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亚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454-145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ITP患儿和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FasL和Fas的表达率。结果ITP患儿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CD4+CD25-细胞无明显改变,CD4+FasL+增多,CD4+Fas+减少。结论儿童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减少,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测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4+CD29+抑制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抛硬币方法简单随机分溃疡性结肠炎组33例,IBS-D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UC患者CD4+CD29+的表达及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发现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CD4+和CD4+CD29+增高;黄芩苷干预,第2和3天抑制增殖明显,在4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CD4+CD29+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和10umol干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黄芩苷能通过抑制CD4+CD29+增殖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2)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UC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活动期UC患者、33例缓解期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并评价活动期UC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规范治疗后复查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结果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正常组(P均0.05),缓解期U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和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638,0.541,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含量显著升高,其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CD_4~+CD_(25)~+ regulatory T cells, CD_4~+CD_(25)~+ Tregs)可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导致不利于肿瘤患者的对肿瘤的免疫耐受.以降低CD_4~+CD_(25)~+Tregs作用,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为新策略的肿瘤免疫治疗探索已有初步进展.方法 包括去除CD_4~+CD_(25)~+Tregs、单克隆抗体、蛋白分子转移、阻断Tregs的迁移和分化、逆转Tregs的分化、阻断Tregs的功能、疫/瘤苗、将Tregs调控与其他治疗模式相组合、提升抑制效应细胞的阈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CD2+5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来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β1和IL-2存在的环境中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CD25+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CD2+5T细胞和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65-1067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给予利胆扶正颗粒治疗对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Lymphocytes,Treg)的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一般治疗组,30例恶性阻塞黄疸中药治疗组,3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在胆道梗阻解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Treg数量进行检测,观察Treg数量与CD4+和CD8+T细胞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者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包括良性、恶性患者)Treg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Treg水平较良性为高(P<0.05);(2)恶性阻塞性黄疸中药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Treg水平有所下降(P<0.05),CD4+和CD8+T细胞水平有所上升(P<0.05)。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明显升高,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利胆扶正颗粒对机体细胞免疫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肾虚质大鼠IL-2水平的变化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猫吓鼠"的方法造成肾虚质孕鼠,将肾虚质孕鼠所产雄性子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药物组,每组8只,随机选取正常组孕鼠所产雄性子鼠8只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组的16只子代鼠于每日定时进行恐吓,空白组不予恐吓,持续1个月;同时药物组给予桂附地黄丸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含量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率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2的含量降低(P<0.05),CD4+百分率下降(P<0.05),CD8+百分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药物组IL-2的含量、CD4+百分率升高,CD8+百分率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虚质大鼠IL-2的水平与T细胞免疫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干预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造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大中小剂量黄芩汤、白头翁汤、柳氮磺吡啶(SASP)及生理盐水对模型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用实时PCR(Real-tim 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Foxp3 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TGF-β1及结肠组织Foxp3 mRN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干预后以上指标有不同程度回升,尤以黄芩汤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白头翁汤及SASP(P<0.05,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上调以上指标而调节Tr细胞的功能,从而实现自身免疫调节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CSF)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黄芩汤治疗该病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CD4+T细胞,CD28,CD152,OX40T细胞亚型的表达及分布,通过图像数码采集系统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平均光密度,以检测各分子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CD152,OX40等T细胞亚型升高(P<0.05),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治疗后,黄芩汤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OX40T细胞亚型表达均下降(P<0.05),但CD15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且维持在模型组水平;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以上各分子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的CSF的表达含量从而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对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的60例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普连乳膏为润滑剂进行走罐疗法,对照组采用NB-UVB联合普连乳膏外用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变化,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改变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PASI评分、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结论: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疗效显著,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Th17、Th22的诱导、分化,从而减少致炎因子的激活释放,使银屑病皮损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下调,从而改善皮损的角化过度与浸润程度,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伍群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3):14-15
目的 探讨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对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湿热内蕴证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ESR和血清CRP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ESR水平和血清CRP水平均下降(P<0.05,P<0 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清肠汤结合中药灌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AA)代谢物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发病的作用以及黄芩汤的调节。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结合人工气候箱法造成大鼠湿热,使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造成湿热型UC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n=12)、黄芩汤治疗组(n=13)及美沙拉嗪组(n=12)。治疗两周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B4(LTB4)及环氧合酶-2(COX-2)含量;检测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CH)含量并计算粪便脂肪球数量从而反映湿热程度;对结肠进行肉眼组织学评分从而评价UC的严重程度;将AA代谢物与以上湿热型UC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组(n=12)比较,造模组血清及结肠PGE2、PAF、LTB4及COX-2含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黄芩汤组的PGE2及LTB4均显著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但PAF及COX-2无组间差异。湿热指标方面,治疗后黄芩汤组血脂及粪便脂肪球数量均显著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UC方面,黄芩汤及美沙拉嗪组的组织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评分与AA代谢物、血脂及粪便脂肪球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930,P<0.01)。结论:AA代谢物在湿热型UC大鼠血清及结肠明显升高,且与反映湿热的血脂及粪便脂肪球、与反映UC程度的组织学评分均呈正相关性;黄芩汤对代谢物PGE2、LTB4及对湿热指标的调节作用优于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静颗粒对BXSB狼疮性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结果:雄性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加速,中药狼疮静颗粒可明显抑制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率。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抑制T、B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可能阻抑了过量核酸抗原释放,从而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槐花散合桃花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寒热错杂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轻度、中度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3次/d;重度或轻、中度患者服药4周后仍然疗效不佳者,采用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分3次口服。观察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并采用槐花散合桃花汤加减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缓解期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长期维持治疗。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价疾病活动情况,并记录临床缓解和临床有效情况,进行寒热错杂证评分,进行肠镜下黏膜表现评分和黏膜组织学的Geboes指数评分,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1.915,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04%(50/51),临床缓解率为94.12%(48/51),黏膜愈合率为96.08%(49/5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78.00%(39/50)和82.00%(41/50)(P0.05);观察组患者mayo,寒热错杂证、结肠黏膜和Geboes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NF-α,IL-8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10.42%(5/48),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χ~2=5.669,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槐花散合桃花汤加减用于UC活动期寒热错杂证患者,可诱导UC进入缓解,抑制疾病的活度,减轻临床症状,并能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愈合,并能维持临床缓解和减少复发,临床疗效优于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的西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溃结灵颗粒配合柳氮磺胺吡碇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灵颗粒配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溃结灵+SASP)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以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病变、主要症状积分作为观察指标;观测肠黏膜组织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及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免疫指标T、B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腹泻、腹痛、腹胀、脓血便、黏液便、里急后重症状方面,两组自身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泻、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方面较对照组作用明显(P<0.01,P<0.05)。而对于改善脓血便、黏液便症状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P<0.01)。对于细胞脱颗粒,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B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总T细胞和Ts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疗前疗后对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结灵配合柳氮磺胺吡啶有确切的治疗UC的作用,效果显著,这可能与它能减轻炎症、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人参皂甙(GS)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刺激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检测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形成祖细胞集落的提高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液体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结果:GS(5~50μg/ml)能提高BFU-E、CFU-E、CFU-GM、CFU-GEMM集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