氏腔中胶原纤维沉积及基底膜形成率逐步增多.HIF-1α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范围逐渐加大,HA、TXB2逐渐上升,6-Keto-PGF1α轻度下降.结论:HIF-1α、TXB2、6-Keto-PGF1α及HA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肝脏微循环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探讨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RT-PCR对CHB活检组织的α-SMA进行半定量,结合肝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对CHB患者的肝组织α-SM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在基因水平上,轻度CHB患者α-SMA/β-actin为0.126±0.032,与中度(0.323±0.099,P=0.001)和重度(0.410±0.103,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CHB患者中,中度和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免疫组化显示:在CHB肝组织,α-SMA主要与坏死性炎症反应有关,贮脂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表达α-SMA较强。CHB轻度组(G1/G2),α-SMA表达于坏死性炎症反应部位;CHB较重组(G3/G4),则表达于坏死区及其相邻的肝实质表达明显增加,且Kuppfer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BV慢性感染状态下,α-SMA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与肝脏患者的CHB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分子机制。方法选择不同纤维化分期CHB穿刺肝组织和肝硬化外科活检肝组织及健康肝移植供体肝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System法,检测肝组织中COX1、COX2、AngII、AT1及α-SMA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内小血管、微血管或肝窦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在CHB肝组织内COX1、COX2、AngII、AT1、及α-SMA在血窦壁、肝内小的门静脉分支、肝动脉分支、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壁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活动期肝硬化肝组织内上述调节分子表达最强(x2=8.8535,P=0.0120)。结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程度与COX1、COX2等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脏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14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其中53例慢乙肝和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人的肝窦腔通畅,无狭窄和闭塞,无红细胞聚集现象。慢乙肝患者86.52%有肝窦腔狭窄,60.28%肝窦腔内见红细胞聚集,34.04%肝窦腔内有血栓形成;电镜观察见94.34%的患者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33.96%有基底膜形成,24.53%狄氏腔内出现胶原纤维。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结构紊乱,肝腺泡消失,假小叶形成。提示慢乙肝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硬化时肝脏微循环结构丧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宁蛋白(CaP)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在200例CHB及10例肝组织正常的肝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P表达。结果在对照组,CaP仅在血管及胆管表达,肝实质细胞无表达;在CHB轻、中、重度组及肝硬化(LC)患者之间,随着肝窦及微血管病变由轻到重,CaP阳性及强阳性率逐渐升高,随肝窦扩张、血管改建、纤维化程度而加重,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血管病变轻的CHB轻度组,CaP主要表达在炎症区及伴血管炎周围的肝细胞、内皮细胞、贮脂细胞,而在血管病变较重的CHB中度、CHB重度和LC组,CaP不仅在肝细胞弥漫性表达,在肝窦壁、毛细血管化区域、成肌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束均有表达。结论CaP表达水平变化与CHB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肝组织环氧合酶-2表达与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00例CHB患者肝活检组织环氧合酶-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窦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肝窦毛细血管化等改变。体视学研究发现肝窦数目减少,总面积、总周长和平均直径增加,与正常人存在显著性差异(P〈O.01),与CHB轻、中度患者比,也有显著陛差异(P〈O.01);电镜观察示肝窦内皮撕裂,基膜形成,肝窦内皮细胞出芽形成血管腔,星状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强弱与肝窦和窦周隙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 环氧合酶-2表达增强参与了CHB患者肝窦及窦周隙病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山东医药》2001,41(15):3-5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14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其中53例慢乙肝和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人的肝窦腔通畅,无狭窄或闭塞,无红细胞聚集现象.慢乙肝患者86.52%有肝窦腔狭窄,60.28%肝窦腔内见红细胞聚集,34.04%肝窦腔内有血栓形成;电镜观察见94.34%的患者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33.96%有基底膜形成,24.53%狄氏腔内出现胶原纤维.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结构紊乱,肝腺泡消失,假小叶形成.提示慢乙肝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硬化时肝脏微循环结构丧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与肝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CHB患者均行肝组织穿刺术检查以明确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组织中PD-1的表达,以同期住院的5例肝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并对100例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肝组织中PD-1表达与肝脏病理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CHB轻度、CHB中度、CHB重度各组患者肝内PD-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P〈0.001)和0.822(P〈0.001)。不同炎症、纤维化程度患者PD-1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分级、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患者分布主要以G1-G2、S0-S2为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的分布以G3-G4、S3-S4为主,与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PD-1表达具有差异,瘀血阻络型最高,肝郁脾虚型最低;肝郁脾虚型与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实证组显著高于偏虚证组(P〈0.05)。结论:PD-1在不同病情程度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与CHB病情及慢性化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与不同中医证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肝脏内PD-1表达可为临床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个新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α(SDF-1α)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及10名正常人肝组织HIF-1α和SDF-1α的表达。结果 21例患者肝组织HIF-lα和SDF-1α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和71.4%,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患者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82,P〈0.05)。结论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组织HIF-1α和SDF-1α表达增强,可能是HIF-1α上调了SD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受损肝组织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20.
HIF-1α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15.950,26.936;P〈0.01)。胃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率均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VEGF蛋白过表达于胃癌组织。HIF-1α、VEGF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HIF-1a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