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随机对照试验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近50来,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献共1021篇,实际检出963篇,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原则,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83篇,并对这些文献分析评价。结论:目前在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中,RCT的数量和质量不宵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更多的开展高质量的RCT研究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景旗  李静 《光明中医》2023,(12):2436-2439
目的 归纳总结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查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文献,归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手段及疗效。结果 汇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但缺少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与评价标准,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临床路径,仍需更严谨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面瘫临床常用治法与刺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有可靠依据的治法和刺法。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在实际检出的 96 3篇文献中 ,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文献 83篇 ,目前 RCT提供了针灸治疗面瘫有效的可靠依据及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治法与刺法。结论 针灸治疗面瘫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毫针、电针、灸法等 ,最常用的针刺方法是透刺法、浅刺法等 ,而且透刺法优于浅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系统评价方法学、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质量。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S P)、Embase (OvidS P)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面瘫的系统评价。分别使用AMSTAR 2量表、PRISMA声明和GRADE系统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9篇,其方法学质量为低至极低;文献报告质量得分集中在中等质量分数; GRADE分级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优于西药,但其证据质量大多偏低。结论:目前针灸治疗面瘫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可靠程度均较低,其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规范,未来可在研究设计时适当结合中医特色,以期获得更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灸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主要使用循证医学评价法,对2001年—2008年的有关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医学文献进行收集和评价,以对刺灸疗法进行循证评价。结果:文献报道中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针灸联合疗法属于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试论翳风穴在面瘫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仍有部分面瘫患者经治疗后因疗效不佳而遗留后遗症。同时,文献报道各家治疗选穴不一,影响疗效评价。因此,有必要对针灸所选各穴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根据文献、现代研究和临床观察,笔者认为翳风穴在面瘫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中药方剂组成中有君、臣、佐、使一样,翳风穴在面瘫的针灸治疗中,处于“君”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和临床报道,对最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归纳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多样,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良好且优势独特,但诊疗方法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吴曦  胡卡明  陈晓琴 《中医杂志》2008,49(5):465-46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针灸治疗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丰富,鉴于周围性面瘫具有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我们就周围性面瘫的分期、针刺时机、神经定位以及疗效评价等问题,对近年来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贝尔面瘫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对2004年1月-2014年10月间关于贝尔面瘫诊疗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联合运用多种诊断手段诊断贝尔面瘫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且疗效优于单一方法。临床多采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针灸、中药、理疗、面肌功能训练等手段治疗贝尔面瘫。结论:多种诊疗手段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贝尔面瘫诊断的正确率。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应用单一方法治疗的疗效。但有些治疗手段相关文献数量较少,缺少系统评价的文献和高质量文献的支持,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统(CHKD),检索了817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发现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对临床资料相关信息、顽固性面瘫的称谓命名、后遗症与并发症的区分使用及治愈标准的把握等诸方面认识不够。结论: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存在着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它可能会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并解决好上述问题,不仅可以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的整体质量,还可对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的整体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王声强  白亚平  于溯 《中国针灸》2003,23(6):367-370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共综合了35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治疗时机、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部位、辨证分型、针刺手法及腧穴选择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容易受到临床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影响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面瘫的针刺治疗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税素华 《中国针灸》2006,26(2):105-106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周围性面瘫病人的针刺治疗频次与疗效不成正比(P<0·01),每日治疗1次与每周治疗2次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频次可每周2次。  相似文献   

15.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华  李守然 《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针灸疗效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瘫痪侧表情肌群对电针治疗仪断续波刺激的反应为指标将154例患者分为良好型102例,一般型24例和不良型28例,再采用电针断续波配合温和灸治疗.结果:在不超过30次的治疗次数下,良好型治愈率为96.1%,一般型为50.0%,而不良型为0,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预测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实验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治疗4个疗程比较疗效。结果:电针实验组痊愈率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面瘫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观察: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通过6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予以分析。结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面瘫症状。  相似文献   

20.
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