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10~12岁女童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我国10-12岁女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我们进行了为期2年、设有对照的双盲干预实验。将北京市9所小学757名平均年龄10.1岁的女童分为对照组(259人,保持日常饮食)、A组(238人,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强化牛奶144ml/d)和B组(260人,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144ml/d)。调查其食物摄入和体力活动情况。干预前、中、后测定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坐高及膝高。结果 干预2年后,A组和B组的身高增长率(9.52%和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A组和B组的体重增长率(34.53%和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91%;A组的坐高增长率为9.21%,显著高于B组的8.58%,又高于对照组的7.87%;A组膝高的增长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8.37%)和对照组(8.44%)。结论 长期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的牛奶可能会促进我国10-12岁女童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
儿少卫生     
050384 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北京城区小学女生骨量的影响/马冠生…∥营养学报2002,24(4)420~425探讨饮用钙与维生素D强化牛奶对北京城区青春前期女生骨量的影响。为期1年设有对照的双盲干预研究。将来自北京市西城区9所小学平均年龄为101岁的女生757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259):保持日常饮食;实验1组(n=238):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强化牛奶137mld,含钙233mg;实验2组(n=260);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137mld,其中钙233mg,VD33μg。使用24h回顾法了解食物摄入、体内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全身和…  相似文献   

3.
强化钙与维生素D牛奶对北京城区小学女生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 探讨饮用钙与维生素 D强化牛奶对北京城区青春前期女生骨量的影响。方法 : 为期一年设有对照的双盲干预研究。将来自北京市西城区 9所小学平均年龄为 1 0 .1岁的女生 75 7名随机分为对照组 (n=2 5 9) :保持日常饮食 ;实验 1组 (n=2 3 8) :除日常饮食外 ,饮用钙强化牛奶 1 3 7ml/d,含钙 2 3 3 mg;实验 2组 (n=2 6 0 ) :除日常饮食外 ,饮用钙和维生素 D强化牛奶 1 3 7ml/d,其中钙 2 3 3 mg,VD 3 .3μg。使用 2 4 h回顾法了解食物摄入、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 ,用双能 X线吸收仪 (DEXA)测定全身和前臂骨量。结果 : 与干预前相比 ,实验组 2全身骨矿物密度 (BMD)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实验 1组和对照组 (9.6 %、8.3 %和 8.0 % ,P=0 .0 0 2 ) ;实验 1组、实验 2组桡骨远端 1 /3处 BMC和骨面积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BMC:1 3 .0 %、1 2 .9%和1 1 .7% ,P=0 .0 1 6 ;骨面积 :2 .3 %、2 .0 %和 1 .5 % ,P=0 .0 1 0 ) ;实验 1组前臂远端 1 /1 0处 BMC和BMD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0 7)。结论 : 饮用钙与维生素 D强化牛奶能促进青春前期女生骨量的增长 ,饮用钙和维生素 D强化牛奶促进骨量增长的作用比饮用钙强化牛奶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访研究补充强化钙、维生素D牛奶中止2年后北京城区中学女生骨量的变化。方法:从完成1999-2001年补充强化钙和维生素D牛奶实验的698名女生(10.1岁)中随机抽取294名2年后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未补充强化奶,实验1组强化钙奶,实验2组强化钙-维生素D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般情况、膳食营养摄入、体力活动状况等指标,并检查其体格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状况。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量全身、桡骨和前臂的骨量。结果:干预后两个实验组的桡骨远端1/3处、前臂远端1/3处和前臂远端1/10处的骨矿含量绝对增长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干预中止两年后随访时三组间三个部位的骨矿含量增长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补充钙、维生素D强化牛奶后对女生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在中止两年后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饮用强化牛奶对小学女生营养状况的影响情况,为学生饮用奶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抽取黑龙江省密山市3所小学四年级学生30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1(每人每天饮用含钙400 mg的伊利纯牛奶250 mL)、实验组2(每人每天饮用含钙400 mg的伊利牛奶250 mL,添加维生素D8μg)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实验时间为2005年3月1日至12月10日.于干预前后进行营养学及人体指标的各项检测.结果 膳食中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以实验组2最高,实验组1居中,对照组最低.干预前后3组学生身高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增长率实验组2高于实验组1和对照组.结论 在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单纯补充钙明显.补充牛奶可能会促进体重的增长,对身高增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李应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17-3818
目的:探讨补充强化钙和维生素D饮品对儿童骨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十堰市某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儿童283例,其中男143例,女140例,根据是否行饮品干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强化钙和维生素D饮品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强化钙和维生素D饮品干预。结果:饮食干预后实验组男童、女童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饮食干预后实验组男童、女童骨矿物含量、骨面积和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强化钙和维生素D饮品可促进儿童骨组织生长发育,提示儿童生长发育期应供给充足的营养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牛乳清碱性蛋白对实验大鼠和人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44只雌性SD大鼠分为4个组。具体设置为:对照组、A组(每天给以每kg体重10mg乳清碱性蛋白)、B组(每天给以每kg体重20mg乳清碱性蛋白)和C组(每天给以每kg体重30mg乳清碱性蛋白)。连续灌胃90d后,分离股骨,分别测定股骨远心端,股骨干中段和股骨近心端骨密度。募集健康育龄女性志愿者63名[(37.9±4.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甲组、乙组3组,其中:对照组饮用普通牛奶、甲组饮用含30mg乳清碱性蛋白的牛奶、乙组饮用含60mg乳清碱性蛋白的牛奶,每日1次,连续24周;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双能X射线测量腰椎(12-L4)、左侧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区)及右足跟骨骨密度;ELISA法测量血清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结果A组大鼠的股骨远端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而添加本试验剂量的乳清碱性蛋白牛奶对育龄女性受试者骨密度未见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每日每kg体重10mg乳清碱性蛋白能提高实验大鼠的股骨密度,但未观察到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牛奶加鸡蛋营养干预一年后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的模式。方法研究现场为广西田阳县贫困农村,选取554名1~5年级小学生作为干预组,每名学生于在校日补充200g牛奶和1枚鸡蛋进行营养干预,另选42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学生1年后的体格形态指标变化和营养状况。结果干预组男生体重增长(3.5±1.8)kg高于对照组(2.9±1.5)kg,8岁组女生体重增长(3.6±1.6)kg高于对照组(2.7±1.2)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身高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男生的营养不良率从基线的29.6%降至干预后的22.0%,而女生的营养不良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给学生补充卤蛋和牛奶,可使学生的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都得到改善和提高,该措施值得在贫困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综合营养干预对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营养措施对预防和改善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作用.方法 以185名骨密度水平较低的中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骨密度水平等因素均衡后随机分为3组.干预A组每天补充钙、维生素D3和大豆异黄酮,同时进行营养宣传教育;干预B组和对照组使用安慰剂,干预B组同时进行营养宣传教育,对照组不进行营养宣传教育.通过比较干预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评价其效果.结果 干预A组对象腰椎(L2~4)侧位的骨密度平均值整体均数上升3.53%,由干预前的(0.531 7±0.083 1)上升至干预后的(0.550 5±0.094 9);干预B组上升1.71%.由干预前的(0.530 7±0.094 6)上升至干预后的(0.539 8±0.093 9);对照组下降4.75%,由(0.529 7±0.085 8)下降至(0.504 6±0.080 6);干预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适量补充钙、维生素D3及大豆异黄酮和(或)营养宣传教育等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改善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对学龄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20名8~12岁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另一组服安慰剂。实验采用双盲设计,补充期为6个月,停止补充后1年再随访观察。试验前后和停止补充1年后分别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生化等指标。结果:补充组儿童的4h负荷尿中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排出量,晨尿羟脯氨酸含量及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补充组儿童的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尺骨中点处的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补充组儿童的阅读速度、学习能力及数学考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停止补充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视黄醇含量趋势高于对照组,补充组临界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对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和学习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长期补充停止后某些有益效果仍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是用国产单光子BMD—4型骨密度检测仪测定789例2~8岁正常儿童的骨密度。结果显示:儿童骨密度与年龄成正相关,7岁时出现骨密度增长高峰。骨密度低于一个标准差以上者占受检总数的11.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每天饮用牛奶及用维生素A、D组儿童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提示奶制品及维生素A、D的服用,对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及骨质疏松症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宝安区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宝安区清华实验学校2 041名9~19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筛查出单纯性肥胖者328例,将肥胖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并选正常体重者作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与调整、体育锻炼、行为矫正以及心理健康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体重控制两年.结果 经过两年干预,干预组的肥胖程度显著下降(P<0.01),身高增长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aopB及血压、体重均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及aopA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采用饮食控制与调整、体育锻炼、行为矫正及心理健康指导等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治疗与预防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I多态性与补钙对青春期少女骨骼发育作用的关系,为制定钙膳食参考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志愿者中选取88名13~15岁青春期少女,随机分为补钙组和对照组,并按XbaI多态性分成不同的亚组,进行为期1年的补钙实验。在补钙前后测定全身各部位骨密度、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雌二醇(E2)及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基因亚型间补钙后骨密度增长或骨生化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共72人完成了整个研究。经过1年的干预,补钙组BGP的增长及前臂远端1/10处的骨密度增长均大于对照组;补钙组内的Xx亚型反映骨形成的指标BAP的增长大于xx亚型,且全身各测量部位的骨密度增长值均大于xx亚型,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内各XbaI亚型上述各指标的增长值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XbaI多态性中Xx较xx亚型具有更好的补钙反应性,在今后的补钙干预中应考虑该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1~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应用IMFeD(爱饭达)评估指导软件为主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喂养指导。结果干预组在儿童胃口差、对某种食物偏好、不良进食习惯、父母过度关心4类饮食行为问题、抚养人不良养育行为和忧虑程度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身高增长值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MFeD评估指导软件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阶段性个体化综合临床干预,能有效改善1~4岁儿童饮食行为,促进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5.
补充酸奶对北京郊区学前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补充酸奶对3~5岁学前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北京郊区7所幼儿园的402名学龄前儿童(男217人,女185人),其身高和/或体重低于WHO推荐标准的均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酸奶组,酸奶组每天补充1杯酸奶(125 g),每周补充5 d;对照组不补充;两组均保持正常饮食,持续9个月。每月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和上臂围,并记录儿童补充和出勤的情况;每3个月进行膳食调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酸奶组儿童膳食中钙、锌和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补充9个月时血红蛋白(Hb)明显高于对照组。酸奶组儿童的身高在3 、6 和9个月内的增长值(1.90、3.83、5.43 cm)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77、3.64、5.24 cm),也高于WHO推荐的50 个月龄儿童参考标准。酸奶组儿童的体重在3、6和9个月内的增长值(0.70、0.98、1.42 kg)比对照组显著提高(0.49、0.80、1.20 kg),并与WHO推荐的50 个月龄儿童参考标准持平。结论: 3~5岁学龄前儿童补充9个月酸奶后,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加体格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6.
补充钙剂对青春期骨矿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补充钙剂对青少年骨矿含量以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选取 1 61例 9~ 2 0岁健康青少年 ,按性别和性发育程度分为补钙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评价两组膳食钙摄入量、运动量水平、性发育程度 ,并测定两组青少年身高、体重和桡骨远端 1 3处骨矿含量、骨宽和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表明本组青少年膳食钙摄入量低于每日膳食钙参考摄入量的适宜摄入量水平 ,补充钙剂对青少年身高、体重无明显影响 ;骨矿含量增长除女性青春期后期有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各组增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结果提示 ,青春期存在体格快速发育和骨量迅速积累的特点 ,补充钙剂对骨矿含量的增长作用有限 ,对体格发育也无明显影响 ;在女性骨量增长较少阶段补充钙剂则可能有助于骨矿含量的增加 ,且这种作用可能通过降低骨代谢率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了解学龄前儿童膳食中营养素摄入状况,探讨钙摄入量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在武汉市中心城区三餐制示范性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6所幼儿园儿童5 664名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前3个月的膳食钙摄入量及其他重要营养素摄人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分析钙摄入量与身高、体重五级评价分布关系;采用前瞻性调查分析方法将其中4所低钙摄入量幼儿园分为实验组(113人)和对照组(121人),干预研究1 a后,比较两组膳食中钙摄人量水平以及儿童身高、体重年增长平均值.结果 16所幼儿园横断面现场调查表明,按照我国制定的推荐摄入量RNI标准,幼儿膳食中蛋白质、能量、铁、锌摄入量符合标准,钙摄入量较低(41.9%~81.0%);膳食中钙摄人量占RNI比例<50%组与≥80%组中儿童身高五级评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平均身高增长值分别为(7.25±0.96),(5.69±0.8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钙摄入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膳食中长期严重缺钙可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并使身高生长速率减缓.幼儿园儿童膳食中钙的摄人量应达到标准供给量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性激素水平对青春早期学生的骨量增长的影响,为了解性激素与青春期骨骼发育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怀柔区学生共197名,采用连续3d的24h膳食问卷回顾法了解膳食钙摄入情况.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量并计算出骨量年增长值及骨量年增长率,同时测定男生血清睾酮与女生血清雌二醇水平,按性激素水平P25和P75为界限将研究对象分为性激素水平高、中、低3组,比较3组间的骨量年增长值及年增长率.结果 男、女生不同性激素水平组间的膳食钙总摄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低睾酮组全身骨密度的年增长值和年增长率低于中睾酮组和高睾酮组(P值均<0.01),不同睾酮组间的骨矿物含量的年增长值和年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高雌二醇水平组全身骨密度、骨矿物含量的年增长值和年增长率显高于中雌二醇组和低雌二醇组(P<0.05).结论 青春早期学生性激素水平对骨量增长作用有性别差异,男生体内睾酮水平较高,骨密度年增长率也较高;女生体内雌二醇水平较高者的骨量年增长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十五年前后0~6月婴儿体重、身高增长的变化,为近十五年婴儿体格发育的进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儿中1990年1月~1992年1月出生的足月婴儿1 008例归为A组、2005年1月~2007年1月出生的足月婴儿1 010例归为B组,比较两组42 d、2、3、4、5、6月龄的体重、身高增长值.[结果]B组婴儿42 d的体重增长比A组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01);B组婴儿多个月龄的身高增长比A组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01). [结论]与十五年前相比婴儿的体格发育显著提高,其中42 d龄尤为明显,婴儿的体型有高挑趋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A、D水平对脑瘫高危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进行体格检查的0~12月龄婴儿,根据出生时伴有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危险因素选为高危儿组。选择该院足月分娩的0~12月龄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婴儿组。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将高危儿组分为维生素A、D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不同组别高危儿体格和神经发育评估结果。结果共计完成随访婴儿1500例,其中高危儿组1000例,健康婴儿组500例;高危儿组分为干预组561例和非干预组439例;不同组别婴幼儿性别、分娩方式、家庭经济水平、高危因素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儿组血清维生素A、D含量均低于健康婴儿组,体格和神经发育评估发育商(DQ评分)低于健康婴儿组;高危儿非干预组发育商(DQ评分)及体格发育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瘫高危儿血清维生素A、D含量低于健康婴儿,早期给予足够剂量维生素A、D补充,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体格与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