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5%碳酸氢钠湿化呼吸道;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5%碳酸氢钠湿化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认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5%碳酸氢钠湿化呼吸道效果好,配合精心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若呼吸道湿化不足可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因水分丧失而变得黏稠,并损害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受阻.同时,患者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湿化(药)液选择、呼吸道湿化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气道切开的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30例采用输液瓶持续滴注法,采用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形成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明显优于输液瓶持续滴注法.  相似文献   

5.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功能,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口处不断大量丢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液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细菌侵入。因此,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护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从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34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管,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患者均因喉部肿瘤手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毕神志恢复清晰,自主呼吸正常。将34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18例(年龄34~76岁,其中男14例,女4例)均采用微泵24小时连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B组:16例(年龄30~70岁,其中男15例,女1例),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方法。1.2方法(1)A组:将50m 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载于注射泵并连接延长管(延长管剪去接头),然后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并用胶布固定于其外周,根据室内温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调整速度为3~4m l/h,24小时连续泵入。(2)B组:...  相似文献   

6.
选择气管切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湿化液选择应用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及庆大霉素,注入生理盐水混合而成,观察组39例采用湿化液持续滴注,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的方法保持气道湿化,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的定时、间断性湿化液滴注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引起的咳嗽、咳痰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较好,发生咳嗽、咳痰、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切开的患者中,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提高气道湿化程度,减少咳嗽、咳痰、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精确、匀速地将湿化液持续地泵入气道行气道湿化。结果:本组湿化满意20例(87.0%),湿化不足3例(13.0%),无一例患者发生湿化过度。结论: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某院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按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呼吸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B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包括气道内痰痂数、痰液黏稠度、痰量、吸痰5 min后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肺部感染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痰液黏稠度、每日气道内痰痂数、痰量和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气道黏膜出血,气道黏膜出血率为0.00%(0/36),低于B组的8.3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8%(1/36),低于B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可达到有效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其呼吸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均匀地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护气道黏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微量注射泵应用于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湿化是气管切开护理的关键环节,湿化不足引起痰液粘稠,甚至形成痰痂,是影响病人呼吸的重要因素。采用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准确、匀速地将湿化液注入气道是控制痰痂形成的有效方法。我科自9月28日~12月5日对9例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微量泵行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年龄7岁~54岁,平均37.4岁。颅咽管瘤1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脑外伤伴急性肾衰1例,脑外伤、肋骨骨折、肺挫伤、双上肢及左下肢骨折1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1.2方法①用物微量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8例E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加湿化上氧,观察组给予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人工鼻加湿化上氧,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气道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道造口术,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而将患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气囊气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解除其梗阻的手术。这是ICU中抢救重危病人常用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会影响正常鼻腔功能的发挥。因为空气不再经过鼻腔而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气道,鼻腔失去了过滤、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生理基础及其重要性,系统回顾分析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研究现状,包括气道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式的选择、气道湿化量的选择及对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加温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 10 8例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治疗组 6 0例与对照组 48例 ,治疗组采用加温 (湿化液温度 35~ 38℃ )湿化气道 ,对照组采用常温湿化气道 ,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 ,气道粘膜出血 ,肺部感染 ,皮下气肿 ,咽瘘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 6 0例中刺激性咳嗽 ,气道粘膜出血 ,肺部感染 ,皮下气肿 ,咽瘘发生例数分别为 8、 3、 6、 1、 0例 ;对照组 48例中分别为 2 5、 12、 2 2、 5、 1例。平均住院天数前者为 13d ,后者为 18d (P <0 0 1)。结论 :加温气道湿化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元焕 《天津护理》2009,17(3):155-156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肺部感染率升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注射器间断气管滴人和输液泵控制滴速持续滴入湿化液,并观察两种气管湿化方法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护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灵敏、正确、有力的信息反馈。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院护理部从2007年1月开展对出院患者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根据反馈情况了解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责任心,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1方法由专职护士对出院后3—7d的患者进行电话信息反馈,护理部对建议或意见3d内提出改进与整改措施,对投诉要详细地登记事情的经过,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分析,在1周内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反馈给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吸氧面罩在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不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命体征稳定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吸氧面罩加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和痰痂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氧面罩微量泵湿化鼻导管给氧优于传统的微量泵湿化和鼻导管给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巧峰  陈金姣 《全科护理》2013,11(11):1011-1012
应用微量泵对喉癌气管切开病人持续、匀速泵入0.45%氯化钠液体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气道通畅情况,未出现因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器接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比较2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器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