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职大专医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重对高职大专医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为医学生提供科学世界观指导,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改革哲学教育教学,从哲学知识、哲学能力和哲学品格等方面培养高职医学生的哲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宽恕教育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恕教育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和今后所从事的医疗工作有着十分晕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宽恕教育有利于优化医学生的心理环境,促进医学生的心理成长,提升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形成和谐的人格;同时,宽恕教育还有利于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医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综合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较长期效果 ,并可在自然条件下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方法 ]采用 16种人格因素量表多角度地分析当代医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在此基础上 ,连续 2年先后在全年级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干预活动 .[结果 ]医学生的人格可塑性很强 ,通过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 ,完全能改善医学生的某些人格因素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 ]心理健康干预活动对于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西北医学教育》2016,(6):888-891
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种内化过程。内化主要有三个阶段,参照内化不同阶段所参与的元素或所需的条件,可以从医学生人文教育和医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因参与人文素养形成的各元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知、情、意、人格方面相互缠绕,上述方法也可以被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借鉴,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高校心理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医学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以及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男生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男牛.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得分高于汉族学生,在精神质上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精神质与掩饰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学牛神经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我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应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结合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人格因素在父母教育程度、拖延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应用16PF量表和Aitken拖延问卷对310名兰州大学医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不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医学生在5项人格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拖延组与拖延组在7项人格因素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人格和拖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全面培养学生,以改善学生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8.
于淼  于景艳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15-1217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剖析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从科学发展视阈强化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实施,这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养成、培育良好的医德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状况,为加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250名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抗挫折能力平均得分为(17.13±3.54)分,其中所得总分在19分以上98人,占39.5%;9~18分144人,占58.1%;8分以下6人,占2.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住地医学生之间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61.7%的医学生愿意参加挫折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结论:医学生抗挫折能力尚可,大部分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对某些挫折的抵抗能力弱,同时愿意参加挫折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加强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议高等医学院校的美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并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种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一、美育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大学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美育属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范畴。1.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医学专业教育是教给学生治病救人的本领 ,并且在给予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使学生体味着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的美与神奇。而美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促进大脑左右半球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加学生丰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SCL-90、自我意识开放性问答,比较2003-2004年下半学期选修《健康心理学》的369名大学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教学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且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前后应对方式差异虽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学后合理化因子得分有所增加,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得分有所降低。教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负性评价更少,更倾向于中性和正性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平衡。结论《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凯  杜志丽  贺思辉 《医学争鸣》2006,27(9):825-827
目的:了解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 方法:本文借鉴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自编了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对西安4所高校部分贫困生进行测查,并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参数进行比较,综合应用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 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心理指标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意症. 结论: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高校应注意帮助培养健全人格、自主采用积极的防御方式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是人民群众生命的保护神,承栽着生命与健康的希望,然而,由于社会竞争、专业课程、就业、情感以及经济等多重问题的因扰,使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亚健康状况凸显,焦虑,抑郁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医学生的交流中,因此,医学院校在关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上来。进一步认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认真分析、研究医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心特殊学生群体,建立人际关系实验室及危机干预咨询室,提供人际社会支持,切实做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是调查被试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294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 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在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人格特征表现为较内向、高神经质、高精神质的军校医学生更容易对专业不满意;对所学专业越不满意的军校医学生则表现出越多相应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军训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引发对军训工作的细节进行伦理学探讨。方法:以2005级795名全体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进行测试和评定,运用EPQ进行心理特征的测试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SCL—90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EPQ的P量表和N量表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值均小于0.01或0.05),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学生军训过程中的身心健康不受损害。结论:新生军训后存在一定的身心健康问题,军训时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伦理原则,以减少学生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和家校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误会和诉讼,提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宁夏医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对宁夏医学院2004级1509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均分总体趋势由低到高依次是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大专生;除躯体化因子外,医学新生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P<0.01),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各因子分高于男生,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敌对因子外,非独生子女的各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总均分、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抑郁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离异和父母非离异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级医学新生自评症状较多,不同教育层次新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别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对沈阳市四种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同龄青年,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59%;学校类别不同,心理障碍的状况也有所不同,四类高校间,艺术类院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文科类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理科类。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应付方式。方法 用自编的应付方式问卷、EPQ、SCL- 90 对6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大部分人采用积极或综合的应付方式,主、客观指标均显示这两种方法较有效,遇心理刺激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显著较短;而消极应付方式较少人采用且效果较次。性别、个性及心理卫生状况与其应付方式关系密切。结论 学校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诱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有效的多元化的应付方式,预防心理疾患,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校1 645名大学生进行入学健康体检和心理健康测量,其中大一贫困生234名,大一非贫困生684名,大三贫困生232名,大三非贫困生495名。心理健康测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在大一年级健康体检中,贫困生心电图异常一项检出率高于非贫困生(P<0.05)。②大三贫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4项得分高于大一贫困生(P<0.05)。结论: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针对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干预措施,以维护贫困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