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王琦的体质分型标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判断、分类,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类,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风动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山市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调查.结果:保山市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发病后易患痰湿阻滞型,血瘀质易患气滞血瘀型,阴虚质易患气阴两虚型.结论:保山市糖尿病患者中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可以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干预,阻断病情变化倾向,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吴利  张静  黄曾  郑玉英 《中国中医急症》2022,(12):2170-2172
目的 对5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类及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LDH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LDH“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王琦体质九分法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LDH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体质分类和辨证分型。结果 患者的中医偏颇体质以血瘀质(28.84%)、阳虚质(18.60%)和湿热质(15.87%)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血瘀证(36.01%)和湿热证(26.11%)为主;对中医证型分布和体质分类进行Fisher确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 <0.01),提示LDH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证型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LDH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为血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主要证型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体质和证型之间有相关性,临床治疗时需“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10):1380-138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以脾胃湿热证最多,占36.26%,其次为脾胃虚弱证及肝胃不和证,而胃络瘀血证最少。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中以湿热质最多,占19.88%,其次是气郁质,占18.71%,特禀质最少。气虚质、阳虚质患者以脾胃虚弱证为多,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多,气郁质患者以肝胃不和证为多,阴虚质则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较多,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中阳虚质较多,脾胃湿热证患者中湿热质较多,胃阴不足证患者中气虚质较多,肝胃不和证患者中气郁质较多,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时,应辨体、辨病及辨证相结合,通过对患者体质干预及调节,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初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非膝骨关节炎为对照组,逐一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统计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膝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结果:①观察组偏颇质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最常见;②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膝骨关节炎正向风险因素;③观察组症候表现复杂,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其次为寒湿痹阻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④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联,其中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结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人群易患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人群以肝肾亏虚证居多,寒湿痹阻证次之,气血虚弱证和气滞血瘀证较少;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质显著相关;肝肾亏虚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血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气滞血瘀证与阳虚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湿疹患者中医体质、辨证分型、西医分期的年发病次数加以统计,得出不同中医体质、辨证分型及西医分期湿疹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湿疹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方法:参照瞿幸主编《中医皮肤性病学》、陈达灿主编《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和喻文球主编《中医皮肤性病学》,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和王琦体质九分法,制定此次研究的《湿疹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和《湿疹患者辨证分型表》,对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82例湿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以及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辨证分型、西医分期和年发病次数等内容的调查。结果:不同体质患者的年发病次数间存在明显差异,单一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年发病次数较多,平和质年发病次数最少;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存在差异,湿热浸淫证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证型的湿疹患者;不同西医分期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存在明显差异,急性湿疹的年发病次数比亚急性、慢性湿疹年发病次数多。结论: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体质患者,平和质患者年发病次数少于其他体质患者;湿热浸淫证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急性湿疹患者的年发病次数比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年发病次数多,而慢性湿疹患者年发病次数少于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症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34例慢性胃炎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划分为9类体质类型,根据《探索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来辨证,共分为7种证型分别是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湿热、胃阴不足、湿浊中阻等。分析不同中医体质及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1)检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总共204例(比例为87.9%),检测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30例(比例为12.1%)。(2)慢性胃炎患者中最多见的中医体质为湿热质(25.9%),气虚质(19.0%),阴虚质(17.2%)。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29.05%)和脾胃气虚(23.93%)例数最多,两者共计约52%;湿浊中阻(18.8%),肝胃不和(15.38%),肝胃郁热(6.83%)、胃阴虚(4.27%),胃络瘀血(1.7%)比例最低。(3)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医体质湿热质占比最多(26.5%),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证比例最高(29.14%)。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医体质气郁质占比最多(23.3%),中医证型中脾胃气虚证比例最高(42.85%)。结论:湿热体质最易感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而气郁质在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中最多见,提示可对偏颇体质进行调整,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通过中医体质学说及中医证型来防治慢性胃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辨体一辨病一辨证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149例失眠患者采用王琦九种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的分布研究,按照证素辨证方法确定失眠患者的证型.进而研究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49例失眠患者中,中医体质具有差异性,以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湿热质、阴虚质:中医证型以气虚、阴虚、痰湿、血虚为主;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失眠患者的体质与证型有差异,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因此“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通过调理体质这个根本,将为失眠的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14例慢性胃炎患者,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结果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虚气滞型,在不同体质中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了解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对患者体质进行干预可更好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2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P<0.05),平和质是SPID的保护体质(P<0.05);对应分析提示阳虚质较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寒湿瘀阻证,气郁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湿热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湿热瘀结证,阴虚质更容易出现血瘀肾虚证。结论SPID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背景和习惯的调查,体质类型及中医症候的分析,探讨乳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的方法,获得患者基本信息并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型.结果:126例乳腺癌术后气虚质占51.6%,气郁质占41.3%,阴虚质占28.6%,血瘀质占21.4%,阳虚质占18.3%,痰湿质占17.5%,平和质占6.3%,湿热质占6.3%,特禀质占5.6%.中医证型中气虚型占58.7%,肝气郁结型占50.8%,阴虚型占36.5%,冲任失调型占27.8%,其他型占23.0%.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各证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中医证型以气虚型、肝气郁结型、阴虚型和冲任失调型为主.中医体质对中医证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从而分析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2例乳腺癌患者中,气郁质占40.9%、气虚质占25.8%、瘀血质占15.2%、痰湿质占9.1%、湿热质占6.1%、阴虚质占3.0%。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气虚质与气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瘀血质与冲任失调型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阴虚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气郁质、气虚质。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气虚质与气虚型、瘀血质与冲任失调型、阴虚质与阴虚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血脂异常症患者中医证型和体质类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为血脂异常症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地区63例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体质调查表,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的相关分析。结果:63例病例在可确认证型中位于前3位的是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痰湿阻遏证,其中"无证候可辨"22例(34.9%),所占比例较可确认的各证型都高。痰湿阻遏证和痰湿质有明显相关性,脾肾阳虚证和阳虚质、特禀质相关性明显,肝肾阴虚证和平和质、阴虚质有相关性,阴虚阳亢证和平和质显著相关。结论:血脂异常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体质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银屑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的搜集,得出银屑病体质的相关性研究、银屑病中医体质研究意义、银屑病证型与不同体质相关性探讨、银屑病体质研究结果。结果不同体质的患者银屑病的发病情况不相同。结论从体质辨治银屑病尚未标准化、系统化,但银屑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以期通过体质辨治银屑病,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卵巢早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病例组,20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卵巢早衰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卵巢早衰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气虚质与气血虚弱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血瘀质与肾虚血瘀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卵巢早衰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是卵巢早衰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银屑病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740例东北地区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候四诊资料,确立中医证候,采用Epidata3.1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录入、核查,再转换成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得出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将740例银屑病患者填写的体质分类量表结果录入Epidata3.1数据库,并调入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 740名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血热型最多,占调查总数的32.2%;其次是血燥、血热血瘀证、血瘀证。对所有患者的中医体质分类中,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人数较多,共占总数的67%。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相关的中医体质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湿热质、气郁质患寻常银屑病的机率较其他体质类型高,且发病时多表现为血热型。气虚质虽然也可患病,但多表现为血燥型。平和质多表现为血瘀证,血瘀证的形成并非等同于患者为瘀血质。痰湿体质多表现为湿热证。体质类型对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体质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索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判定其体质及证型,研究体质与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AR患者其体质类型分布以特禀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为多;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以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及肺经伏热证为多。部分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气虚质与肺气虚寒证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肾阳不足证密切相关;阴虚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痰湿质与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密切相关;湿热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特禀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气郁质、血瘀质与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研究二者相关性为AR的预防、诊治和预后调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晓辰  周仕萍 《中医杂志》2011,52(12):1029-103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20.
陈宝艳 《新中医》2016,48(1):127-130
目的:研究产后缺乳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产后缺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产后缺乳者400例为病例组,正常泌乳者400例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产后缺乳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2组病例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产后缺乳发生的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对应分析显示:气虚质和阳虚质与气血虚弱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阴虚质、瘀血质与肝郁气滞证存在对应关系,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与痰滞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是产后缺乳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体质类型与产后缺乳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