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4例,常规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1.18%VS 73.5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94%VS 20.5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效且安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笔者跟随导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0,29(11):131-131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当以"阳虚寒滞"见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润、脉迟缓为辨证要点。针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少阴太阳两感的处方,其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者根据本方所主乃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致病的特点,移治杂症,常常取得显著疗效。现举几则以就正于同道。1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女,42岁。2003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1周前因受凉突发头部左侧疼痛伴面部肌肉抽搐,经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西药治疗后面肌抽搐稍止,但头痛仍存,且剧烈时有如烧灼感,晨起恶心,面浮口淡,胃纳欠佳,舌淡苔少,脉沉细。此乃肾阳亏耗,浊邪上逆,与风寒之邪相搏,蒙络蔽窍所致,治以温阳散寒,降逆通络。处方:生麻黄、吴茱萸、川芎、细辛…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庆海 《中外医疗》2009,28(24):109-110
目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体会。方法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对照组分别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氯雷他定,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笔者运用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国华老中医临证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强调使用时应把握"表里同病而里虚未甚、阳虚外寒"的病机关键。本文从其方证特点、辨证要点、用法用量、随症配伍及现代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之证。是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取其方旨,宗其方义辨证用于治疗各科临床杂证,每获良效。兹撮取数案,以示同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并提取数据,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9篇,患者1 530例;在综合疗效方面,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30,95%CI[1.23,1.38(]P<0.000 01);治疗后基础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7.87,95%CI[6.47,9.26(]P<0.000 01);治疗后最慢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6.45,95%CI[4.72,8.18(]P<0.000 01);治疗后平均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7.20,95%CI[6.23,8.16(]P<0.000 01);治疗后静息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8.03,95%CI[6.52,9.54(]P<0.000 01);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RR=1.47,95%CI[0.94,2.30(]P<0.10);不良反应方面,共6篇文献提到均未发生严重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改善心率方面有一定作用,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创制少阴病表证证治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全方三味中药,味少而效专,各药气味相似,相互配伍,体制严谨,主从有序。笔者对其方中三药逐一分析,其后列出各药现代药理研究进展,以体会经方的奥妙之处。  相似文献   

13.
高体三教授临床、教学50余载,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寒邪久凝、血脉瘀阻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疑难杂症。如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癥瘕(卵巢囊肿)、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15.
麻黄汤是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结合临床应用体会,发现雷诺氏症、干燥性湿疹、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凡病机属风寒外袭而营卫郁闭者可用之散风寒而行营卫,表邪不解而水气内停者可用之通阳气以利水湿,津液不布而肌表失润者可用之开腠理而致津液,谨慎用之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15-118
目的评价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9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B分级情况、Bell氏麻痹十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分级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级多分布于Ⅲ、Ⅳ、Ⅴ级;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多分布于Ⅰ、Ⅱ、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多分布于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与麻痹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国仟先生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中医文献学科的元老,学识广博,治学兼收并蓄、致中求和,擅长运用文献考据的方法解读《伤寒论》中的疑点争论问题。先生临证40余年,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鼓胀;运用"调顺阴阳,化痰下气"治疗癌病,将"经水前断后病水"理论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浮肿,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水肿,以小青龙汤治抽搐。体现了辨证重视理法、擅长活用经方的临床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芍甘附子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流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尪痹颗罻椤⒓装钡首椤⒓游渡指矢阶犹来笾行〖亮孔椋?除空白组外,其余6组均复制成AA大鼠模型,于实验第18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37d,采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结果:加味芍甘附子汤大、中剂量组AA大鼠血流变高切变率明显降低,且大剂量组与尪痹颗罻楸冉嫌邢灾圆钜欤?P<0.05);加味芍甘附子汤大、中、小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AA大鼠血流变低切变率明显降低,且与尪痹颗罻楸冉嫌邢灾圆钜欤?P<0.05);加味芍甘附子汤大、中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AA大鼠血浆黏度明显降低;加味芍甘附子汤中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AA大鼠血沉明显降低。结论:加味芍甘附子汤能降低AA大鼠血液浓、黏、聚程度,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其机理与其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变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黄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汤低剂量组(2.8 g·kg~(-1))和麻黄汤高剂量组(5.6 g·kg~(-1)),通过卵清蛋白全身致敏结合局部激发的方法,建立AR大鼠模型,对喷嚏、抓鼻、流涕行为学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中Ig 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观察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鼻腔分泌物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检测AQP5、p-CREB(ser13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增加,鼻黏膜上皮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扩张,血清中IL-4和Ig E水平显著升高(P0.05),INF-γ含量显著降低(P0.01),AQP5和p-CREB(ser13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AQP5 mRNA水平减少(P0.01)。麻黄汤各给药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轻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降低外周血Ig E、IL-4水平,增加IFN-γ水平(P0.01),AQP5和p-CREB(ser13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AQP5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麻黄汤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QP5表达及c 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