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例AHS临床资料结合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治疗采取针对病因、抗凝和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发现6例脑血管异常改变,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预后良好.结论 MRI是AHS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治疗需早期使用抗凝和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cute hemiplegia syndrome,AHS)的病因及诊琏斤、治疗。方法对20例AHS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中颅脑外伤与非特异性脑血管缺血性病变为主要病因,婴幼儿发病率高,磁共振成像(MRI)是AHS的重要诊断技术,及早给予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RI是AHS的重要诊断方法,早期扩血管、抗凝等综合治疗对AHS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 (AHS)的病因、临床特点 ,并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做一评价。方法 对 3 5例AHS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5例患儿中 ,3岁以下患儿占 80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病因。脑脊液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及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在AHS诊断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结论 AHS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以感染、外伤多见 ,3个月以下小婴儿以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多见 ,本病诊断手段多 ,侧重点不同 ,脑脊液检查、CT及MRI检查可作为AHS的重要检查手段 ,治疗上及早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高压氧疗等综合治疗是AHS所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 1997~ 2 0 0 2年我院儿科病房急性偏瘫患儿 5 0例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患儿中 ,3岁以下患儿占 74%,诊断方面将脑电图、CT及MRI检查特点进行比较 ,三项检查异常率均高。治疗上对 46例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 ,有效率 10 0 %。结论 小儿急性偏瘫发病以婴幼儿为多 ,病因以感染及外伤多见 ,本病诊断方法多 ,但侧重点不同 ,MRI可作为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治疗上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 ,可有效促进肢体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我们对 5 8例急性偏瘫患儿主要从预防并发症和防止肢体肌肉萎缩、肌腱挛缩着手 ,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早期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 :(1)保持良好的功能位 ;(2 )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训练 ;(3 )主动运动训练 ;(4 )按摩等方法。结果 治疗 2个月后肌力能达到V级 ,显效 3 5例 ,有效 2 3例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5 8例急性偏瘫患儿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实施 ,防止肌肉韧带挛缩 ,保持关节活动度 ,防止关节变形 ,短期内效果明显 ,为肢体康复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1997~2002年我院儿科病房急性偏瘫患儿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中,3岁以下患儿占74%,诊断方面将脑电图、CT及MRI检查特点进行比较,三项检查异常率均高。治疗上对46例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有效率100%。结论 小儿急性偏瘫发病以婴幼儿为多,病因以感染及外伤多见,本病诊断方法多,但侧重点不同,MRI可作为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治疗上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可有效促进肢体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偏瘫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非独立性疾病。本病在儿科比较常见,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1年6月收治了54例急性偏瘫患儿,其中42例进行了头部 CT 检查。本文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为9个月~2岁10例,~5岁7例,~10岁21例,~14岁16例。男30例,女24例。农村41例,城市1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3天25例占64.  相似文献   

9.
10.
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肢体偏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小儿急性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肢体偏瘫患儿76例,随机分为2组,高压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常规治疗组36例。对高压氧组的不同病因、开始治疗时间及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及2组间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压氧组治愈率72.5%,常规治疗组为36.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肢体偏瘫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AHS)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做一评价。方法对35例AHS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儿中,3岁以下患儿占80%,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病因。脑脊液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AHS诊断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顸后良好。结论AHS以婴幼儿多见,病因以感染、外伤多见,3个月以下小婴儿以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多见,本病诊断手段多,侧重点不同,脑脊液检查、CT及MRI检查可作为AHS的重要检查手段,治疗上及早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高压氧疗等综合治疗是AHS所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们对58例急性偏瘫患儿主要从预防并发症和防止肢体肌肉萎缩、肌腱挛缩着手,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早期护理。方法护理方法:(1)保持良好的功能位;(2)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训练;(3)主动运动训练;(4)按摩等方法。结果治疗2个月后肌力能达到Ⅴ级,显效35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58例急性偏瘫患儿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实施.防止肌肉韧带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变形,短期内效果明显,为肢体康复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偏瘫是一组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 2 0 0 4年期间收治的 4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3月 5例 ,~ 5岁 7例 ,~ 7岁 8例 ,~ 9岁 2 0例。秋季发病 2 0例 ,冬季发病 13例 ,春季发病 5例 ,夏季发病 2例。来自农村 3 6例。1 2 临床表现 左侧偏瘫 18例 ,右侧偏瘫 2 2例。发热 16例 ,惊厥 17例 ,昏迷 5例 ,头痛呕吐 13例 ,中枢性面瘫 10例 ,吞咽困难 5例 ,患侧肌张力增高 2 8例 ,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12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2 1例 ,并发肺炎 3例 ,…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偏瘫是一组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2004年期间收治的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神经内科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共收治小儿急性偏瘫 2 1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例中男 12例 ,女 9例。年龄 10个月~ 6岁。其中小于 1岁 1例 ,1~ 2岁 8例 ,~ 5岁 7例 ,~ 7岁 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小于 3天 14例 ,~ 1周 5例 ,~ 1个月 2例。1 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15例 ,亚急性起病 6例。其中发热 8例 ,头痛 10例 ,呕吐 8例 ,抽搐 5例 ,腹痛 1例。左侧偏瘫 12例 ,右侧偏瘫 9例。同时伴中枢性面瘫 17例。1 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于 10 0× 10 9/L 10例 ,中性 >0 6 0 8例 ,血沉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脑桥梗死后并发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梗死灶累及周围组织和可能病理机制。方法总结本研究急性脑桥梗死并发不宁腿综合征3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与文献报道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53,62),男性患者比例为63.6%(7/11例);临床多表现为偏瘫伴构音障碍;影像学分析提示病灶多位于脑桥腹内侧面,病灶纵深比值为78%(62%,82%),责任血管为脑桥旁正中支。脑桥核,而非网状结构为频率最高的累及结构。结论急性脑桥梗死与不宁腿综合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与梗死灶累及脑桥核有关。  相似文献   

1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眼球震颤、Ho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头部CT检查未发现延髓病变,17例头部MRI示延髓背外侧梗死。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伤性急性脑梗死FLAIR与DWI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急性脑梗死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的表现,并对比分析双序列加权像在小儿外伤性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对17例小儿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行CT扫描后行FLAIR和MRDWI扫描,对其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病变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rADC。结果在小儿外伤性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FLAIR显示病灶5枚,DWI显示病灶13枚,发现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29.4%与76.5%,病变区的平均ADC为6.05×10-4mm2/s,rADC为55.60%。结论小儿外伤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DWI较FLAIR序列敏感,DWI且能对小儿外伤性急性脑梗死作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