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幽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近7年反复出现反酸、烧心症状,有时伴有上腹隐痛,曾三次因呕血、黑便而住院治疗,每次自觉症状缓解带药出院,均未作正规检查。本次不明诱因上述症状加重来院就诊,要求行胃镜检查,于2000年3月29日行电子胃镜检查,检查发现胃窦处见两个幽门,两个幽门之间约有1.2 cm,正幽门略大于副幽门,形态相似成开放状态,肠液不断返流。内镜从正副幽门分别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副幽门口有0.5×0.5 cm浅溃疡(见图1),用活检钳从副幽门口进和谅能从正幽门口显示除了幽门前区窦小弯侧0.5×0.5cm浅溃疡…  相似文献   

2.
双幽门畸形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72岁.因"反复上腹胀痛10 年加重伴间断黑便半月"来院就诊.既往未做过特殊检查,否认有呕血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发育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心肺(一),腹部平软,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未及包块,无肌紧张.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2岁,因黑便3 d,呕血1/2 d来我院就诊,伴头昏、出汗、晕厥、无腹痛、反酸、烧心.急诊查血红蛋白64 g/L,予洛赛克、立止雪、羟乙基淀粉治疗后收入消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220/160 mmHg,常年自眼复方降压片,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4.
杨希宁 《胃肠病学》1999,4(3):142-142
病例:男性,62岁,上腹胀痛伴恶心、纳差1月余。1周前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窦粘膜粗乱、隆起,钡餐通过时有分流现象。疑诊胃窦癌。内镜检查示:食管、贲门未见异常,胃体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柔软光滑。胃窦部较膨大,粘膜皱襞粗大,近小弯侧和窦前壁见2个孔,随蠕动收缩或扩张,孔距约1cm。小弯侧孔边有-0.8cm×0.6cm的凹陷,底部覆盖黄白色苔膜,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明显。通过该孔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可见球腔较大,与另一孔相通,球部粘膜未见异常。退镜至胃窦部,由近前壁的孔可窥见十二指肠,但由于孔径较小,…  相似文献   

5.
6.
双幽门1例     
1 病例报告 男,43岁。因上腹部不规则隐痛伴反酸、嗳气、腹胀纳差3个月而入院。10d前曾有恶心呕吐、每日数次,服用多种制酸解痉药,效不显。体检:消瘦,剑下有压痛。化验检查有轻度贫血,其他正常。超声波肝胆胰脾探查均正常。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未见异常。胃体:胃窦粘膜均呈散在性丘疹样改变,充血肿胀。幽门部见两个开口,呈圆形,相距2cm,其一位于胃窦大弯侧靠后壁,蠕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有约1.0cm×1.5cm之溃疡。其二位于胃窦小弯侧靠前壁,见少量胆汁反流,孔小内镜不易通过。钡透显示胃窦部粘膜粗大,幽门管开放良好。在幽门旁小弯侧,另有一钡柱通向十二指肠基底角。球腔变形,基底部轻度凹陷。球的小弯侧充盈欠佳,有龛影及粘膜集中现象。 2 讨论 内镜下通常瘘口清晰可见,有时必须足够充气,并清除  相似文献   

7.
邢一鸣 《胃肠病学》2013,(8):509-510
病例:患者女,62岁,因"反复咳痰10年,再发3 d"于2012年10月17日就诊于我院呼吸科。患者10年前受凉后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就诊于我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次在我院和外院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3 d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黄白痰,咳嗽剧烈时伴胸闷、气喘,可成句连续讲话,能平卧,在外院给予头孢、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未明显改善,第2 d发生恶心、呕吐两次,呕吐物为黄色胆汁样,无  相似文献   

8.
双幽门畸形临床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小儿多为先天性畸形,诊断主要靠胃镜检查.治疗分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及随访观察等.  相似文献   

9.
双幽门(double pylorus)由Smith等在1969年首次报道,是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一种.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就1例典型的双幽门患者报告分析于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72岁,农民,因反复上腹部隐痛2月,加重1周来院就诊.2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部钝痛,伴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既往服用去痛片史3年,吸烟30余年,每天15支,无传染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查体:P 80次/min,Bp 120/70 mmHg,无贫血貌,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10.
刘晶晶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0):699-699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年伴黑便1周就诊。黑便呈稀糊状,伴乏力、纳差、消瘦,平均每日2~3次,腹痛与进食关系不大。既往有“慢性胃痛”病史,从未系统检查治疗。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尚稳定,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男,64岁。以咳嗽、咳痰15d,黑便4d入院。查体: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0次/min,律整,心音低,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Hb 100g/L,WBC 10.7×10~9/L,N 0.90,大便潜血(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性P波。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结论:①胃炎、②双幽门管(管间距约1cm,胃与十二指肠间可见两个管道相通)。1992-06-09行内镜检查,进镜75cm达胃角,呈弧形,胃  相似文献   

12.
<正>一、病例资料患者,女,72岁,因黑便3d,呕血半天来我院就诊,伴头昏、出汗、晕厥、无腹痛、反酸、烧心。急诊查血红蛋白64g/L,予洛塞克、立芷雪、羟乙基淀粉治疗后收入消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最高达220/160mmHg,常年自服复方降压片,阿司匹林治疗。查体:Bp90/60mmHg,精神不振,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心肺(-),腹平软,右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幽门管硬癌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幽门管硬癌六例报告张金章明淑节刘国荣王林泉本文总结我院近十年来收治6例老年人幽门管硬癌。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一、临床资料:6例老年人幽门管硬癌,男5例,女1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6例均因幽门梗阻而住院。主...  相似文献   

14.
万涛  杨双  郑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8):1835-1837
正双胆囊畸形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异常疾病,最早在1926年由Boyden医生[1]报道,发生率约为1/4000。该解剖变异发生于胚胎的第4周,正常情况下肝憩室分为头、尾两支后逐渐分化为胆道各系统结构,若肝憩室分出两个尾支,则形成副胆囊,导致双胆囊畸形。现报告1例双胆囊畸形,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解剖分型、诊断方法及治疗进行系统回顾。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例一 :患者男性 ,81岁。因反复呃逆 6年余 ,加重 1个月入院。胃镜检查 :距门齿 35cm至贲门口处 ,在右侧壁可见隆起菜花样肿物 ,中央溃烂 ,质脆 ,触之易出血。该处食管狭窄 ,内镜尚能通过。胃黏液湖不清 ,胃底体变狭小 ,底体小弯侧可见弥漫性隆起性肿物 ,占据底体小弯全部 ,质地硬且脆 ,触之易出血 ,表面溃烂 ,部分有污苔附着 ,底体腔难以撑开。胃窦蠕动差 ,幽门前可见一 1 0× 1 0cm隆起息肉样肿物 ,质软 ,无蒂。各取组织送检。病理检查 :(胃窦 )黏腺体萎缩 ,肠上皮化生 ,慢性炎细胞浸润 ;(胃体 )腺癌 ,由管状腺体构成浸润生长 ;(食管 )…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上的恶性肿瘤中估计占第二位。我国胃癌年死亡率为16/10万,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近20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胃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自1983年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许多研究认为该菌感染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虽然尚不能肯定两者有因果关系,但越来越多的资料支持HP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从病因学研究的原则角度,对HP与胃癌的病因学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杨  姜海毅 《山东医药》1999,39(19):23-24
1988年7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22例晚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空肠双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7例;年龄55~75岁,平均60岁。原发肿瘤均位于胃窦部,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胰腺等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肿瘤已不能切除。10例患者曾行胃、空肠吻合加Braun′s吻合术(吻合口位于胃前壁8例,后壁2例),术后梗阻症状不缓解,进食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症状,保守治疗30~70天无效,对其中2例再次手术时,误认为胃、肠吻合口小而予以扩大,术后症状仍不缓解,行第三次手术时…  相似文献   

19.
孟凡青  李杰 《山东医药》2001,41(2):31-32
自1989年8月以来,我院对12例残胃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全残胃切除、空肠“9”字袢代胃及幽门重建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