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对煤工尘肺(CWP)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并观察CWP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Q-Td、Q-Tcd的关系。方法依丹麦ABL-4血气分析仪所测100例CWP低氧血症程度和Lown’s室性心律失常分级进行分析,并以40例煤矿工人为对照。结果 (1)对照组Q-Td、Q-Tcd均未见因年龄产生的明显差异。(2)CWP低氧血症患者中,PaO2≤60 mmHg组Q-Td为(59.9±21.7)ms,Q-Tcd为(72.91±25.25)ms,较PaO2>60 mm Hg组[Q-Td为(51.53±21)ms,Q-Tcd为(57.8±18)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Q-Td与Q-Tcd延长,随患者低氧血症程度进展而加重。(3)Q-Td、Q-Tcd延长致CWP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级别增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79.28±15.27)ms、Q-Tcd为(84.39±14.2)ms,比轻级室性心律失常组(L1-2)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79ms以上者中,63.33%的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Q-Td、Q-Tcd值越大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Q-Td明显延长可能预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房负荷(PTFV1)的关系。方法:测量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包括死亡前)住院期间Q-T离散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与出院时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比较Q-Td与PTFV1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80例AMI住院期间Q-Td动态变化揭示了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TFV1的密切关系,62例急性心肌梗死Q-Td及Q-Tcd入院时较出院有非常明显延长(P<0.05)。结论: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一项敏感指标,不失为无创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辛胜军 《现代医院》2005,5(9):42-4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经超声心动图确定LVH38例,无LVH42例与4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结果LVH组Q-Td(65.8±14.7)ms,无LVH组Q-Td(37.2±8.9)m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对照组(31.95±8.8)ms,LVH组Q-Td≥60ms与左室正常组Q-Td>60ms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将其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QT间期离散度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与QT间期离散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并导致猝死。一些研究已证实[1]AMI后QT离散度(QTd),T离散度(JTd)的变化来评价再灌注状态,并预测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就此作用进行观察。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中山医院1994年3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8周左右对每一位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生化标志物检测,根据常规心电图fQRs的有无,将研究对象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分别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24h室性早搏的发生数明显高于非fQRs组(3140±555 vs 1226±142,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34.4%VS10.7%,P〈0.05)。结论心电图12导联fQRS波可能可预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利多卡因组(n=32),并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c由用药前(396±17) ms延长至(398±16) ms,利多卡因组QTc由用药前(395±25) ms减至(394±26) ms,但两组用药前后Q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d由用药前(34±12) ms减至(2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利多卡因组QTd由用药前(32±11)ms减至(29±14) ms,但前后QT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较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9例,未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7例,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年龄更大,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水平更高,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水平更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Killip分级为Ⅲ~Ⅳ级、梗死部位为下后壁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QRS-T夹角>9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Killip分级为Ⅲ~Ⅳ级、下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分别为(54.13±5.66)%、(55.38±5.14)mm、(45.71±4.09)m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1194.34±152.29)次/24 h、(4.89±0.34)min/次,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左心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水平分别为(77.23±11.78)次/min、(402.55±43.14)ms、(63.10±15.03)ms,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74%、29.03%;研究组LVEF、LVEDD、LVESD分别为(58.64±6.53)%、(42.25±4.09)mm、(38.25±3.42)m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和心电不稳定的程度,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1~3].近年来报道冠心病、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时Q-T明显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4~6].煤工尘肺(CWP)患者的Q-Td、Q-Tcd变化未见报道,我们对CWP患者的Q-Td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刘源  唐其柱  李利娜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48-2949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4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监测24h长程心电图,记录QT离散度的变化,观察组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心力衰竭组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较不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患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延长与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心电图QT离散度(QTd),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川崎病患儿心电图QT离散度,测量12导联心电图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an)和心率,计算QTd和心率校正的QTd(QTcd),与健康小儿的QTd、QTcd。值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D患儿QTd、QTcd值分别是(37.2±5.3)ms,(61.5±7.1)ms;而健康小儿是(26.2±2.7)ms和(37.2±6.2)ms,两组比较,t值分别是7.98和11.24,P均〈0.001。结论KD患儿心电图QTd值增大,预示心肌受损、易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0例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 55例QTcd大于60ms患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小于60ms的患。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c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早期测定QTcd是防止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重要检测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低血钾时Q-T离散度(Q-Td)的关系,测量50例低血钾患者补钾前后的Q-Td并与40例血钾正常者做对照。结果显示低血钾组Q-Td显著高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大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说明Q-Td是低血钾患者的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5天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分析两组于住院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fQRS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fQRS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后QT离散率(QTd)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34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A组)及非溶栓组(B组),其中将A组又分为再通组(A1组)和未通组(A2), 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B组QTd作了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的A1组QTd明显减少,而B组及A2组之QTd增大,且A2组与B组之间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QTd增大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率增大。结论:AMI患者QTd明显增大,当及早再灌注后QTd减小明显,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降低。动态观察QTd值对识别高危人群,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游斌权  苏唏  周炜  王琳 《中国医师杂志》2005,7(9):1285-1286
本文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后随机接受胺碘酮(胺碘酮组,n=31)或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n=45)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并对治疗前、后QTd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前者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明显降低QTd。后者则不降低Q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霉素为主介入化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单盲法分析32例肿瘤患者行以阿霉素为主介入化疗后对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结果]化疗前Q-Td、Q-Tcd分别为(53.59±15.76)ms、(60.3±16.06)ms,化疗后Q-Td、Q-Tcd分别为(60.5±18.34)ms(69.21±19.01)ms,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Q-Td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简便、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0例患者的QT、JT、Q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68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复极离散度大小与左室重量呈正相关,伴左室肥厚者(LVH组)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对照组)(P<0.01),有持续性室速发生者(SVT组)的复极离散度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P<0.01),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VPC组)的QT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极离散度的大小主要与左室重量有关,伴左室肥厚者的心性猝死率增加可能与QTd的增大有关,QTd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特别是急性心肌硬死(AMI)患者差异较大。近年研究发现,AMI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Q-Td明显增加。而我们测定62例AMI患者QT变化与正常人对比,旨在探测AMI患者QTd变化与其心律失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