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和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水化治疗。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有1例行CAG患者发生CIN(发病率为1.47%),有2例行PCI者发生CIN(发病率为3.1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可导致造影剂肾病,PCI危害大于CAG,其原因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术日渐普及 ,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一些并发症有时难以完全避免。本文回顾分析了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4月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 10 75例病人中出现的 15例( 1 4% )并发症 ,旨在总结经验 ,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4月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住院病人 10 75例 ,男性 674例 ( 62 7% ) ,女性 40 1例( 3 7 3 % ) ,年龄 3 3~ 91岁 ,平均年龄 ( 60 3± 9 2 )岁。其中冠脉造影 (CAG) 762例 ( 3例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1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论证工作中积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 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并发症得到一定的控制.结论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PSA)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或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的方法,失致的病例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结果 经超声检查确诊IFPSA的31例患者,首先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绝对卧床24~48 h,术后24 h~1 w后复查彩超,23例患者完全闭合;8例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的方法进行处理,5例完全闭合;失败的3例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并复查超声,了解修复情况.同时积极控制血压,停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及凝血药物1~7 d,结果闭合处没有重新开放.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引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人工压迫法、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一种最为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VF发作时,因各部位心室肌电活动紊乱没有规律,心脏不能进行有效的收缩,从而失去泵血功能.其病情发作凶险,在医院以外发作时由于缺乏及时救护,患者生存率不足3%.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广泛的开展,VF作为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其发生率低,但因其有致死风险而备受关注,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术中VF是确保手术安全、成功的前提条件.本文就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VF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8例,其中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有18例,对室颤患者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胸外按压,维持血压及水电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其中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冠脉介入治疗术,可及时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可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从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分析发生室颤原因、总结抢救经验、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加强患者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45例PCI患者中45例严重出血病例,按出血部位分类总结各自的临床特点,随机抽取54例无严重出血病例做为对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严重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PCI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为2.0%。高龄(P=0.0013)、较低的体重(P=0.0378)和血肌酐水平升高(P=0.0353)是增加PCI术后严重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的抗血栓治疗应根据年龄、体重和血肌酐水平并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应将防止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做为术后护理一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工作中积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与控制经验。结果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和控制,并发症得到一定的控制。结论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控制,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39-1440
目的分析不同靶血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选取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9月16日期间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结果从血液指标角度分析,RCA组、LAD组、LCX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钾水平、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RCA组患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率最高,其次为LCX组患者,最后为LAD组患者,而LAD组患者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率最高,其次为LCX组患者,最后为RCA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介入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与靶血管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感染发生率,改善其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6月,31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48.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感染与患者年龄、并发心功能不全、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抢救术野受污染和发病后延迟就诊相关。结论通过杜绝术野污染;积极控制患者其他基础疾病;加强支持治疗,提高老年患者免疫力;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等措施控制感染率,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Mg~(2+)抗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 Mg2 +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1例 )和对照组 (3 0例 ) ,治疗组在极化液中加入 2 5 %硫酸镁 ,对照组输注极化液。结果 :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9.7% (3例 ) ,对照组 3 3 .3 % (1 0例 )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Mg2 + 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CTA扫描,各48例.对照组给予第一代双源CT上行常规C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组给予第三代双源CT上行低管电压、低剂量碘造影剂的双低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86例,均为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监测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6%,60.47%,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中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更加详细的提供患者心律失常的变化,如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的成像技术的发展及理念的更新,心肌灌注显像(MPI)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其在冠心病诊断、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和优越的价值,可以为临床上冠心病的筛选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外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外孕的超声检查资料图像特征,具体的方法,先行腹部超声检查,后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图像表现典型孕囊型9例,混和性包块型18例,混和型包块并伴有腹盆腔积液5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宫外孕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开展适龄儿童的麻疹、乙脑疫苗免疫效果检测,了解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后的免疫状况,评价免疫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县制定免疫预防策略和工作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有关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和其他参考资料进行检验和判定,采用Excel 2003及SPSS13.0软件对汇总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图的制作及分析。结果卢氏县分别共检测麻疹、乙脑血清标本5 657例、4 737例,阳性率分别为98.29%、97.51%;经x2检验,各地区的麻疹、乙脑抗体分布不同。各个年龄段中麻疹、乙脑抗体阳性率均为>2剂次的最高,分别为99.45%、99.00%。结论卢氏县适龄儿童的麻疹、乙脑疫苗免疫效果较好,接种全剂次麻疹、乙脑疫苗可有效提高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朱宏涛  张灿刚 《现代保健》2014,(35):104-106
目的:探讨中药心宝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诊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心宝丸,对照组50例,采用阿托品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心宝丸和阿托品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P〈0.01),但心宝丸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P〈0.01);连续观察3个月,心宝丸组50例患者治愈率为22.00%,总有效率为82.00%,阿托品对照组中50例患者治愈率达到14.00%,总有效率为72.00%,心宝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品,阿托品对照组有5例相继出现厌食、恶心,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而中药心宝丸治疗组的患者却未见上述反应,两组患者的尿、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糖检查均无异常。结论:心宝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好,费用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规范性护理流程,主动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3例因患有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PCI术后行IABP治疗,按照规范性护理流程,对这些患者进行主动性护理。结果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外周动脉缺血、严重感染和球囊破裂等IABP严重并发症,3例病人出现小血肿或皮损;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明显,病情好转全部出院。结论IABP实施的效果与护理人员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培训,规范性护理流程,主动性护理密切相关:IABP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规范性护理流程,主动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3例因患有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PCI术后行IABP治疗,按照规范性护理流程,对这些患者进行主动性护理。结果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外周动脉缺血、严重感染和球囊破裂等IABP严重并发症,3例病人出现小血肿或皮损;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明显,病情好转全部出院。结论IABP实施的效果与护理人员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培训,规范性护理流程,主动性护理密切相关;IABP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